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大高情商学霸吴谢宇弑母案死刑,问题出在哪里?

2021-08-26 12:19 作者:播优私塾秦老师  | 我要投稿

      民警们第一次撬开 5 座 102 单元的房门进到客厅,里面没有人,他们看到的,似乎只有静谧和安宁。

  这套建于 2000 年前后的两房一厅就像个平常人家的住处,该有的都有,该在的都在。特别之处只有一个:它毫无人的气息。

  窗帘被紧紧地拉上,地板落满了灰尘,家具摆放在它们该在的原地,一切都没什么不寻常的,仿佛只是一段时间没人住在这里。

  但还是有一些不自然的改变。地上散乱着电线,有人安装了两个摄像头和报警器,分别对着客厅大门与主卧室。民警抵达的时候,这些摄像头与报警器还在运转着。

  这些不知用途何在的机器,给空寂无人的房子带来了一丝诡异。

  事后人们得知,摄像头与报警器连接着电脑,可以透过手机查看家中情况。

  透过窗帘,可以看到阳台上还晾晒着三四张塑料布和几只白色塑胶手套。在普通人家里出现这些东西,一行人心里不禁充满了疑虑。

  民警们站在客厅,望向卧室。

  卧室的房门关着。

  走近,抓住门把手,用力一推……

  门一开,一股恶臭就冲鼻而来。

  卧室同样是一丝阳光都漏不进来,墙壁贴满了壁纸和黑胶带,就连窗户缝隙也被封得严严实实。

  但民警们的视线被一个东西死死地吸引住了:就在床上,躺着一具尸体。尸体面目难辨,因为它被塑料膜来来回回包裹了一层又一层,而且在每一层塑料膜中间,还塞满了可以吸附气味的活性炭。

  没错,此举为的就是不让臭气外泄,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这具尸体静静地腐烂了 218 天,周围的邻居无一人察觉。

  这具后来被判定死于 2015 年 7 月 11 日的尸体,就是 5 座 102 单元的女主人,谢天琴。

  上述情形,发生的地点在福建福州,时间是 2016 年 2 月 14 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情人节,还是新年的正月初七。

  春节假期刚刚过去,欢天喜地的心还没收回来。福州市晋安分局茶园派出所的民警第一天上班,就接到了一家人的特别请求:撬门。

  那家人姓谢。家里有个姐姐叫谢天琴,是中学老师,丈夫早逝,儿子平时在北京读书,难得回一次福州。春节嘛,孤儿寡母本该和娘家多走动,但谢家亲戚在 2 月 5 日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谢天琴母子俩。

  准确地说,2 月 5 日谢家亲戚也只是收到了一条短信而已,在此之前,他们和谢天琴已经有半年没见过面。而且这次发出短信的也并不是谢天琴本人,而是她的儿子。

  如今,这个儿子的名字已经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近年来最令人震惊也最令人不解的一起弑母案的嫌疑人。

  他就是吴谢宇。

  自从收到一条「舅舅,接我们回家过年」的短信之后,近 10 天过去,谢天琴和吴谢宇母子俩根本没出现,仿佛人间蒸发了。

  谢家舅舅心急如焚,发短信没有回复,打电话没人接,上门敲门也没人应。

  思来想去,谢家亲戚直觉:母子俩可能出事了。

  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人怎么了,首先得进谢天琴的家。

  谢天琴的家,在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教师宿舍楼 5 座 102 单元,是一套二房一厅。自从 1996 年进入二附中的前身福州铁路中学教书,直到 2015 年 7 月辞职,谢天琴在这里住了 19 年。

  在这里,她送走了回老家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丈夫,也送走了北上求学追寻美好未来的儿子。只有她,没有离开。就在门后,她度过孤单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现在,紧锁多日的房门被打开了。

  亲戚不好的预感变成了现实。谢天琴住了 19 年的地方,成了她的丧命之所,她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死于非命。

  逝者已去,但与她多年来相依为命的儿子呢?他为什么也像一滴水那样消失不见了?他还活着吗?他知道母亲发生了什么吗?

  现在我们都知道,他好端端地活着,他也知晓一切。因为夺走谢天琴生命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她一辈子最珍视的儿子,吴谢宇。

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吴谢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真相,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为逃避刑事处罚,购买身份证件,其行为已构成买卖身份证件罪,应依法予以并罚。吴谢宇为实施故意杀人犯罪,经过长时间预谋、策划,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手段残忍。吴谢宇杀害母亲的行为严重违背家庭人伦,践踏人类社会的正常情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到案后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吴谢宇姑父称,很想去旁听见他一面,对吴谢宇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他很温柔很孝顺,很听爸妈的话,亲属认为他是失手,不是凶手,希望法院宽大处理。

作为家属,面对亲人弑亲,怎么做都是内心的煎熬。吴谢宇的姑姑姑父选择原谅,那是因为吴谢宇是哥哥的骨肉。吴谢宇的舅舅选择原谅,那是因为吴谢宇是姐姐的骨肉。人性面对现实,是躲不过去的,只能选择最轻的痛。

吴谢宇是在被捕后改口称是帮助母亲解脱的,这里不讨论吴谢宇父母感情到底如何,但吴谢宇案发当天,是趁他妈妈换鞋时,用哑铃砸死了她。手段如此残忍,无论如何是和所谓帮助解脱挂不上边的,而且掩藏尸体的方式,借钱跑路,明显是深思熟虑。所以吴谢宇的说辞,明显是狡辩。

吴谢宇的舅舅公开了对外甥的谅解书:我们已经原谅他了,他毕竟是我的外甥,是我们的家人,犯下的错不能全怪他…… 吴谢宇的舅舅(谢天琴的弟弟)痛定思痛:我姐一生清苦、清贫,也有种清高,或者说是人格洁癖,从而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判吴谢宇死刑很简单,杀母恶魔,人人得而诛之。这么想很正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过于粗浅,缺乏思考,简单化问题,并不利于人们进一步探索“形成性”原因。如果搞不清楚原因,今天有北大的吴谢宇,明天就有清华的李谢宇,后天有浙大的王谢宇……

我有时候在想,判了吴谢宇死刑,他的母亲是否可以复生?如果他母亲在天堂,是否会同意判自己的孩子死刑?

但是我自己内心期望的是,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是否有心理疾病,他自己说的是否属实?是否真的是为了帮助母亲解脱。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激情杀人,而是有准备的,死掉自己唯一的直系亲属。父亲去世后,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作为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作为一个学习过“大学生道德与修养”课程并且取得A的孩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一个悲剧发生在我们社会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简单化地把悲剧变成“复仇”,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去避免更多的“悲剧”,这个悲剧是怎么形成的。受害者母亲,凶手,学校,社会,或者其他人都在这场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比如,北京大学的心理辅导员,在给每一个新生做心理测试的时候,是否有关注过这个学生?这个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是怎么样?

还有很多网传“谢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控制近乎疯狂”,这种传言,是真还是假?如果是假,也希望还给死者一个清白。如果是真,我们现在的家长是否可以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比如跟孩子的沟通之道?

“吴谢宇弑母案”时间线

  谋杀分为很多种。

  有些悬念在于结果——谁是凶手;有些神秘在于过程——如何行凶;有些别的都容易弄明白,难解之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动机,是起始的那个点,是一切的开端——为什么要杀人。

  吴谢宇弑母案,毫无疑问是最后一种。

“杀死妈妈是想成全她”

“我爱我妈妈,我们没有矛盾,我这么做都是为她好,我觉得杀了她是一种伟大的成全。”

庭审中,吴谢宇直言杀害母亲是不得已的选择:“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找到方法我不会这样,当时觉得这种方法是最伟大的。”

对于杀害母亲这样灭绝人性的行为,吴谢宇没有半点悔意。

在庭审现场,吴谢宇非常淡定,他能够“引经据典、逻辑清楚,对多个小说、影视剧中的细节如数家珍,连续20分钟发言几乎不停顿。”

甚至,他说杀害母亲这事就像是推理完成一个数学模型,每一步该怎么准备、安排、实施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写道:“我曾听说住在罗生门的恶鬼,因为害怕人性的残忍而逃走。”

难以想象,一个人得有多恶毒多无情才会视亲生母亲的生命如草芥。

哪怕养一只小猫小狗也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是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呢!

(讨厌网上把本身帅气开朗的相片丑化为猥琐压抑)

有的孩子,真的没有“心”

在所有人眼中,吴谢宇都是一个完美的学霸。他不仅成绩优异,还能和身边同学打成一片。以至于案件曝光后,他身边的人都难以相信。

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何以成为残害亲生母亲的魔鬼?

李玫瑾教授的回答也许能够解释这一切:“他虽然有高智商,但内心却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

吴谢宇看似完美的背后,有着空洞的内心,他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曾在一次演讲中,曾提到一种心理状态:空心病。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他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

 

这些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在吴谢宇的成长过程中,吴谢宇的父亲对他影响很大。

有一次,父亲想带他去西湖,吴谢宇虽然不想去,但为了满足父亲的期待,还是去了。

在吴谢宇的心里,父亲就是家,更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父亲的离世,似乎是他从学霸变身杀人犯的重要转折,因为一直以来需要讨好的对象消失了,他的人生突然失去了意义。

据徐凯文老师统计,北大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就像吴谢宇,当他失去了支撑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心就会变得空洞,从而一步一步走向黑暗的深渊。

我们常常以是否乖巧、成绩好坏来衡量一个孩子,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战战兢兢地活在别人的标准中却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他们便很容易被外界摧毁。

就在最近2个月内,全国各地就发生了多起自杀惨剧。

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因可能延迟毕业,觉得活着毫无意义,选择自杀;

12月13日,广西18岁大学生因为无法应付考试,觉得自己是个废物,跳河自杀;

12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大三学生因保研无望,失去人生目标,跳楼自杀……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眼前,我们在心痛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到底怎样的孩子才能勇敢、有力量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养育孩子,没有简单的方法,只有父母的艰难跋涉。

想要让孩子远离“空心病”,最重要的就是用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建立起价值感和存在感。

1、孩子的幸福,从来不靠“第一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学习好,更不是因为你听话,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2、别让孩子成为一个“透明人”

当孩子能够从不同的角色中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Ta就拥有了闯荡世界的底气。

3、不怕孩子做梦,就怕孩子没有梦

有“空心病”症状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缺乏目标。普通人追逐的意义,于他们而言价值不大。

其实,这可能源于孩子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当孩子拥有了喜爱的事物,父母不妨帮助孩子建立起目标,让他有动力前行。

心里揣着目标的孩子,会充满力量、一往无前。

养育孩子,就像养育植物,既需要父母充满爱意的妥帖关照,又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空间任他成长。

我们的孩子,不一定成才,但一定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孩子的一生没有暂停键,为了这个目标,父母只能在爱与责任的引领下,不断修正教育的方向,才能够赋予孩子一双强壮的翅膀,看他海阔天空,乘风破浪。

不过,“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会有很多缺乏经验的地方,但这不是我们只知道一味埋怨的理由吴谢宇处于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吴谢宇的事例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只关注结果,也要着重于过程。

知识与道德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造就,缺一不可,如果没有道德对知识的造就,后者可以成为杀人的利器。就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只有身心智商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阳光开朗,正直善良,最终才会发展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栋梁和脊柱,如果只看重孩子的成绩不在乎孩子的内心成长发展和负面情绪很有有可能会再次出现吴谢宇这种“高智商犯罪人”。

我是姚老师专注初高中升学辅导近十年,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大高情商学霸吴谢宇弑母案死刑,问题出在哪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