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为2016-2023年孩子的家长,你应该做什么

2023-08-22 14:21 作者:邵蓝枫  | 我要投稿

 

前几天发了个动态,引发了不少的浏览和讨论。


作为教育行业从业者,一开始我只是想把目前国内教育的一些情况和大家分享下,没想到大家对这方面的关注还是不少的,所以就一些我看到的一些独到见解的评论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多和教育相关的信息。

首先要说的是,发这个动态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增加16-18年出生孩子的焦虑。

我也是想提醒各位,如果你的孩子正好是这几年出生的,而且对孩子的教育又有一定要求,那啥都别说了,提前做好规划,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力和好奇心是最强的,这个时候应该积极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不是单纯的鸡娃,盲目的堆高难度,而是应该让孩子接触不同的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孩子爱上学习。相信我,你和孩子后面的压力一定会小很多,因为主动学习利用率远大于被动学习。关于这点,有兴趣的人可以聊一聊。

 

  这位朋友的话和我发的内容真是高度契合。虽然是一句戏谑的话,但是却是真的道出了那几年的真相。按照目前的出生率计算,到时候高中入学大概率会放开,因为你可以看下图

近三年高校毕业人数
2022年出生人数



2022年出生人口比2023年毕业人口还少,这也就是我为啥说到时候会有一堆民办大专招不到学生,因为哪怕这956万人全去大学(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也填不满目前的所有学校。

所以说2022年后出生的孩子,真的没太大压力,就别盲目鸡娃了,就是好好培养孩子就行。

2020年本专科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

当然,目前211大学是116所,按照平均一年招生五千人来算,大概会收60万左右的学生。2022年出生的孩子是2040年高考,我估计到时候最多800万左右考生,平均14个孩子出一个211,所以还是要付出一些努力的。估计到时候有一半以上能上本科(2016年1700万出生人口,估计不会少于1400万考生,竞争还是更激烈的)


         我认可学校会停办或者缩招,尤其是民办大学,缩招甚至停办是可能存在的。但是内卷我认为还是会小很多的。国内公办大学每年招生人数大概600万左右,了解过教育行业的人肯定就知道,公办是国家经费大力补贴出来的,每年经费通常不会有明显变化。反而是如果缩招了,学校经费一定会减少,公办学校除非是国家强制要求关停并转,否则每年招生人数不会显著变化的。而且我也想象不了,为啥国家不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把高等教育的钱克扣?所以2022年后的孩子,至少在教育上,是不用太内卷的。

虽然以后教育内卷会少,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从小让孩子重视学习,多让孩子看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读书不一定会逆天改命,但是好处肯定远远大于坏处,甚至我都想不出多读书有啥坏处。

在有的单位,比如国企和国家拨款的单位,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除非你的专业是天坑,否则学校的因素肯定大于专业。关于学校和专业如何选择,其实大家有很多看法,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能上985,211,就不要轻易降低学校的层次。说到这个,我更是要建议这几年出生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从小培养好数学思维,后面学习理科肯定轻松很多。文科(现在应该叫历史类了)不是说不好,但是真的考大学难度和以后就业难度会大于理科。我自己就是例子,作为一个理科生,数学物理一塌糊涂,我大学都不敢报理科专业,根本学不懂,后面就业面真的不高。而且我当年英语成绩本来也很烂,高二英语考六十多分,我要不是高三换了老师,换了一种全新的英语学习方法,高考不可能一年时间提升60,考到120分。

还是那句话,2018年之前 出生的孩子无可避免的会卷,只是16-18显得比较倒霉,因为后面2-4年高考难度会骤减,原因前面也说了。不过他说的要关注产业升级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在热门的专业以后确实不一定一直热门,如果有这类产业升级的渠道消息,确实可以提前为孩子做规划。老师的子女普遍成绩不错,我认为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更是因为他们掌握的教育信息和学习方法是不断更新和积累的,只要孩子不笨,大概率能发挥最佳水平。我要不是做教育行业,也不太关注教育信息和学习方法,但是现在,我对这些也是比较熟悉的。


估计在坐的朋友或者身边的人,或多或少感受过那几年,小学一个班七八十人,高中上百个人的年代,幸好国家及时遏制。

否则这样学习,就是纯粹考拼智力和补课的财力了,对大部分人是非常不公平的。说这个也是想和大家说,国家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社会整体学历方面是花了很多钱和精力的,不只是相信后人的智慧,国家也是在不停在调整和优化的

这句话还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公办大学的招生人数不会明显变化,考的人少,自然录取率更高,现在黑龙江和江西就是鲜活例子。黑龙江卷子比江西简单,分数比江西低到离谱。

  

黑龙江IP现身说法


作为2016-2023年孩子的家长,你应该做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