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赛车不应该高冷!但是如何才能接地气?
如何破解“难了解”“难参与”“难享受”这些难题,让普通人也能理解赛车呢?

笔者从04年开始接触赛车运动,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了。从车手到机械师,从机械师到工程师,再到现在成为组织方的一员。 一直都有些问题缠绕着我,我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赛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去赛车,赛车到底有什么好玩的……等等问题……
我兴致勃勃的向他们解释,工作中和同事一起解决问题获得的成就感,团队协作的满足感,和最终通过所有人努力,完成一场比赛夺得冠军的兴奋感,等等让人愉悦的情绪,是普通坐在办公室里无法感受到的。
他们颇有兴致的听我滔滔不绝,然后向我抛出问题。 为何我需要掏腰包去看这场比赛,它值得我花这个钱么? 我到了现场之后,能体验到你说的这些愉悦感么?作为一个不懂赛车的小白,我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个比赛?要去理解这个比赛是不是要花很多时间?因为我觉得赛车比赛太专业了,我除了看撞车就是看超越,但是我又不懂什么外内外,延迟刹车啥的……就是看着你们跑圈……
在朋友的一个个提问中,我也在思考……这些问题能否被解决,应该如何解决。是否和体系有关系,还是我们应该换个思路。
正如这位朋友所言,他觉得我们赛车运动太高冷了,他们作为观众只能坐在观众席上,看着 一个又一个的比赛进行。就像去吃席一样,你只能坐着干等上菜,颇为无聊。
警戒森严的后场区对于他们就像红场的高墙,对里面好奇,但是却无法接触。
哪怕是有维修区的参观机会,看到的也是眉头紧锁的工程师,剑拔弩张的车手,全程戒备的机械师们。
这些氛围和形式,让非汽车运动的爱好者们,从此和我们隔了一层窗户纸。
但是,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接近正确的答案,它来自今年珠海的乐动时光赛道英雄。

为什么说这是我觉得的接近正确的答案呢? 请听我娓娓道来。
观众参与度:
毋庸置疑,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棒的赛道嘉年华活动。观众不再是观众,而是参与者之一。
这次的活动有 观众驾车赛道巡游, 自行车骑游,后场舞台互动和音乐节,美食街,民间汽摩车友会展示区等等。

我们先说 观众驾车赛道巡游活动。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下赛道是个很陌生的事情。他们可能喜欢汽车运动,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与。且不说赛道卷,保险费,轮胎磨损,刹车磨损等等成本的问题。下赛道之前你还需要培训。这些让”下赛道“变的有点麻烦。
而这次活动,观众们只要提前报名,就能获得驾车巡游赛道的机会。安全车会压低车速,让观众的车跟随它完成赛道的巡游。让车迷或者观众们获得更好的参与感,也是更好的了解在赛道上驾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更有趣的是根据不同车型,还分成了轿车方阵,SUV方阵,硬核越野方阵,超级跑车方阵,改装姿态车方阵等等等等。让大家都能show off一下自己的爱车。
而且不仅是四个轮子的,连自行车都有自己的方阵,还有哈雷方阵,幼童摩托车方阵等等。让这个嘉年华变得更加有趣。


最终大家完成一圈的巡游之后,回到发车直线上,按照维修区裁判的指引,停到前方赛车方阵的后方。之后你就可以下车,在这个区域里面观赏其他人的爱车,或者和职业车手聊天,或者和工程师和机械师们请教一些汽车赛车知识。
这便是上面那张人潮满满照片的由来。你好奇赛车的构造吗?你好奇车手的装备吗?你好奇车队成员的工作吗? 他们都能面对面给你答案。
在完成了开幕式和巡游之后,接下来的比赛,将在下午正式开始。在那之前,中午饭如何解决呢? 珠海赛车场这次又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 那就是在后场吃!

这次活动的美食摊位,破天荒的安排在了围场(就是车队工作区域的后方空地),要知道这个区域在普通的赛事里面都是封闭的。只有工作人员可以进入。
而这次组织方用矮围栏+保安的防线,围出了一块区域摆放摊位,也让观众可以进入。
要知道,小时候我一直都梦想着进入这个区域,围观车队的工作。
这次这个布置有2个好处,1是观众们可以更加近距离的观看到车队工作情况,让他们置身于这个繁忙的围场中。 2是车队可以不用订快餐了,他们直接通过围栏就能去到后面挑选自己爱吃的爱喝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获得了更多和车队成员接触的机会。
有趣的是一位摩托车骑士,刚刚完成了练习赛,跳下车就越过围栏,冲去柠檬茶摊位点了杯加大柠檬茶。而旁边的小朋友拉着他的手套说”叔叔你好酷啊!我可以和你合照么?“ 骑士眼睛都笑眯缝了。抱起了小朋友和他合照,期间有不少观众来合影和咨询。骑士都笑呵呵的回应了。
在拿到柠檬茶之后他告别观众走回自己的Pit房,一路走一路说……” 这是我第一次被那么多人求合影求签名……太过瘾了……”

吃饱喝足的观众们和车队成员们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准备观看比赛或者准备参与比赛。
刚刚空空如也的看台再次被观众们填满。

在一场比赛的结束后,是有个空闲时间段的,因为赛车场的工作人员要去处理赛道上的碎片和检查赛道的安全性。而在这个时间段,后场又开始了其他的活动。

平时观众们都是在看台上玩手机,或者去到观众席下面的商业区转悠一下等比赛开始。
而这次,在空闲时间段,内场开启了音乐节模式。有DJ打碟(不是我),有乐队演奏,有歌手演唱。整个气氛都非常high。中间还穿插了抽奖和马戏表演。
这下观众们也不闲着,积极的参加并且赢取奖品,小朋友们也围着小丑哥哥拿气球。

如果你觉得这个环境太嘈杂,不要紧。 后场停车区按照各个参展的组织都划分了区域。
不论你是爱好露营喜欢旅居车,还是喜欢个性张扬的低趴姿态党,还是性能下场党,都统统满足。你可以和各个组织的联系人交谈,了解如何参与到各种个性化组织。


在这周里,我看到了无数的笑脸。 来自于赛车工作者们,也来自于车迷和普通观众们。



借用一下官方的宣传语


听完我对这次活动的描述之后,你是否也想参与其中了呢? 我朋友给我提出的那些问题,是否都已经解开了呢?
接下来我们剖析一下, 中国赛车遇到了哪些问题,和这个活动为什么我称为最接近问题的正解。
我们先简单的列举一下他们之间的差异化:
常规赛事的普通观众:
票价:200起步
围场:不可进入 或 带队进入(出现的少)
饮食:仅限外场商业区
参与度:仅限观赛
车迷互动:仅限签名会
乐动时光的普通观众:
票价:赠送
围场:限定区域可以进入
饮食:外场商业区+内场商业区
参与度:观赛,赛道巡游,内场游览互动,音乐会,个性化车辆展区。
车迷互动:签名会,内场车队互动,内场party。
这样看来,乐动时光的关键点就在。门票免费,还有高互动性和高参与度。这似乎很容易办到不是么?
不是的!
这意味着组织方需要有高度的执行力,在每个时间节点内完成应该做的项目,一旦出错就会影响到后续的赛程或者时间节点。如果组织方没有高度的执行力和经验,还有部门之间的协调搭配,就会把一切搞得一团糟。他们要考虑巡游车辆如何入场,几点入场。安全车控速多少,车距多少。进入前的驾驶者会议,驾驶行为的监督……到达集结区后如何停放等等等等。
同时因为开放了围场的商业和观众区,这就意味着安保团队要加大人数。避免观众误入禁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就造成了额外的安保支出。
既然说到了支出,那么大家可能也会好奇,门票都不收……组织方是吃西北风么?
毕竟我不是运营方,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维持收支平衡。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和已知的一些信息,斗胆推测一下。

首先,车迷朋友们应该很熟珠海国际赛车场,这个中国第一个落成的永久性赛车场,我在96年的时候便去观赛了,而对赛车的热爱也由此被激发,深深的影响了我的人生和工作方向。

而在2005年的时候,珠海正式开始了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的系列赛,后来也叫赛道英雄。
泛珠三角赛事有趣的就是,比起其他的比赛。他是不收门票的,你只要去珠海的711,或者一些便利店买点东西,他就送门票。很多商场都会送门票。你甚至去采蝶轩买个蛋糕他都送。再不济,你去门口购票,也不过20元。
周末闲着没事做,反正手中有门票。家长就拖家带口去看个赛车吧。进入赛车场的时候,万宝路还会送香烟,可口可乐还会送汽水。(这个在当年真的很厉害,营销满分)
在这些条件下,赛车场的看台自然是爆满的。人流带来了什么呢? 广告效益和摊贩收益。
车身的广告多人看,自然商家们都愿意投,车队赚到了广告费,车手也获得了资金赞助可以去跑比赛。所以在珠海的赛车上,你可以看到纺织厂,甜品店,大排挡,机械加工厂,酒店等等等等琳琅满目,和赛车用品或者性能没什么关系的赞助商。
也因为免票带来的人流效应,商业区也非常火爆。无论是售卖汽车用品,零件的。还是美食饮品的。都要排队。
在赛事休息阶段,漂移表演和摩托特技表演也收获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与欢呼。
这样看来,观众,参赛者,车队,车迷。都是赢家。 唯有组织方是为爱发电?
要知道,参赛是要报名费的,车队是要注册费的,赛车场的广告投放是要广告费的。摊贩也是要入场费的,或者是收入抽成。
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先建立了人流。而人流回报给他的,是商业价值。先让观众们开心,车队和车手能有资金运作起来,最后先富带动后富获得回报。



那其实答案很明朗了,是不是?
在现阶段,我们的专业观众基数还不算很多。更多的观众在乎这个活动“是否有趣”。
而无门票的门槛之后,更多的观众愿意去尝试看看。加之能给他们更多参与感的话,我相信他们会愿意去了解赛车。
让他们更进一步接触车手和车队之后,他们便会有自己支持或者喜欢的车队和车手,以后的观众席上就会出现车队的旗帜或者车手的姓名板。
泛珠三角多年的培育之后,很多当年的观众都成为了现在中国赛车的工作者,其中也包括了我。
如果当时要收我200门票的话,我想我会错过很多场赛事。最终不会在机缘巧合下认识车队并且开始赛车生涯。
中国赛车,是不是该改变一下思路了呢? 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热爱这个运动。不是一个空有的口号。
是一个实实在在要去执行,去做的过程。 而这次,珠海的这个活动,交上了一个我认为是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