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荣国府为何是长房袭爵,二房当家?贾政身上责任最重,王夫人娘家势力更是关键

大家好,今天说一说我对《红楼梦》里荣国府长房和二房的关系的理解,角度是荣国府里为什么是二房当家?
这要从荣国府的家族发展计划以及邢、王两位夫人的出身背景来分析:
一、荣国府二房承担了联姻和科举的家族重任,贾政掌握当家权更靠谱。
《红楼梦》里宁荣国二位国公当年因为跟随太祖皇帝从龙有功,因此得到爵位,挣下家业,就开始开始谋划家族的长远发展。
贾家作为以显赫军功起家的古代勋贵,当不再打仗的时候,必须要面临转型的问题,这其中除了子孙承袭爵位,保住老本之外,还有两种手段,一是以恩荫和科举的方式入仕做官,另一种就是联姻,与皇室联姻,与有助益的名门望族联姻。
不管是袭爵、入仕还是联姻,目的都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保持家族的实力,发展家族的人脉,以此源源不断的攫取更多的各种资源,来延续家族的发展。
荣国府的先祖荣国公贾源本来就是贾家的二房,他是宁国公的弟弟,因为战功比哥哥更高,所以他才得到了更高一级的爵位,兄弟俩分府过日子,算是两份家当。
荣国府的第二代遵循是嫡长子袭爵当家的基本原则,由嫡长子贾代善袭爵掌家,他同时担任了政治联姻的重任,娶得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家的小姐,这属于强强联合。
荣国府的第三代出现了一些变化,长子贾赦不太靠谱,他不爱读书,纨绔荒唐,又早年丧妻,祖父贾源也不待见他,贾源喜欢的是人品忠厚,喜欢读书的次孙贾政。
加上到了这个时期皇家对贾家的态度微妙起来,因为荣国府里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已经失去了兵权,只能去”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预备接驾”,可见算是有实权的肥差,比如织造或者盐政之类的。
但是到了贾赦却已经没有什么实权官职了,贾政科举的路被皇帝一句话就断了,直接特荫进了工部,一二十年的时间才升了半级,只是个五品。
贾家转型的任务更加迫切,但明显贾赦这一房根本指望不上了。贾赦荒唐好色、贪婪无能,儿子贾琏也不是读书做官的料,捐纳了官职,只等着袭爵后混吃等死。
所以不管是贾代善还是贾母,他们作为大家长只能重点培养贾政这一脉,贾代善临终保举了贾政,还让他娶了暴富起来的伯爵金陵王家的女儿,也就是王夫人。而贾赦的续弦,却是破落户邢夫人。
他们还培养正月初一生日的“娘娘命”的嫡长孙女贾元春送进宫去;严格督促二房嫡孙贾珠刻苦攻读,十四岁就考取了秀才功名,还娶到了清高的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为妻……同时,他们还把金尊玉贵的宝贝女儿贾敏,嫁给了老勋贵转型清流成功的林家,搭上了林如海这个前途无量的朝廷新贵,并且贾母一开始给宝玉找的备胎是后门嫡女史湘云,后来贾敏死后,她更想撮合宝玉和黛玉的婚事,想利用林如海的人脉给宝玉的未来铺路。
这样看来,毫无疑问,在荣国府长辈们的有意操作下,第三代的贾政虽然是次子,但他却承担了家族发展大部分的重任,包括出仕做官、考取功名、个人和子女的政治联姻等等。
既然贾政承担了荣国府大部分的家族发展的责任,那么他接手管家权看上去也是有道理的,贾政是荣国府的家长,王夫人自然就是荣国府的当家主母。
毕竟家里只有王夫人的丈夫贾政在朝堂上能说上话,贾元春是她的女儿,贾珠是她的儿子,出身自带祥瑞的“吉祥物”贾宝玉也是她亲生的。
就算从儿女子孙整体数量和质量上看,贾政家里生育两儿一女的王夫人膝下有元春、探春、贾珠、宝玉、贾兰、贾环,也是完胜贾赦家无儿无女的邢夫人膝下的贾琏、迎春和贾琮。
古代的爵位和官职,在大数朝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红楼梦》的贾赦虽然不靠谱,但是贾代善和贾母仍旧让他继承了爵位,这说明不管他曾犯过什么事儿,都没有闹到朝廷官府去,家族里保住了他的爵位,也承认他宗祧继承的地位,没有亏待他,将来荣国府的爵位还是长房的,贾赦会传给贾琏。
这一点在书中贾府祭祀宗祠的细节中就可以看出来,长房在家族中的地位是高于二房的。
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
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
虽然长房贾赦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较高,但因为贾府的爵位是递减的,只靠这点祖荫,总有爵位尽了的那一天,到时候可咋办呢?为了贾府整个家族着想,尽快转型才是发展计划的关键。
所以贾母和贾代善才把荣国府的管家权,也就是家长权交给了贾政掌管,这其实也不违反什么朝廷律法,这是家事属于贾府家族内部,长辈安排,有能者居之。
包括更有权威性的那些古代的大家族的族长,虽然多为宗族的宗子担任,但是也有各房轮流执事的情况,或者选择族中德高望重者,或者是仕宦担任,不问少长。
贾政虽然是次子,但也是嫡次子,正儿八经在朝为官,人品端正,是个读书人。他的妻子是王子腾的妹妹,他的女儿是宫里贵人身边说得上话的女史官,后来更是贵妃娘娘。
荣国府并没有分家,成婚后的嫡系子弟都分房单过,父母都过世之后,除了嫡长子继承家业之外,其他嫡次子都会和庶支旁系一样出府别居,但也都是围绕荣国府周围聚居。整个荣国府的共同财产如宅邸、田庄、铺面等依然属于家族财产,需要靠谱的人来掌管打理。
古代大家族里所谓管家权也就是指负责封建大家世族内部礼法教令,掌管家族内部人身支配权(婚姻、教育、惩戒)、财产统理权和家事独断权、甚至掌握家族里的生杀大权等等。
我们通过《红楼梦》中贾政和王夫人的种种表现看来,他们夫妻虽然执掌荣国府内外事务,但是并没有掌握全部的管家权和家长权。日常不仅要经常跟贾母请示汇报,像修建大观园这种事,还要和大哥贾赦一起商量,就连贾赦的女儿迎春的婚事,贾政这个二叔虽然反对,但并没有什么用。
就连他们看似居住在荣禧堂,其实也没有真正的占据正室。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是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就是贾政日常在内宅和王夫人一起说话起坐也是在东廊三间小正房内。
所以,荣国府的贾政夫妻虽然管家,但是他们承担了家族发展和延续的大部分责任,却没有掌握全部的管家权,更没有掌握永久的家长权。
贾母在世的时候这个局面可以维持,但是贾母去世之后,如果贾政不能升官,元春不够得宠,宝玉没有出息,王子腾也不够给力的情况下,贾政和王夫人其实再也并没有什么硬实力可以和袭爵的贾赦对抗,继续持有荣国府的管家权。
可能王夫人也考虑到了这一层,所以她才会对荣国府的家务事并不那么上心。
荣国府的当家人,虽然看上去是个威风赫赫,油水满满的好差事,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在荣国府前两代的鼎盛时期,管家理事的确能捞不少的好处,要不然贾母的小金库也不会那么大的家当了。贾府的那些大管家大管事也不会个个都是财主。
但是到了荣国府第三代开始,贾府的人离朝廷权利中心越来越远,家境明显在逐渐败落。贾母作为第二代当家主母其实就已经十分的清楚贾家开始缺钱了。
所以她先让贾政娶了王夫人,又让贾琏娶了王熙凤,并且让这嫁妆丰厚的姑侄俩一起当家,执掌荣国府家事。
其实书中的伯爵王家并不是一等显赫的高门望族,祖上只是个伯爵,比四王八公和史家都差远了。但是王家第二代的望老太爷担任的事类似海关监督的肥差,舍出去一个女儿和内务府商人薛家联姻,官商勾结,赚的盆满钵满,富的流油。
贾家看上的正是王家有钱,而且也有爵位,虽然不高,但贾家的爵位也是在世袭递减的,总体来说是门当户对的。
贾母很精明的把管家的锅甩给了王夫人,自己享福去了。王夫人能力有限,就在王熙凤进门之后又把大部分责任都甩给了王熙凤。幸亏王熙凤是个有能力也有责任心的管家婆,但是家大业大,入不敷出,王熙凤放高利贷都堵不住财政窟窿,甚至开始典当自己的嫁妆。
可想而知,如果贾府没有抄家获罪,这样持续下去也维持不了几年,很可能就要消耗王熙凤和王夫人的嫁妆了,贾母的小金库恐怕也难以幸免。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能回金陵老家当乡绅,过耕读的生活了。
可见贾代善和贾母主张贾府的子孙娶了两个王家的女儿,还是有很大用处的。除了得到两笔丰厚的嫁妆,还有王家的政治资源,因为王子腾他忽然发迹,权倾朝野。
而王夫人做当家主母,比邢夫人更拿的出手。因为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除了主持中馈事务,还要对外在权贵圈子里进行交际,当然是越高门大户出身高贵的媳妇越有体面。
邢夫人作为贾赦的填房,出身没落世家,她的父母为了让她能高嫁贾府,攀附上这门亲事,把家里的东西基本上都给她做了陪嫁。她的哥哥兄弟后来穷的租房子,求亲告友,妹妹一大把年纪了,因为没有嫁妆,所以都没人愿意娶。
邢夫人本人也是在贾赦面前没有体面,只知道顺从,背地里就是拼命的捞钱,对子女们也没有尽到嫡母的教导和关爱的责任。这样一个女人,如果代表荣国府出门交际,实在是不够体面好看,会让那些世家贵妇们看轻了贾府。
王夫人虽然也不怎么聪明,但是毕竟是贵族之后,家境优越,至少表面上行事还算大方。在侍奉公婆、相夫教子、交往应酬方面,也基本挑不出大错。
何况她还有体面的娘家和好几个出色的儿女,看上去实在是比邢夫人有太多优势了。
总而言之,《红楼梦》里荣国府里长房和二房的关系看上去是不正常,是因为背后都是权利的博弈。至于后面随着贾府破败,长房和二房矛盾日益激化到了表面上,也是他们要争权夺利,到底鹿死谁手还真是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