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香囊形制更加多样化,在传统香囊的基础上更制作出造型精美纹饰考究的金银香囊,
宋代的香囊形制更加多样化,在传统香囊的基础上更制作出造型精美纹饰考究的金银香囊,安徽省博物馆现存的“双龙金香囊”即是一例。这一香囊于1958年在宣城县西郊窑场出土,为宋代纯金制作的熏香器皿,长7.8厘米,宽6.5厘米,重30克,是由大小两块金片通过子母口相接而成。中部凸起,预留了空间用以填充香料。两面皆以龙为主要装饰纹样,每一面皆有两条龙首尾相接,龙身弯曲,龙尾上翘,龙嘴大张,气势威武。细微处,龙鳞片片层次分明,丝丝入微。四周边缘处镌刻草叶纹和联珠纹,线条流畅。上端有一圆孔,用于系绳佩挂。此香囊体积虽小,但其制作工序中采用了锤碟、透雕、焊接、线刻、压模等多种技法,造型奇巧,工艺高超,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一件难得的实用器。 唐代”银鎏金双凤如意云香囊“ 明代”和田青白玉双龙香囊“ 清乾隆”象牙雕-五福捧寿香囊“ 清乾隆”金蕾丝镶宝石葫芦形香囊“ 香囊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它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的见证,这在《红楼梦》、《晋书贾午传》等著作中都可寻到佐证。二是装饰,香囊可用来装饰车轿、睡床、彩幔等。三是芳香辟秽驱臭;四是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等;五是还可广泛用于医疗卫生,本篇将重点介绍香囊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在古代,香囊辟疫的方法在中医中被称为“香佩法”或“香嗅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即药物不通过内服、而将药物或非药物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来调整机体、疏通经络、沟通表里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 香佩法的施药方式一般有“佩、戴、着”三种。覆盖于头上叫“戴”;佩于身前叫“佩”或“挂”;附着于某患病部位的叫“着”。这些方法多用于预防传染病,也有用于治疗疾病的。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疾病可以从口、鼻进入人体。明末医家吴有性在《温疫论》中有述:“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故古人会在香囊中放入不同的药物,以期发挥辟邪气、扶正、解表、清气、祛湿、开窍等不同功效。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推荐意见: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无论是易感人群,或者已经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均可以应用中药香囊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 我们依据当前特点,精心选取了十几味草本中药材,经科学合理配伍制作一批香囊,这种防疫香囊分为常态防疫香囊(平时使用增强抵抗力)和应急防疫香囊,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