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给银行做SaaS运营服务的年轻企业,一季度营收4.5个亿
尽管疫情反复带来诸多影响,百融云创仍旧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5月24日,百融云创(06608.HK)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显示,公司实现总营收4.51亿元,同比增长10%。值得注意的是,百融云创三大核心业务中,智能分析与运营对业绩贡献最高,实现营收1.99亿元,同比增长达41%。而且运营类SaaS收入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3%大幅提升至22%。
百融云创这家公司成立至今已有八年,去年3月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凭借出色的AI应用技术和数智化能力,百融云创专注于国内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事业,主业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覆盖业务全流程的AI解决方案。
01
直击银行“痛点”,
运营SaaS服务唤醒用户价值
近年来,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条线数字化升级需求快速提升,尤其政策推动下,叠加疫情影响和实体经济驱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在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浪潮中被提上新高度。
艾瑞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银行业的系统与解决方案、前沿技术对外采购费用约为740亿元,同比增速达20%;2022年,预计该项采购费用将增加至880亿元,同比增速达19%。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银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格局,各银行需要重塑“用户思维”,即通过智能运营实现对用户有效的反复触达,将庞大的用户流量向“私域”流量转化,继而提升营销转化。不过,在一些高频场景中,相比支付、线上流量平台与供货商,银行在研究广大用户消费模式与偏好方面存在短期内无法补齐的短板,这也成为银行提升其运营效率的根本痛点。
为帮助银行解决这一痛点,百融云创在全国性银行分行构建起部署服务的能力,且服务深度和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公司已具备支持银行零售业高频场景运营的全套策划与操盘体系——依托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平台,以及天猫、京东、星巴克、海底捞等流量平台和供货商资源及营销内容,提升银行用户对其微信、APP等服务端口的使用频次和“忠诚度”,实现高效的智能运营。
据了解,在报告期内,百融云创与某国有银行陕西分行以及两家区域性银行达成合作,在春节期间为其策划基于微信支付场景的运营项目,实现提升用户活跃度的目标。
02
核心客户留存率91.6%
强大虹吸效应强者恒强
在国内,很多SaaS创业公司,成立之初都是聚焦解决某类问题,以一个垂直型SaaS企业定位切入行业。金融行业对合规、安全有着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因此,从该赛道脱颖而出的SaaS企业必然经历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严苛的技术考验。
百融云创,最开始是帮助银行解决身份识别和信用等级问题,后续转向于服务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截至一季度,百融云创累计为超过5,900名金融服务供货商客户提供服务,其中3,501名为付费金融服务供货商客户,尽管一季度是淡季,相较于2021年底的付费客户数量增加了近两百家。而且,百融云创已深入服务绝大部分国有行和930家区域银行、绝大部分中国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主要保险公司。
垂直SaaS模式下的企业,往往客户粘性较高,百融云创也是如此。2021年公司核心客户留存率达到91.6%,核心客户净收入扩张率为118.1%。
目前,大多国有大行与部分股份银行已经迈入“数智化”阶段,这些机构也会更聚焦智能化生态系统、智能平台及运营的建设。相对而言,中小银行则需要先变强再做大,诉求直指营销、转化和业绩改善。
要获得头部金融客户,供应商必须经过严格验证。不难看出,能够进入绝大部分头部金融机构的供应商列表、拥有数量庞大的付费客户基础,正是百融云创实力的体现。而公司也在行业中集聚优势核心客群资源,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实现了强者恒强。
03
创新应用的底气
源于技术的厚积薄发
企业技术产品化水平和服务体系迭代能力,是支撑银行SaaS企业优势的关键之一,而另一关键则在于保持技术领先。百融云创优异成绩的背后,源自于多年来对技术迭代创新的执着追求。
近年来,百融云创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这在国内To B型SaaS上市企业中的研发占营收之比排在前列。百融云创拥有领先的AI技术,也是行业首家获得ISO/IEC 27701标准认证公司,而且,百融云创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亦在国内银行、保险科技垂直领域的A股与港股公司中名列前茅。
百融云创一直将机器学习、AI语音、隐私计算视为重点技术应用攻关方向,力图实现在国际领先的AI信息科技与金融业咨询服务能力合二为一的基础上创新,推动产品、商业模式更高效地迭代。2021年,公司在上述3个领域收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为满足后继产品孵化所需的技术储备,公司全年研发投入创新高至2.52亿元,占营收之比达到16%。此外,其自主研发的Indra隐私平台通过信通院“联邦学习基础能力专项评测”,标志着公司完成了向隐私管理体系的拓展,证明自身在信息保护和隐私合规方面的实力。
2022年,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机器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协同研发,优化金融场景自动学习平台ORCA的应用,提高客户ROI等业务目标。从研发投入看,一季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5.52%,且研发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今年以来,百融云创已收获机器学习、智能营销、ASR语音质检分析、隐私计算等9项国家发明专利,为丰富主业产品生态进一步夯实硬件基础。其中,“一种智能营销策略生成方法和系统”专利技术,解决了全场景营销精细化划分营销并精准触达客户的问题,促进了公司精准营销解决方案的升级,进而带动金融机构提升客户体验和提高转化率。
正是凭借优秀的技术能力,百融云创满足了金融机构对更高计算水平以及更强、更快部署能力的智能解决方案的需求。
04
作为成长股PS被低估,未来可期
通常而言,市值低于账面价值的一般出现在重资产领域,如银行及地产板块。然而,在高成长的SaaS领域,港股百融云创PB值仅有0.98倍,PS值2.6倍。要知道,这家公司过去五年收入复合增速达46.33%。
在资本市场,营收规模、现金流表现是评估成长型SaaS公司估值的最核心评判标准。对于成长型企业,以相对估值法看,主要以PS作为参考,百融云创目前PS估值2.6倍,若未来五年收入保持46%的复合增长,PS将下降至0.57倍,明显低估的。
相应的,以目前评估倍数测算,未来五年市值应为224.4亿港元,相比目前高出355.1%。以PB来说,目前公司不到1倍,而港股SaaS概念1.7倍,可以说估值仍未处于合理水平。
目前,处于成长阶段的百融云创,中长期业绩仍以内生增长为主,产品成果化推动业绩释放。同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此外,公司经营现金流保持强劲,并留有充足“余粮”,资本安全垫坚实,现金流量表健康,投资较为稳重。
2022年百融云创正加大智能语音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在财富管理领域开始布局、推动应用创新,延长主业服务链,提升核心技术产品化水平。换句话说,百融云创正在积极推动我国的金融业数字化基建完善,深度参与金融领域数字化产用合作的空间已经被打开。无论怎么看,百融云创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