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美考研交叉学科交互上机982专业基础真题解析



圆满收官的“上机考试”
本次题目可以说是妥妥的“默写考试”,对于智能镜的设计,在每一次课上我们都要求大家去做了。
首先说说真题没有什么变化的部分。
一是评分标准。我们在每次课上都提过这个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老师的打分标准。唯一不同是相较之前的评分标准,多了一条“功能设计合理”的要求。这个标准我们在每一次模拟题出题和讲解中都会提到。意在要求大家,针对具体的产品硬件,不要盲目堆叠新技术和交互方式,要充分考虑硬件、场景和用户的特性,设计合理的功能。
二是出题的方式。本次出题方式延续了2021年机器人的硬件出题角度,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可能近一两年依然会保持这种从硬件或技术出发的出题角度。

“智能镜”题目咱在课上出过许多次了,也暗示或明示大家很有可能会考,做没做就要看大家各自的努力程度啦。
针对智能镜的应用场景,我们曾出过以下的题目。对于这一类智能镜的应用场景我们说过,不同的场景决定了镜子的尺寸,交互方式及用户人群。题目材料给出了若干场景,是怕大家没有见过类似的硬件,帮助大家去扩展思路。但题目也出现了“等等”的字眼,因此大家也可以做自己课上做过的类似“个人卫生”、“IoT家居体验”等应用场景。题目中要求大家选择一个场景来做,也是希望大家缩小场景范围、关注使用流程,把重点放在优化交互体验上。

课上反复强调的关注硬件特性,希望大家在考试中都注意到了。“镜子”作为特殊的硬件产品,不同于常见的“智能屏”。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反射,因此“镜子”居中部分特有的反射功能,要尽可能留出来。要在四边或四角上去多展现交互控件设计。同时,镜子也非常容易去展现虚拟与现实的叠加功能,在反射的部分可以加上新技术的应用。
在交互手势上,我们也在课上强调,一定要考虑到智能镜的应用场景和使用人群,去设定功能和交互。例如尺寸较大的镜子,就不适合用触控交互,特别是在运动场景中,手势交互可能会更加适合。对于不同的使用人群,例如老人、儿童就要考虑到镜子的尺寸,不要设计过大的触控交互镜子避免用户无法触及。




这是今年从字面上比较新的要求。但其实也很好理解,所有题目都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因为本题中的场景是自选而不是给定的,包括用户人群、尺寸都是自拟。因此设计说明是需要比较丰富的。只是题目更加“明示”,希望大家重点说明的是“设计定位”和设计预想达到的“目标”。定位可以理解成,本设计定义的场景、人群和硬件技术是什么。目标是主题,也就是设计是为了健身、还是辅助化妆等等。
由于是上机考试,设计说明不可能用大段的文字来解释。我们也一直强调,多图少文,多给改卷人划重点,尽可能用关键词和短语来说明。哪怕下一次考试要求又换了一种说法,也希望大家能继续考虑使用上述的方法。

对于从硬件角度来出题的题型,多层级是必要的要求。对于硬件类的题目,反复强调不要用过多和复杂的硬件,来完成一些基础功能。而是要用基础的硬件,去实现丰富的交互和合理且有意义的功能。如果一个功能,不能做的深入,不能用几个交互层级来表明流程,这个功能肯定是讲不清楚的。因此这个题目要求,并不能算是额外的要求。更像是出题人的提示,一定要把功能做的更详细,把流程做的更完善。

虽然我们说过今年的题目大概率还是从硬件来出,我们也练过非常多的硬件设备。但是我们依然在冲刺班、高分班、考前班都说过,无论是从硬件,技术,或者主题的哪一种角度出题,我们都要充分考虑这三者的关系。
2020年的机器人题目,许多同学都把它做成了一个纯平板端界面。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注意到硬件特性和场景特性。“类人机器人”和“机器人”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交互体验、功能都会有不同,更不要说和平板端界面的极大区别。镜子也是一样。不同场景下的镜子,特性、功能和体验都是非常不同的。这些特殊性,就是大家可以思考的角度。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是好好练习过的同学,对于这次考试应该是胜券在握。但是也要为随之而来的复试做好准备,初试平稳并不意味着复试会同样简单。希望大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保留好文碟和情怀,游戏才进行到一半。对于这次考试自觉不如意的同学,也不要气馁,不要自怨自艾,要对考试好好复盘,还要积极准备复试。因为惊喜也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到来。
最后,祝福大家元旦快乐!备考这一年,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祝贺大家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梦想清华清美考研教研中心
交叉学科教研组
2021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