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博这十年 丨 原创展及外展工作纪实
策划原创展览到外馆展出或选择合适的文物参加外展,是馆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讲好云南故事的重要举措。
这十年,云南省博物馆参加和参与主办馆外的展览82项,文物外借6972件,参与23省38市58家馆,境外3国4城4馆展出。

茶马古道
八省区文物特别展览
2015年,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专业委员会牵头,云南省博物馆主办,四川博物院、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七家省级博物馆参展的《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特别展览》,该展览获得了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推介优胜奖。该展览首站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之后分别赴甘肃省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八家省级博物馆巡展。

开幕式座无虚席

展厅牦牛场景

展厅文物展示

社教活动——藏族酥油茶制作及品尝
织绣云霞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展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最具民族性的文化符号便是当地各族的服饰。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将服与饰、美观与实用相结合,丰富了民族服饰的内涵,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2017年4月至6月,安徽博物院与云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织绣云霞——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展出。该展览2018年赴青海省博物馆展出,在当地反响热烈。

保管部与安保部工作人员乘坐30多个小时火车押运文物赴安徽,深夜12点到达

保管部工作人员与安徽博物院相关人员进行文物点交
人民音乐家聂耳
2020年7月至8月,由云南省博物馆和陈嘉庚纪念馆共同主办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在陈嘉庚纪念馆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的聂耳文物187件/套,文物丰富,规格极高。展览通过聂耳的小提琴、笛、萧、白朗宁照相机、聂耳母亲手书的识字卡片,以及《开矿歌》《我之人生观》《不敢谓之曰“诗”》等手稿,展示出了一位鲜活立体的人民音乐家。

保管部工作人员与陈嘉庚纪念馆相关人员进行文物点交

我馆工作人员赴厦门布展
一筇万里
担当书画艺术展
担当(1593-1673年),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法名通荷,又名普荷,号担当。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人。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明亡后,出家鸡足山。作为云南地方文化的代表,与此同时又作为明代遗民的担当,在诗、书、画方面都显示出其较高的艺术成就。他将内心的呼喊承载于诗、书、画艺术媒介之中,笔墨等技艺之外赋予了更鲜活的生命力。担当的书画作品存世量共约200多件,大部分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2020年8月至11月,云南省博物馆精选珍藏的担当书画作品百余件赴山西博物院举办《一筇万里——担当书画艺术展》,从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向世人展现担当这位明末清初罕为人知的艺术大师的辉煌成就。

保管部工作人员赴太原布展


展厅效果
滇王与南越王
2021年1月至5月,馆藏145件青铜文物赴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参加《滇王与南越王》展。在115天的展期中,共吸引137784人(次)前来参观。同时,围绕着展览主题,为兼顾不同的年龄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进一步开展了各种活动,包括77场教育活动、8场云讲解、25场线下讲解,以及1场讲座,同时涵盖线下和线上多阵营(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喜马拉雅),受到广大朋友的喜爱,活动参与人数共计454828人次。

保管部工作人员培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讲解员
云上之和
云南哈尼族服饰展
2021年4月至6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云南省博物馆主办,红河州博物馆协办的《云上之和——云南哈尼族服饰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临时展厅隆重开幕,为杭州人民及各地游客献上了一份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大餐。展览开幕当天,云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红宇老师,为现场观众带来“哀牢为家--哈尼服饰中的历史印记”讲座。同时,晚上还有精彩的“哈尼之夜”,带领大家从展览中了解哈尼服饰之美、以讲座解读哈尼族的文化魅力、用歌舞连接这个古老的民族。

布展接近尾声,保管部工作人员对文物做最后的检查和调整

保管部李红宇老师讲座现场

“哈尼之夜”的欢乐现场
由于疫情影响,现场只允许200人进入,200张入场券5分钟抢空

《云上之和》观众参观现场
这十年间,云南省博物馆积极拓展文物交流平台,策划了数个原创展览推向全国,也尽可能地参与到外馆主办的展览中,不断提高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推广水平。云南的文物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展出,可以更好提炼展示云南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让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同时丰富了展出当地人民的精神世界。
❖
供稿:保管部
撰稿:平力 编辑:陈金珊 校对:杨雯玥
审核:邱玮 叶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