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以演化论为根据推演共产主义理论

2023-04-23 21:43 作者:南椿花  | 我要投稿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好奇过是什么引导着我们的社会的变化,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理查·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模因是文化资讯传承时的单位,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我的个人观点认为,就是模因引导着社会变化,今天,我们讲述将要的就是模因如何引导社会变化。但是,接下来我所说的模因论与查理·道金斯的模因论有所不同,承接我刚才提到我的个人观点,模因不仅仅是文化资讯传承时代基本单位,更是社会结构演化的基本单位,有些敏锐的小伙伴肯定注意到了,在这里将演化这个词用在描述社会结构的变迁上,没错,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生物性状的变迁类似,都是演化,提出模因论的理查·道金斯也是如此地认为。我将会用两期视频来专门论述,模因如何引导社会结构的演化。 首先,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单个神经系统是模因传承及变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单位。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在我们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发挥功能的,肯定是我们人类自己;而人的社会能力是基于我们发达的大脑,以及大脑带来的沟通、交流能力;那么模因的变化就直接关系于我们人类的神经系统是如何活动的。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主义进化论,或者说演化论的观点为基础论据。 演化论的观点认为:生物个体承担着延续物种基因复制的任务。古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神经系统出现前,提高基因复制的效率是靠淘汰身体结构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体,而这一演化策略则意味着生物体的样子如果长得稍有不适应环境,就会面临彻底淘汰的境地。 举个例子,原始动物生存在海水中,海水中可能有有利于繁衍的营养物质,可能也有不利于繁衍的有害物质,如果生物体不能远离有害物质,那么生物体的细胞膜必须要能吸收营养物质并排出有害物质;一旦环境改变,有害物质的浓度突然提高,生物体没能及时逃离有害环境,细胞膜的过滤能力又没有跟上,那么这批生命就面临集体淘汰的风险,这样的生存策略代价太高了。 所以,原始动物进化出了神经系统,当海水中存在有害物质时,神经感受器官会产生生物电信号,形成刺激,神经系统接受到刺激后就会做出反馈,控制生命体向有害物质浓度低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动物最原始的感官,嗅觉的来源,而植物选择了强化细胞膜的过滤能力来适应环境,神经系统的出现是生物演化的结果,神经系统的出现提高了基因复制的效率。 上述的提到的嗅觉神经反馈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主要存在于神经元数量低的动物,以及高级动物的低级神经中枢,比如我们的脊髓,我们闻到臭味就会想吐,还有我们吃饱饭后就会产生大量血清素及多巴胺,让我们产生愉悦感等等,对这些与个体物质生存息息相关的反射,就是原始的非条件反射,是生物体天生自带的能力,不具有生存所需反射能力的动物就会被自然淘汰。 而更高级的条件反射则需要神经中枢具有记忆的能力,环境刺激与记忆匹配后,才会做出反馈,是后天训练形成记忆的结果。如果神经系统经历一次事件和产生了大量多巴胺和血清素或者一次事件产生了疲惫或疼痛,神经中枢可能对这次事件产生记忆,等到神经系统再次遇到相同的事件时,记忆就会促使生命体去经历事件或规避事件。这就是成瘾,我们说的上瘾的来由。 我们人类在完成任务后,或者被我们夸耀后,常常会产生愉悦感,研究认为这既与非条件反射有关,也与条件反射有关。研究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人类原始时期,如果一个人类部落中的每个人都喜欢为部落做贡献,处于互帮互助的状态,那么这个部落理所应当比其他部落更容易繁衍后代,他们也更不容易被淘汰。这就是为何人类会奉献。 部落中的人们如果更擅长囤积猎物等生存必要物质资源,部落也同样不易淘汰,这便是人类为何。人类也会在满足破坏欲或抢夺物品后产生愉悦感,研究认为这与狩猎本能有关。这就为何人类会贪婪、自私。 相对地,我们在不能满足需求时会产生负面情绪。 所以按演化论的观点推演,在一个人类部落里,人们的情绪表达越丰富,越复杂,或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高效,这个部落就越容易延续下去。古生物学主流认为,现代人的生物性状,人类在20万年前就已经进化完成,人类的七情六欲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人类会发泄情绪,会奉献,会破坏,人类会自发地做满足自己情绪的事。 这,就是模因论的基础论据。 如果一个行为事件具有社会性,能让一个聚集的有一定数量人类群体的大部分人都满足自己的情绪,人们便会相互模仿、为了满足情绪将行为散播开来,甚至能让行为代代相传下来。我们可以将这样一个具有相同行为的群体称为一个圈子,不同圈子之间由于情绪反馈不共通而产生隔阂。 相对地,假设一个有社会性潜力的行为事件没有散播开来,就能证明这个行为事件不能让圈子中大部分人满足情绪,甚至会让人产生爽快的情绪。打个比方,为什么网络骂战中大部分人都讨厌理中客,因为大部分理中客的言论并不能让骂战双方满足情绪,甚至会指责发表理中客言论的人是墙头草,哪边好倒哪边。 能满足大部分人的情绪的行为事件可以扩散传播延续,不能满足大部分人情绪的事件无法扩散传播延续;如同进化论中大自然筛选物种一般,人类社会会筛选满足能满足人们情绪的行为事件进行扩散传播延续,这就是社会的基因:模因。 而什么样的模因更容易扩散传播延续呢?是奉献的模因?还是自私的模因? 我个人观点认为,只要人类还在繁衍,奉献的模因将持续扩散传播延续。原因在于奉献模因源于人类的社会性,自私模因源于狩猎本能。互帮互助的行为有利于人类的延续,自私自利的行为不利于人类的延续,以生存为本能的群体意识会促使全人类共同面对并解决各种威胁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资本和阶级是罪恶的阻碍现代人类生产发展的。 繁衍是人类的首要目标,当生存问题未解决时,奉献模因会引导社会结构变化,让人类自发地解决来自自然的阻碍繁衍的生存问题。文明的社会结构取决于文明所处的自然环境,这就是唯物史观。 史前文明的社会阶级产生原因是解决生存问题,需要人们互帮互助,以精英人士为构成的上层阶级引导下层阶级的生产生活。 而社会生产资料稍富足后,生产的剩余价值便掌握在上层阶级手中,上层阶级的生产生活受环境的影响减小后,自私模因开始在上层阶级扩散传播延续,开始剥削下层阶级人民,此时便产生了阶级矛盾,并发生阶级斗争。 当社会生产资料能满足所有人民的生产生活后,阶级就不再被需要,反而开始阻碍社会生产资料流入下层阶级人民,此时,下层阶级人民将会引导社会财富再分配。 为了解决人类生存繁衍所面临的问题,奉献模因会促使不同社会群体的人类逐渐打破圈子隔阂而开始交流,未来某一天各社会群体都会有共同愿望,便是持续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环境。 实现共产有三条道路,市场规律论的资本主义是第一条,列宁主义是第二条,第三条则要挑出左右的框架,不管市场规律还是极权主义的形成都是社会模因在运作,要尽量不做退步的事,导致退步的事情基本与社会模因运行相悖。 任何旧事物都有惯性,官僚主义和资本就是旧事物,自上而下的压力会维持上层阶级自私模因的延续,引导奉献模因只能有限影响人民,强行实施共产政策会与自私模因相冲,重则酿成灾祸,实现导致退步的事情基本都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

以演化论为根据推演共产主义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