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指的就是咱们通过学习,学习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概念定义经验和结论,而这个基础是相对于人类有欲的基础上的。(道德经:常有欲,以观其徼。=有欲才观到了其徼)
而为道日损,就是对学习到的这些概念和定义命名,不去执着和认同概念,
就比如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好坏对错善恶,
这些概念和定义没有问题,可以方便我们交流和传播观念经验,
但问题是,好坏对错都是基于人类自身立场对事物本身的定义,比如你说老鼠是坏的,屎是臭的让人厌恶,这些都是基于人类的立场,在人的立场下,那个时空,对当下事物的定义和标签,
但万物本身是不停的变化运动的,人的立场欲望也是在不停的变化的,
比如吃粮食的老鼠,到了实验室就是科学家的助手,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科学和实验,就成了好的,比如吃粮食的老鼠,在自然界中也发挥这它的一个角色的作用,不是人狭隘的定义下的那个绝对的“老鼠是坏的”的定义和标签,
而“老鼠是坏的,偷粮食”就是我们为学日益,在生活中,相对于人类避免被老鼠吃粮食的经验和结论,
但这个“学来的定义和概念”不是绝对的等同于老鼠本身,而是取决于不同时空,人的不同需求,
老鼠在实验室,大自然,就有它的有用的一面,在粮仓,就是它无用的一面。
有用无用,好和坏,都是基于人的,有欲而生,所以老子说,故常无欲,欲以观其妙。
也就是为道日损的意思,就是也要学会不基于人类欲望,立场,自我好恶的去观察老鼠和万物,
不要用学来的概念,定义标签,把老鼠绝对化,
因为你一旦执着老鼠是坏的,这个概念标签,你就会发现不到老鼠在大自然中好的一面,我们就被困在了狭隘的观察视角,人的价值观标准视角,(思维定势)被概念定义所束缚,(为学)
人的价值观只会注重有用,不会注重无用,只会注重实物,不会注意到空无,只会崇拜刚强,发现不到柔弱的妙用,
就比如杯子因空所以能装水,车轱辘因为辐条中间的空无,才可以发挥物的道之用,房屋的空间,才可以容纳家具和住人。
但因为我们为学日益,学来的这些“老鼠是坏的好的”“杯子的用处”,“大房子真豪华”等等,都是在人的价值观基础上的有用无用的标签,如果通过学来的这些标签去看万物,就只会观察到其中一个面向,
这也就是为什么道德经里大量举例子,不停的提到对立面的作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等。
其实对立也是个假象,是因有欲而分别定义,只相对于人类思维概念。
所以为道日损,就是不停的去放下这些学来的标签和概念,
注意,并不是不使用,而只是当你认识万物的时候,不通过你的标签评判体系去认知,因为那样那就是有偏见和好恶的在观察万物,你就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所以为道日损,损之又损,就是把所有学来的标签,都也同时学会不去执着,放下,该用时则用,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指的就是放下,不执着了那些学来的价值好恶评判体系之后,
你就达到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识境界,你不会去贴标签万物这个是好,那个是坏,
你只是如实的观察它们,这就是老子定义的圣人不仁,像天地一样,没有仁义和不仁义的概念,
什么叫无为呢?就是内心因为没有了价值评判体系,所以就超越了好和坏的标签评判定义,
也就是上德不德,有智慧的德,
因为我们都执着善恶的那个德,执德的概念,而不知道德的对立面,恶的作用,我们排斥对立另一面的思维定势,发现不了它的另一个价值,所以就无法灵活的发挥事物的多面性,扬长避短。
无为不二,无为里面超越二元对立的概念,这种无为的心,就会无为而无不为,因为他即使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内心都不会执着学来的标签,他可以使用标签,但不被标签遮蔽人的客观观察的能力,所以任何境遇都能发现事物有利的一面,任何时候都能突围困境的一面,
最重要的是内心没有压力烦恼和痛苦,因为无为的心,是基于无欲的,无欲则刚,无欲就不会有难易的分别定义,只有有欲,好坏难易才相对产生,只有你有欲,你才会觉得当前的境遇是坏,从而精神上产生痛苦,
这个有欲,也可以等同于有为的心,期待执着幻想的心,而无为的心,同样也是在社会中活动,但根本不会有好和坏的定义,所以难和易,成功和失败,对无为而为的人来说,都是“幻象”。
有欲和无欲都是同出,而异名。
你回归觉知去观察万物,就是观察到的天地刚开始,无命名定义概念,无二元对立时候的状态,
这就是无名,天地之始。(道德经第一章)
你使用基于好恶人的欲望学来的标签评判体系,就是给万物命名定义的时候,也是同时创造“万物”概念的时候。
有名,万物之母。
(这也是为什么老子在说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之后,下一句忽然跳到了: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观其徼的内在逻辑关系。很多人都没有想过,上一句的无名和下一句的无欲观其妙的逻辑关系。老子为啥把无名和无欲在论证上联系了起来?为啥通过无名天地之始,这个观点,就引申出了无欲,以观其妙了?)
而道之所以不可以描述,就是因为一旦描述定义和命名,就陷入到了人类的价值评判,二元对立的体系中,
就成了好和坏的其中一面了,无论有欲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怎么理解,都是会理解成善恶好坏有用无用的范畴,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