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网课《国际经济学探秘》章节测试答案

2023-05-31 10:37 作者:阿赛德cool  | 我要投稿

第一章


1、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际经济学包括()。


A:国际贸易纯理论


B: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C:国际金融理论


D:以上都是


答案:  以上都是


2、  为了研究简单,国际经济学假定国际贸易是一种物物交换形态,这说明国际贸易理论()。


A:不涉及货币因素


B:为2×2×2贸易理论模型


C: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D:采用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答案:  不涉及货币因素


3、  以下哪个不是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条件()。


A:利润最大化


B:效用最大化


C:市场出清


D:贸易平衡


答案:  市场出清


4、  贸易条件是指()。


A:一国出口的数量


B:国际市场合同交易的价格


C:一国出口价格除以进口价格


D:自由贸易进口的数量


答案:  一国出口价格除以进口价格


5、  两个国家自由贸易和两个国家均自给自足时相比,()。


A:世界整体福利水平提高


B:贸易品价格提高


C:一个国家福利增加,另一个福利下降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世界整体福利水平提高


6、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答案:  国家


7、  在2×2×2贸易理论模型中,如果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一条直线,则说明:()。


A:机会成本不变


B:机会成本递增


C:机会成本递减


D:无法判断机会成本情况


答案:  机会成本不变


8、  在机会成本递增时,生产者均衡点是:()。


A: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价格线的交点


B: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价格线的切点


C: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


D:生产可能性曲线左侧的某一点


答案: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价格线的切点


9、  假设某国出口品的价格指数由基期的100增加到现在的135,进口品价格指数由基期的100增加到现在的120,该国的贸易条件:()。


A:改善


B:恶化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改善


10、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1、  甲国生产手表需6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乙国生产手表需12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甲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生产和出口手表


B:乙国进口手表,进口自行车


C: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D:甲国生产出口自行车,乙国生产出口手表


答案:  甲国生产出口手表,乙国生产出口自行车


                     2、  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假定是()。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答案:  不变


3、  假定有两个国家A与B,生产两种产品X与Y。A国生产X产品有比较优势的条件是


A:生产1单位X物品所放弃的Y物品比B国少


B: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比B国少


C: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资本投入比B国少


D:生产1单位X物品所需要的一切投入都比B国少


答案:  生产1单位X物品所放弃的Y物品比B国少


4、  亚当·斯密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学说的观点是()。


A:绝对优势论


B:比较优势论


C:要素禀赋论


D:人力资本论


答案:  绝对优势论


5、  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经济资源能够()。


A:可以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B:可以从一个国家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


C:A、B说法都正确


D:A、B说法都错误


答案:  可以从一个部门自由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


6、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答案: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7、  古典贸易理论主要包括:()。


A:绝对优势论


B:产品生命周期论


C:需求偏好相似论


D:技术差距论


E:比较优势论


答案:  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


8、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应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A:对


B:错


答案: 错


9、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国际分工也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A:对


B:错


答案:  错


10、 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三章


1、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A:对


B:错


答案:A


2、  自由贸易会降低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水平,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水平。


A:对


B:错


答案:A


3、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一般会使国际贸易的规模缩小。


A:对


B:错


答案:A


4、  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


A:对


B:错


答案:A


5、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A:对


B:错


答案:B


6、  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是:()。


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


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


答案:B


7、  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


A:斯托珀


B:萨缪尔森


C:里昂惕夫


D:俄林


答案:C


8、  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进口竞争部门的所有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出口部门的所有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答案:D


9、  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A:绝对成本差异


B:比较成本差异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答案:C


10、  悲惨经济增长的条件一般认为有:()。


A:产品需求弹性较高


B:产品需求弹性较低


C: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小份额


D: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E:贸易条件恶化


答案:BCD


第四章


1、  重叠需求论的提出者是()。


A:斯密


B:李嘉图


C:俄林


D:林德


答案:D


2、  产品生命周期处于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熟练劳动力


B: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


答案:B


3、  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之间


A:富国与穷国


B:类似的高收入国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与发展中国


答案:B


4、  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


A:熟练劳动力


B:R&D


C:资本


D:非熟练劳动力


答案:C


5、  分析产业内国际贸易关系的模型有()。


A:需求偏好相似论


B: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C:规模经济模型


D:技术差距模型


E:不完全竞争模型


答案:ABCE


6、  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可以用来解释()。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B: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D:人均收入水平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


E:要素禀赋相异国家之间的贸易


答案:BCD


7、  重叠需求的贸易模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似,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贸易。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


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E:贸易导致了产品成本的降低


答案:ABD


8、  产品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的因素主要是廉价劳动力。


A:对


B:错


答案:B


9、  古典国贸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差异;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变化。


A:对


B:错


答案:A


10、  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A:对


B:错


答案:B


第五章


1、  规模经济国际贸易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俄林


D:克鲁格曼


答案:D


2、  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


A:国际投资


B:国际技术转让


C:国际金融


D:国际贸易


答案:D


3、  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在( )之间  。


A:富国与穷国


B:类似的高收入国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与发展中国


答案:B


4、  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在(  )。


A:小规模的纺织业


B:飞机制造业


C:制鞋业


D:小企业


答案:B


5、  分析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模型有(  )。


A:需求偏好相似论


B: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C:规模经济模型


D:技术差距模型


E:不完全竞争模型


答案:BD


6、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重要假设是(  )。


A:规模报酬递增


B:规模报酬不变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


E:技术进步


答案:BC


7、  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K/L比例,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


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E:贸易导致了产品成本的降低


答案:BCE


8、  并不是所有的规模经济都存在于单个厂商内部,在很多时侯由于各种原因,某一行业在一个或几个地区集中生产,从而降低了该行业的平均成本,而行业中的单个厂的规模却仍然很小。


A:对


B:错


答案:A


9、  一个行业的地区聚集现象,常带来内部规模经济效应。这种现象在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或者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的特别突出,而在这些行业中,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并不十分明显。


A:对


B:错


答案:B


10、  所有的规模经济都存在于单个厂商内部。


A:对


B:错


答案:B


第六章


1、  和自由贸易时相比,小国征收关税会导致消费者剩余(),整体福利水平()。


A:减少……不变


B:增加……提高


C:减少……降低

                     

D:增加……不变


答案:C


2、  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式是:()。


A:公开拍卖


B:固定的受惠


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


D:任意分配


答案:A


3、  某服装企业为了尽快收回货款,在国外市场上打折销售过季商品,这属于___。


A:偶发性倾销


B:持续性倾销


C:掠夺性倾销


D:垄断性倾销


答案:A


4、  能反映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保护程度的关税是()。


A:禁止关税


B:名义关税


C:有效关税


    由于篇幅有限,完整版可移步公号免费下载,见个人简介。


网课《国际经济学探秘》章节测试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