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品角色行为错误带来的问题思考
相比大家知道无职第四话所产生种种问题了,这里就不分析人物行为对错了,我们展开分析一下。
PS1:非专业人士,仅为个人思考,如有不当欢迎指出。
PS2:不讨论对错,无论作品内世界观还是现实世界观,保罗都是有错的,以下分析默认这一前提。
一,
为什么作品一个角色出问题,观众会“迁怒”于作品?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反着思考。优秀作品里面就没坏人嘛?显然不是的,反派不是嘛?
所以显然可以看出不是说一个角色有问题,作品就会“贬值”是不成立的。
那么再来看看成立的例子,比如部分为了满足少数人群制作的反三观,真丶致郁动画作品。(这里不点名了)正常人看着都不会好受,又是为什么呢?
似乎有以下共同点:(充要条件)
①这个问题角色不是无关紧要的配角,肯定是主要人物。
②这个问题角色长时间得不到报应或者压根没报应。
③这个问题角色导致了另一个正常的主要角色受损。
④其他
来看看无职第四集的情况,首先保罗至少在此之前戏份很多,不是小配角。然后就是犯错之后,动画中表现的是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最后就是他的错误伤害了鲁迪妈妈。满足条件,所以作品被影响了。
但这个就是一个现象统计,为什么呢???
个人觉得,正常观众在看到一个角色有过分的行为后,都会 难受或者感到不适,这种不适是需要发泄的。一些作品靠作品内的其他角色代替观众完成了“发泄”的行为。比如反派被正派爆锤,或者给犯下错误的角色设立背景交代原因让其行为变得合理自然也能解决问题。(只不过洗白是个技术活,有些作品就能处理的很好,有些作品最后满屏的“硬洗?”“这都能洗白?”这种弹幕,肯定是自身做的不行。)
前者简单,让犯错者受到惩罚就能解决。后者“洗白”我们下面展开谈一谈
无职就是两者都没有完成(或者说力度不够),目前动画部分甚至连保罗“家庭弟位”这个代价都没表现出来。观众无处发泄的“不爽”,不就只能往别的观众和作品里释放嘛?
二,
究竟应不应该完全区别虚拟的作品和现实?
其实吧,先不谈该不该,而是能不能。实际上,完全和现实区别开来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点的话,不展开论证,感觉可以直接去看马原( •́ω•̀ )
这里我个人觉得,应该要偏向站在作品世界观里考虑问题。但其实许多作品的价值观和我们是没有非常大的差别的。因为上面提到了,人不可能完全分开看待两者,那你作者写个完全反人类的价值观出来,作死嘛?→_→
至少大部分作品不会把滥杀无辜,残暴冷酷,毫无人性的人当主角吧。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无法站在作品世界观里考虑问题呢?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二:
①世界观没有现实基础或者说偏离现实太过。
②世界观铺垫太薄弱。
第一个很好理解,比如古装剧,男性一夫多妻的,几个姨太太,皇上一堆妃子就没什么人会纠结。虽然男女主肯定多半是钟爱一人【笑】。就是因为这个设定现实里有,而且有众多影视作品做铺垫,告诉我们大脑一个结论:
【看到古代建筑=是一夫多妻。】
假设一个影视作品世界观没有现实基础,自然 就没这个大脑自动认定的福利了。
第二个呢就是世界观铺垫太薄弱。很好理解,铺垫太少,观众还没沉入世界观内,或者错误的理解了世界观。
前者好理解,比如无职,目前的四集里,有表现出这个世界允许一夫多妻嘛?有表现出这个世界男性没事发情是正常的嘛?有表现出女主是信教的嘛?目前没有,它自然可以放在后面解释,但同样动画也就得承受它把矛盾放在前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简接铺垫是有的,比如看起来像欧洲中世纪,可以间接得到上面的结论。但重点是这个并不直接,而且核心是剑与魔法,人们关注点也不在这上面。你大可以说,多看看异世界动画都知道吧,这种设定很常见。为什么古装剧就默认可以接受,这个不行?这个问题很简单,不是每个人都是资深老二次元,作为一个热播动画,路人也是非常多的。
后者,即错误理解了世界观是怎么回事呢?不好直接说明,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动画,是个恋爱番,场景全是现代场景,人物行为也符合现代人状况,你脑子就会自动套入现实世界观。当你正好看见两个男主都告白了,女主自己也发现两个都舍不得。你正准备吃瓜观看性转版白学现场的时候。女主突然来一句:“那我们三个就去登记结婚吧”。😱😱😱这不得直接裂开?
回到问题本身,我们究竟应该不应该站在作品世界观思考?
答案上面也说了,本身是应该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但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些引战。不太好展开,但反正这是两方的事,大家看作品认真,尝试理解作品。但你作品没表现出来的,或者表现不佳的,不应该也有责任嘛。大家也应该抱有一种稍微宽和一点的心态,不要上来就是一句“能不能别套入现实?干脆别看了宁”。这只会让事情越发严重。
三,
人物行为合理性解释放在后面所带来的问题。
读起来不是很顺口,最常见的就是“洗白”,放在后面的代价就是前面观众观感不好或者掐架,矛盾蓄积,最后反转一波,热度就有了。而且这样对比更强烈,显得剧情更加跌宕起伏。
对于出品方,代价和收获都有了 。对于观众呢?先入为主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我们经常都能看见漫画/小说党和纯动画党撕逼,而且我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结论。似乎小说和漫画党对人物洗白的接受度高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原因可能有这些,动画因为能动有配音表现力更强,也就是能让人更加“气愤”。再有就是动画更新慢,相对的,观众的怒气就蓄积的更近,难以被轻易抹除。
当然,最后还是得提一嘴,免得我挨骂。很多的作品“洗白”也就是给出行为的合理性解释,不代表认可。
四,
关于人物行为对错本身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经常都能看到类似的话“好人做错一件事就被疯狂批斗,坏人做了一件好事被无限夸大”
先不要纠结于这句话正确与否,但这个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心中潜意识里认可的一种判断方式。
跳过对错,谈谈解决方法。这个和角色问题与作品整体评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动画表现形式的话。假设主角因为一个小错误,最终遭无尽唾骂,众叛亲离。这种情况下,观众绝对大部分都是支持同情主角的。因为这里的“代价”明显用力过猛了,但一点惩罚都没表现出来也不可,要把握住这个度。当然,过度代价可以拍成讽刺片,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突然忘记要写什么了。。。。算了,先将就吧。
——————————
总结:
如何让作品角色行为错误不至于影响的作品整体评价?
1.从错误本身入手,让其错误不再是是错误。
①有一个明显不同的世界观(要明显表现出来)
②给人物安排一些情节让其行为合理化(可以理解为洗白)
2.从照顾观众体验入手,让观众的不爽得以宣泄。即犯错了就受到惩罚,最好是直观一点的惩罚。
————————
最后简单说下对于无职评分下降的看法。首先这是一种必然结果,原作既然选择了这种情节,自然要承受这种情节带来的后果。不是每个观众接受度都很高的,不要拿自身的标准强加于他人之上。反之亦然,你自己接受能力低,就觉得别人都是三观不正。至于这玩意儿能扯男女权问题,只能说绕道走,惹不起。
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和谐相处(虽然不太可能),对于一时不能接受的,不要上来甩一句“不看拉到”,尝试解释一下行为合理性也行啊。争锋相对解决不了问题,毕竟,最高只能评五星【笑】,人原本准备三星的,你一怼,打一星了。
溜了,水货长评暂时结束,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