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学习笔记—MDA模型

MDA模型是什么?
MDA模型将游戏拆分为三个组件:
用设计好的游戏规则,支撑起游戏中运转的各种系统,最后玩家与系统交互感受到乐趣。
将这三个关键词抽象出来就是:
机制(Mechanics)、
动态(Dynamics)、
美学(Aethetics)。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MDA模型: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游戏机制会产生动态系统行为,从而导致特定的审美体验。
(M→D→A,即功能驱动)
从玩家的角度来看,游戏美学奠定了基调,这来源于与系统交互,而交互的基础则是机制。
(A→D→M,即体验驱动)


M、D、A分别是什么含义?
机制、动态、美学可以简单理解为游戏规则、游戏系统、游戏乐趣。
机制(Mechanics)是指游戏底层的算法和数据层面的游戏逻辑;
(以“石头剪刀布”为例:机制是石头、剪刀、布三者相互克制的规则)
动态(Dynamics)是指玩家与游戏系统交互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
(以“石头剪刀布”为例:动态是多方玩家思考后,同时猜拳并决出胜负)
美学(Aethetics)是指玩家因游戏而引发的理想的情绪反应。
(以“石头剪刀布”为例:美学是玩家之间相互博弈并取胜而来的乐趣)
这其中,美学包括但不限于下面分类:
1、感官(Sensation):
游戏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带来愉悦体验

2、幻想(Fatasy):
通过构建一个虚拟世界让玩家代入并沉浸其中

3、叙事(Narrative):
游戏的剧情、故事和戏剧性的冲突让人着迷

4、挑战(Challenge):
游戏设置了重重困难和障碍等待被玩家征服

5、社交(Fellowship):
多人游戏玩家之间的互动,如合作与竞争

6、探索(Discovery):
满足玩家好奇心,发现未知领域的欲望

7、表达(Expression):
游戏作为玩家个性化自我表达的方式

8、休闲(Submission):
通过玩游戏来完成消遣、消磨时间

9、赌博(Gamble)
利用抽奖、刷宝等随机性机制令人痴迷于小概率事件
(第九条是我自己总结的,但感觉不太能算作游戏美学,只能充当游戏设计的技巧之一)

MDA模型有什么用?
MDA模型提供了一种分析游戏和设计游戏的思路,
既可以帮助玩家更好地从游戏机制推导出美学体验、理解如此设计的目的;
也可以帮助游戏评测者评估游戏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统一性;
更重要的是,这为游戏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①从目标的游戏体验出发,立足于此找到产生美学的过程,最后提炼为游戏机制的思考方式;
②通过MDA模型来把握游戏创作的方向,保证游戏质量和完整性,并用其进行迭代和调优。

总结
1、游戏像其他大多数消耗品一样被购买、使用和最终被丢弃。
2、游戏的行为就是游戏的内容,而不是从游戏本身中流向玩家的信息媒体。
3、MDA模型推荐设计者从美学(目标体验)出发设计游戏。
4、MDA对美学的分类虽然清晰,但可能并不全面。
5、MDA距今已有20余年历史,虽然经典但也有时代局限性。
参考资料:
https://www.aaai.org/Papers/Workshops/2004/WS-04-04/WS04-04-001.pdf(原文)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30941(机核)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998513(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