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短篇/物语系列】翼・搁架(Shelf)
这部物语系列的小短篇(つばさシェルフ)出自2022年11月17日出版的【化物語(19)特装版 (講談社キャラクターズA)】。
标题原文为つばさシェルフ,其中シェルフ对应英语的Shelf,同时对应日语中汉字“棚”。

「阿良良木君。你和我都十八岁啦,已经到了成人年龄了的说」
注释:2022年4月1日,日本将成人年龄从20岁下调到18岁,这是玩的一手meta梗。
「欸……?」
有吗?成人?喂喂,我们究竟,从何时起已经变成大人了?我还当我只是高三小屁孩、过着无忧无虑少年少女时光来着的……
「羽川,以防万一你先和我说说。接下来只是举个例子,你先别当真。就说要是一个小学五年生迷路了,成年人诱拐她的话,会判罪吗?」
「未成年人也会判罪的。判重罪的」
「这样……你真是无所不知啊」
「我又不是无所不知啦,但那个还是知道的」
注释:班长的名台词「何でもは知らないわよ。知ってることだけ」,对应历的“你真是什么都知道啊”,班长给出的回答“我不是什么都知道,只是刚好知道而已。”不过本篇中,出于译者观点,暂时沿用了文中这个翻译(其实在之前的一篇翻译中已经开始使用这个译法了)。
阿良良木君,你也要知道点廉耻。
被这么说了。
最近的社会规范怎么这么严。
注解:以上关于年龄的话题和社会规范(arrange)都是neta最近日本将成人年龄下调到18岁的政策。
嘛,有着云泥之别的羽川和我居然都能被划分到同龄人之中,可见,年龄之谈不过仅仅是种标准罢啦。非也,连标准都算不上吧。要是年龄可以算作标准,那瞧瞧活了五百岁的小忍,她有没有实实在在地积累五百年份的见识呢?何止是完全没有,那家伙现在已经是个幼女了。
备注:在这里“不过仅仅”是作为羡余现象考虑的
恰恰不是见识——而是羞耻一样的东西,积累至今了吧。
「就是那里,阿良良木君」
「? 那里,哪里?难道是说对我的好感度吗?」
注释:原文为「? そこ、とは?僕の好感度のことかな?」
「不是。对阿良良木君的好感度还没开始攒呢」
注释:原文为「違う。阿良々木くんの好感度は、まだ底値をつけていない」
「恶语伤人六月寒啊」
注释:原文为「死に損ねるぜ」
「抖机灵…… Heartunder Blade小姐的那个五百岁,不提也好。我们也生活了十八个年头,好歹也积累了一些东西不是嘛。实实在在地,或者各式各样地。是羞耻的,不是羞耻的。是不是大人,是不是成年人也无关紧要。好的坏的,不可思议的得过且过的,才形成了原有的自我,对吧?」
注释:“抖机灵”,这里的原文为“しぶい”。
注解:在以上几句注释中,第一句的“底値”读作sokone,是交易市场行情中的最低价,“価値をつける”就是给物品定价的意思。这句话字面意思就是最低价都没有定下来,是对前面历那句话的毒舌。历前面的这句话问的是“那里”说的是哪里,而“那里”读作soko。而历的回复也相当有意思,“死に損ねる”后面的“損ねる”读作sokoneru,这个用法的意思是做什么事情因为某种原因没做成而失败了,可以翻译成(因为羽川的这一下毒舌)差点没咽气,这段对话一直充斥着相似读音的词。最后班长评价的“しぶい”意思是朴素但非常有趣,是比较正面的评价,同样也是难以用中文概括的意思。同时,关于“しぶい”,即“渋い”,图源认为,还可以理解为,这是在说阿良良木历那句“死に損ねる”的说法太老了。
你问我,我真不知道问谁……虽然再没有可能了,但要是真能成为原有的自己那种样子,我或许就不会成为吸血鬼了吧。
造就了现在之我的是,原无的自我。
再说了,羽川说的自我又是什么?
就是班长中的班长,吗?认真的优等生,年级第一的才女吗,还是说,被猫魅惑的少女,黑羽川吗。
「嗯。嗯嗯。虽然可以这么说,但不是的啦。类似于,『大人不会懂的』『大人就是狡猾』这种意见能说出来的果然只有『小孩子』,这层意思。要是自己凭着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跃身变成了所谓『大人』,这样一来刚才这些批判精神,反过来也形成不了自我批判,就这样再也说不出口了,也有这种侧面意义吧?」
「是因为一长大,『你不也是那样吗』『你不就是那样吗』什么的,『你就别说了』『唯独不想被你说』什么的,这些又很容易想出来,又很容易把人反驳地无话可说的反论,都一下子扑面而来是吗。还是正值自我成长阶段中的『小孩子』,对上已然竣工的『大人』,还有想说的不平与不满也好——」
注解:这段的大意是,在小孩A成长为大人A过程中,小孩A对大人的批判显然会自相矛盾。 小孩B对大人A小时候的言论,即小孩A对大人的批判,也会有反驳。
其中道理,恰似影评人,是因为没有拍那部电影才有评论它的资格。
在体育界也是,如果不精通竞技就不准喝彩或喝倒彩,那门槛也太高过头了。
更上一层楼的话,对影评人「拍了电影再来评头论足吧」的这句台词,也只有不是影评人才好说。被批评的那一方,其实反而做得正好。
「对对。我没法说小孩子就是纯粹无瑕的,但和大人比起来,积累起来的过错和疏漏也未必就更少。正因如此,有一种反论就是说小孩子对长途跋涉,积累过多耻辱人生的大人,也可以发表一家之言。」
积累过多耻辱的人生。
该说失格之人吗,还是该说是鬼,亦或者是怪异。
——不,说到底那是,人的话题。
人的物语。
虽说如此,要是对小孩子『太年轻了。你有朝一日也会这样的』地一番教育,也有点不合理……决定性地不合理。即使是大人们,也不想成为那个样子的大人。
「先前还一副无畏无惧的年轻气盛模样,内心满揣为他人提的一家之言。而成人后拿长大的自己和之前一比,又羞愧地无地自容,没法给出那些温馨提示了。毕竟长大后就常常陷入自己是否有资格的疑问而踌躇不决。人生活得越长,人生经验积累得越多——耻辱积累得越多,就越有变成那样的倾向。或者这样说更好,若不趁年轻气盛,把想说的都说个遍,往后只会越活越后悔呢」
注解:这段的大意是,小孩子年轻时有很多想说的,如果没说完就长大了,长大后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格而再也说不出了。所以大人不应该对小孩子说那样的话来反驳小孩子,应该让他们都说出来才行。
「你说的我都懂吧」
不。大概,我连羽川所言说的,百分之一都没有弄懂。不过是在捉摸易懂的表面,因此全程就只是获得了一些浮于表面之上的浅解,来回应挑衅而来的议论一般——但,这不就是羽川所期待的「出自无瑕纯粹的批判精神」么。
出自无瑕纯白的。
话说回来,羽川本来就是,不会抛下一句『即使是我也不会成为那种人嘛』就缄口不言的。她是一个会说『就连我这种人都能够办到,对大家来说也轻而易举吧』,像这样理所当然地对周围要求过高,而本人对此并不自觉的人。将体制外的闲杂人员任命为副班长,对自暴自弃的自杀行为出手阻止——连我都还活着,阿良良木君也一定可以活下去的,在那个春假,羽川就如此这般地和我说过了不是吗?
若能出口严厉批判她那天才性,想来我就是已经站在了天才的立场之外的,所谓愚人……但是,即使我是愚人,天才对我缄口不言的话,我也会困扰的。会相当困扰的。
「只有积累了耻辱的大人才能发表的意见,应该还是有的吧。正因如此,不管是二十岁还是十八岁,到了一定年纪,就能行使选举权了……那不是出于什么『因为人长大了总有点才能吧』『差不多这个年纪也有稳定方针了吧』之类积累了智慧而被评价才拥有的选举权,而是出于『社会也是大人也是,然后还有你自己也是,差不多也该明白自己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了,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像这样积累了耻辱而被提问的吧?」
正因为我也曾经历吸血鬼的一切。
才有对被猫魅惑的羽川要说的话。
对被螃蟹夹持的少女。对迷路的蜗牛少女。
对向猿猴许愿的少女。对被蛇附体的少女。
对化为幼女的吸血鬼。
都有能说的话,都有想说的话。
「呼嗯。有道理。没有经历过战争,就没法讲述战争经历呢。要是那样,别人大概会生气说『别光在这里了不起地指点他人,管管你自己搁置不谈的经历吧』」
注释:“搁置不谈”,原文对应为“棚上げ”,意为“搁置,束之高阁,暂不处理”。
「想起来,像我这样的少女诱拐魔说什么诱拐未成年的犯罪性质,这事本身就有点战犯讲述战争经历的意味了,确实有所欠妥好像」
「承认自己是少女诱拐魔了呀」
「但是,将自己的事情束之高阁搁在一边而讲述故事,有时不也挺有必要的吗。正因我并非有模有样的大人,写不出教材,也可以当个反面教材」
注释:“束之高阁搁在一边”,原文为“棚上げ”,意为“搁置,束之高阁,暂不处理”。
前人的回想录里记载着从失败当中学来的东西,当中也有足够分量,而且就算是老婆婆的锦囊里头,也装着这样的智慧。不是『你有朝一日也会这样的』,而是『你不要变成这样哦』的话,说出来也没有任何关系。
对最近的年轻人说出来。
「束之高阁呀。如果终有要取之高阁的打算,那也成吧。就像是,就算一个人喜欢废柴男孩子,她也可以对其他喜欢上废柴男的女孩子温馨提醒说这样不好」
注释:“束之高阁”,原文为“棚上げ”,意为“搁置,束之高阁,暂不处理”;“取之高阁”,原文为“棚卸し”,意为“盘点存货,批评缺点”。
译者心声:从上次短篇就看出端倪了,这又是一次班长对历的心情暗示。老贼居然喜欢在历和班长的短篇最后鞭策班长,而后又借历的迟钝来鞭笞班长,老贼,你真的很恶毒。
「?」
羽川用着异于平常的通俗比喻。
对于那种女孩,无论将何事搁后,都得毫不耽搁地提醒她——不对,居然有什么废柴男之类的家伙?纯粹无瑕的我,本来就是必须从源头上好好教训他一番的。
注释:“搁后”,原文为“棚上げ”,意为“搁置,束之高阁,暂不处理”;“耽搁”,原文为“棚晒し”,意为“耽搁、滞留”。
纯粹无瑕的我,并未像此时的羽川一样将一切束之高阁。为了看清那搁藏深处、谁都注意不到的某物,那时还迟迟不愿长大呢。
注释:“束之高阁”,原文为“棚上げ”,意为“搁置,束之高阁,暂不处理”;“搁藏深处”,原文为“棚の奥”,初稿译为“高阁深处”。
注解:本篇的“搁置不谈”“束之高阁”“搁后”“毫不耽搁”等的日语原文都涉及题目的“シェルフ”,即“棚(搁架)”,而关于这些词语的原文,涵盖“棚晒し””棚上げ””棚卸し”等用法,译者水平有限,难以有联系地翻译过来,故此注释。

译后记
图源:秋野かのん。
翻译:阿善的日曜日。
(长文警告!!!)
9册楼阁:
这个短篇(つばさシェルフ)是2022年11月17日出版的,化物语漫画第19卷特装版。因为是来自实体书(当时不知得同时会发布kindle版),短篇原文获取时间为11月20日,翻译初稿定于11月20日(小雪),终稿定于今日。可以说是目前最新出版的物语系列短篇(当然很快就有更加新的20卷特装版短篇了)。
化物语漫画每卷的特装版都有附赠老贼亲笔短篇,只可惜吾钱包之有涯,而漫画特装版之无涯也。因此,由于种种原由,白嫖到了秋野かのん的短篇原文(但中间获取原文的具体流程就不是我清楚的了,但后来又说就是TA自个买的)。
同时众所周知,西尾作品的文字游戏有名地搞心态,如果不是有人愿意投身这个短篇翻译,这个翻译绝不会这么快且以目前的质量呈现出来。我这边也是很早就联系了阿善的日曜日的翻译意向,而TA当时就表示愿意不辞万难翻译这个短篇,这给了我极大的支持。
这里再次特别感谢秋野かのん的经济支持和阿善的日曜日的翻译支持,愿意百忙之中配合我的任性。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短篇的翻译。
关于这个短篇,我个人的评价是,这是一个非常有嚼头的短篇。
值得一提的有三个点,一个是标题主题词的深刻含义,一个是对物语系列两个经典人物的深入塑造,一个是和物语系列本篇小说的呼应。
先谈标题主题词的含义。标题的原文分为两个部分,前半平假名写的人物名称,后半是片假名写的主题词,这也是物语系列小说的通例。这个标题的主题词,“シェルフ”,拼写对应英文的“Shelf”,含义对应日语汉字“棚”。看原文的话,你会发现,涉及到“棚”及其一系列文字游戏、引申义的玩法,都只是集中于这个短篇的最后小半段文字,而这个短篇前面大半的内容,其实都是在讨论一个关于“自我”(Self)的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这应该是老贼有意玩的一个更深层次的文字游戏。同时,关于“棚”的相关文字游戏翻译,阿善的日曜日的初稿意见为统一翻译“束之高阁”(取之高阁)。后来我的个人意见是使用对应使用中文汉字“搁”这个词,以动词引申义对应名词引申义。但考虑到阿善的日曜日的想法观点,经过讨论,保留了“束之高阁”(取之高阁)的一部分翻译。
再谈对人物的塑造。如前所说,小说前半部分涉及关于自我的讨论。而这个主题,无论是对于羽川翼(如《猫物语(白)》的开头和结尾),还是阿良良木历(如《终物语(下)》),都毫无疑问是非常深刻的。如原文中的“棚卸し”,在这里应该有某种“自我批判”的含义。当然考虑到剧透(看这个短篇的真的有什么新读者吗),这部分也就点到为止了。同时,这个短篇前期到中期的对话,可以说是相当之晦涩,在翻译已经极尽明了的情况下,语义也是相当绕。因此,这篇翻译特地对部分文段进行了注解,以供疏通文意之参考。当然了,阅读能力强的读者可以自行跳过。
最后谈和本篇小说的呼应。同样,如前所说,《猫物语(白)》中羽川翼通篇关于自我的辩论,和《终物语(下)》中小扇产生的原因,都可以在这个短篇中找到对应。考虑到剧透就也不多说了。
因此,与众多短篇不同(和主线关系不大的日常剧情+偶尔出现的文字游戏+单纯无脑乳翼),虽然剧情上没有什么重要补充(类似有重要剧情补充短篇如《真宵·房间》《翼·歌》),这个短篇,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人物思想的刻画上,这个短篇对于物语系列的读者来说,个人认为绝对是值得一读的。
以上,匆匆而就,错漏难免,还望海涵。
这次短篇的翻译,依旧是一次相当的挑战。老贼的文字游戏功力不减,令人感慨。如此这般这回也按照惯例遇到了相当的困难,所以必须感谢楼阁作为一位阅读理解老前辈给我的指导和宝贵意见。虽然我在某些地方的翻译上一筹莫展,但楼阁的见地总是恰到好处。
老贼不知道已经围绕多少个话题展开了无数的辩论,这次的主题搁架(棚),也是一个相当有趣的意象。当初我第一次学到束之高阁这个成语,还是在看凭物语动画的时候,历手里拿着一串纸鹤。最近翻译这个短篇,又被束之高阁(棚)这个词唤起了深处的记忆,真是神奇。
作为题外话的一点是,在翻译过程中和楼阁聊了一些关于班长的话题,简单来说,班长因为自身的超越,而将对周围的要求拔高了。她的内心似乎试图贬低自己,而肯定作为爱慕对象的历这一他人。
班长的名台词「なんでもは知らないわよ。知ってることだけ」一句中,前半句“不是什么都知道哦”中有一个「は」助词的使用,这个助词在这样的用法下,可以表示区别、对比、强调的意思,而这一句里,三个意思都能说通,三种意思都可以涵盖。一是区别,是历口中什么都知道的班长和班长心目中所知有限的自己,两个班长是被区分开来的;二是对比,将无所不知的大他者和自己有限的所知的对比,清楚(而又暧昧地)提出自己所知的有限;三是强调,也就是对他者的认同的回避。班长自谦的话(或者说是毫无自觉的话)已经屡见不鲜了,直到本篇老贼借历之口提出来时我才发现,班长就是这样一个觉得自己不如人,并在潜意识下规范他人的天才。从化物语本篇最初开始,那一句“不能在走廊上奔跑,会被老师骂的”时候就已经显现雏形了。另外,这一句中重复出现的动词是「知る」,并且它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活用。前面「知らない」用了未然形,后面的「知って(い)る」使用的是连用形,两者活用形差异的结果,虽然是此语义下必然导致的,但仍然可以感受到些微不同的原因。我也姑且大胆猜测,前面的词义可以译作“了解,通悉”,后面的词义可以理解为“知道,有所耳闻”。再来看这一句名台词,一方面是面向他人所说,否定自己的天才性(即否认自己什么都知道,或者说什么都了解),因为班长就是觉得自己不如人,潜意识内对自己加以否定;一方面是对已有事实的解释(即刚才这个东西确实知道),(我所要求的)大家才是什么都了解,而那个事情我只不过有所耳闻。 这两方面的处理也就对应着上文对「は」这一次助词含义的理解,姑且是令我个人稍微满意的解读了。但可惜我能力有限,上述也只能做个猜想,大家看个笑话,也就可以了。
我的感想相当乱,但翻译过程就像是无所畏惧的小屁孩在搞大人的学问一样,相当的有兴致。大学本科四年和日语相处,不得不说日语的教育仍然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准,这使得我面对真正已然竣工的母语者来说,有着绝对性的差别。即使是这样的我,也还是非常乐意为物语系列圈子献出一份力。以上,本短篇《翼·搁架》暂告一段落,谢谢大家的观看。
6
(“还是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最近不是这个心情吧”)
(开头关于成人年龄的政策注释也是以这货补充的观点作为基础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