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SUPD Meshlicious 装机秀

2022-04-07 03:16 作者:神月妍妍  | 我要投稿

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呀,趁着疫情在家足不出户,今晚文明5又打腻了,来把SSUPD Meshlicious 这篇装机文写写。


Section 0. 写在前面的话

发文的此时,上海的疫情目前依然十分严峻,现在不论是浦东还是浦西依然是全民居家足不出户的状态。每天听到的各种消息都是关于疫情反复的,也有关于物资短缺的,十分让人揪心。当然啦,这会儿还是倡导大家严格足不出户,遵守禁足期间各项规定,配合政府的工作,同克时艰,也跟大家一起期待能端着咖啡,自由的在徐汇滨江吹风的那一天。

这台SSUPD没记错其实我22年元旦之前就拿到手了,只是那会儿一直在忙机王大赛的机器,就一直Hold着没做,被各大媒体和KOL评为2021年度最佳机箱的SSUPD Meshlicious,被我拖到了2022年,我也真是哈哈哈哈。这台机箱的亮点还是蛮多的,结构上属于A4结构的变异,兼容性上非常强大,保持体积的前提下,在支持280尺寸冷排时也能装得下以及ATX电源;背仓中显卡的方向也可以灵活安装,省出来的空间装个泵箱问题也不大,属于如果上分体水,可玩性非常高的一个产品了,那我还有啥理由不上水呢?

先来张镇楼图,话说这台机器我其实一开始想纯白色灯光或者RGB瞎JB乱闪的,后来女朋友跟我说春天了,整个猛男粉试试,一看还真挺好看,就这颜色;机器名字我想了半天想了个<粉色二饼>,后面想想这个容易暴露我被禁足天天打微信麻将的现实,还是改成<Night Sakura>了,黑色搭粉色,宛如夜里盛开的樱花。

不扯了,进正文了。


目录
Section 1. 配置介绍
Section 2. 整机展示
Section 3. 开箱/装机
Section 4. 性能测试
Section 5. 结语

Section 1. 配置介绍

配置这块大多是直接从之前的芝奇Z5i 上拆下来的,也是我日常用来上网的机器,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吧:

  • CPU:AMD Ryzen 5 5600X

  • 主板:华硕 ROG Strix B550-i Gaming

  • 内存:芝奇 G.Skill 幻光戟 3200C14 16G x2

  • SSD:影驰 HOF M.2 Pro 1T

  • 电源:追风者 Phanteks AMP 850G

  • 显卡:华硕 RTX3070 Dual

  • 机箱:SSUPD Meshlicious

  • 风扇:美商海盗船 Corsair QL 140 RGB x2

  • CPU冷头:EK-Quantum Magnitude D-RGB - AM4 Nickel + Acetal

  • 显卡冷头:Alphacool Eisblock Aurora Acryl GPX-N RTX 3070 TUF/DUAL

  • 冷排:Alphacool NexXxoS ST30 Full Copper X-Flow 280mm radiator

  • 弯头:EK-Quantum Torque Rotary 90° - Black x2

  • 弯头:EK-Quantum Torque Micro Rotary 90° - Black x2

  • 快拧:EK-Classic STC 10/13 - Black x8(三分薄)

  • 水箱:ICEMAN SSUPD 外置水箱

  • 泵盖:ICEMAN DDC 泵盖

  • 水泵:Alphacool Laing DDC 3.2 PWM

  • 水管:Watercool HEATKILLER EPDM 10/13 (三分薄)

配件选择思路:

  1. 其实没想到这块B550i才可能是陪伴我最久的一块主板,从最初的3600X,用到3900X,用到5800X,再用到现在的5600X,可能未来等到 5800X 3D上市会买一片来继续搭着用到AM5退休;

  2. 水冷配置方面因为是日常用机器,皮实耐用好维护才是真的,所以没怎么纠结就上软管吧;

  3. 水管本来想用EK的3分厚ZMT,听了Sam哥的建议,这种小箱子上软管还是3分薄更方便,无奈EK的没货,用了HK的EPDM水管,这个跟ZMT材质是一样的,三分薄受限于水管厚度小角度弯折时变形有点大,不过总好过3分厚直接弯不过来;

  4. 电源本来想用贼船SF750的,后来想想既然这个箱子支持ATX,瓦数上也能大100W,干脆整个850W的金牌ATX电源,就是有点难为水路设计;

  5. 冷排的话,考虑水路尽量简单并且兼容ATX电源,用了欧酷的280对角冷排,搭配两把14025风扇,在厚度上应该是极限了,长度尺寸上这个排其实是超长的,会顶住顶部I/O,我试了试拆了USB-C可以装的下,反正我也没C口设备,就这样吧;

  6. 泵箱这块实在不想在机箱里再想法设法塞个东西进去了,直接外置了ICEMAN专门为这款机箱设计的外置泵箱,这玩意因为挂在外面,被网友戏称为尿袋,实际用下来还不错,样子也还行,解决了走管的大问题,特别是我用了ATX电源,主板仓完全没空间给泵箱,顺手搭了个他家的泵盖,泵的话,还是沿用之前的欧酷DDC。

Section 2. 整机展示

扯了这么多,开始上图。Meshlicious分成网面+玻璃和双网面的配置,此次为了更好的展示显卡,选择了一面网一面玻璃的配置,两侧面板是可以完全互换的,增加了很多可玩性,而值得一提的是,主板电源仓这一侧,如果你用ATX电源的话,还是慎用玻璃,电源进风口基本紧贴机箱侧板,发热比较高又长期使用的话,可能会有安全风险。

能看到即使是用了网面,冷头和内存的灯光还是能展示出来的。

透过前面的网面,这个粉色二筒是不是很魔幻。QL140在正面的光效还是挺好的。

这一代欧酷的显卡冷头的设计,真的比前代好看太多了,虽然做工上还是有点廉价感,起码是有点可识别的设计风格了。

取下网面看看正面。

其实我觉得就这么把面板都取了用,也挺好看的,就是长期使用起来灰尘清理是大问题。

QL140内圈,外圈,正反两面都有光效,搭配自家的commandor和icue软件还能实现灯珠单颗编程,无奈这次这个方案只能直插主板RGB,实在是没地方放控制盒了,下次一定。

冷头沿用之前拆下来的黑色EK Mag,因为水管用了黑色的EPDM,冷液也就直接蒸馏水了,亚克力还真不如直接上黑色好看,这个角度能看到就算没有亚克力,冷头的RGB光效也挺均匀的。

内存是服役多年的幻光戟3200C14 16Gx2,我试过极限大概能4000C17,现在佛系XMP在用等退休了,估计手头的内存会慢慢过渡到DDR5了。

主板的ROG小眼睛虽然不能发光,但是反射箱子里面其他配件的光也挺好看的。

追风者AMP 850W金牌,海韵代工,自家的Focus金牌方案,能看到这箱子塞个ATX电源进去基本也就满满当当了。

风扇特写。

显卡冷头特写,显卡这一侧厚度有限,不移动主板托盘的话,只能上比较矮的90°弯头,EK新出的这个弯头质感没得说,就是安装的时候小心一些,内部的承力件还是有点脆弱,我直接大力出奇迹拧断了一个,拆都拆了半天。

欧酷的280对角冷排,奇葩水路救星,30厚度压个5600X+3070也真的绰绰有余了。

静态展示部分。

风扇。

CPU&主板&内存区域。

电源部分。

冷排。

显卡侧。

外置泵箱。

Section 3. 开箱/装机

不知道为啥,我一直对牛皮纸包装情有独钟。

取出机箱本体,能看到玻璃+网面还是十分通透的。

顶部也是网面设计,I/O同样被放在的顶部。

拆光光,这个角度能很好的看到机箱结构,基本是一个主板转了90°的A4。

这次风扇用了贼船家的QL140,说实话就是冲着外观来的。

反面也有光圈,只是这次风扇的安装方式,被冷排挡住show不出来了。

ICEMAN的外置水箱。

ICEMAN自家的黑色DDC泵盖,质感外观尚可,胜在十分便宜。

装好水泵看看,欧酷这个电源和PWM线稍微有点出戏,EK新一代3.2的黑色线材观感就好多了。

冷排。这次选对角冷排的原因主要是用了ATX电源,正面没地方装泵箱了,水管从下面接CPU走上来又太难看,干脆一个对角冷排解决问题。

显卡+冷头,上机之前在其他机器上试了试水。

CPU,主板,内存和冷头都是老搭档了,不多做介绍。

Section 4. 性能测试

硬件图看完了,我们来看看性能测试,首先还是CPU,Zen3挺了这么久,在12代酷睿面前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竞争力的下滑,寿终正寝之前AMD居然还出了一堆5500,5600,5700X,还有个很有意思的3D缓存 5800X 3D,据说游戏性能很强只是没法超频,回头买一颗来试试,我估计我的AM4也就差不多了,静待AM5。

跑个FPU看看温度,因为现在是纯纯的佛系使用,CPU没做手动超频一直在跑PBO,因此散热方面只能说毫无压力,满载功耗在75W上下,此时所有核心的频率在4.1G-4.15G之间,温度的话,二极管也就62°C的样子。

显卡部分,3070一张,先看看参数。

显卡的满载测试需要跑的时间比较长,我直接跑了半个小时,最终核心温度稳定在52°C,热点63°C的样子,问题不大,测试全过程中GPU频率平均在1673的样子,肯定跑不到最大boost的1770,但也肯定比默认1500要高。

Cinebench R23和3DMark TSE测试,分数就看个乐子吧。

Section 5. 结语

熟悉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对好的评价一向是比较吝啬的,但这台SSUPD Meshlicious 在设计的很独特的同时,又显得十分合理;以其独特的显卡多模式安装,以及强大的280+ATX电源的兼容性,我觉得无愧于2021年最佳ITX机箱的评价。CHH官方在去年10月也做过这台机箱的视频展示:SSUPD Meshlicious EP.2 装机展示,是这台机箱装分体水冷的另一个思路。

我觉得这台机箱基本设计的已经非常好了,但非说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改的话,试试出一个加高(顶部多给一点走管空间或者放个水道板),加深(兼容更大厚度280冷排来对付高发热硬件)的分体水专门版?

全文完,感谢观看。

SSUPD Meshlicious 装机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