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范寨支教日记——第十七天

2023-08-08 23:39 作者:赤帆  | 我要投稿

8.8,走访调查,奔波的一天。

早上六点五十起,在校园里面溜达溜达。今天是离开范寨前的倒数第三天,八月十号早晨六点,我们会离开这里,在界首南站分别,奔向各自的方向。

7:00,范寨学校,操场

昨天下午通知了几个负责今上午带路的同学7:30来学校,小孩们都很准时。我们班的lyx骑着他那辆手扶电动滑板车过来了,我试了一下,有点好玩。站在电机驱动的滑板上,整个人的稳定只能依靠双脚和扶手,没有像坐垫那样的稳定支撑。最高速度是25公里每小时,虽然不快,但速度感很强,站在上面,整个身体都能感受到强风的吹拂,向后掠去的景物会占满整个视野。我骑了一下就上瘾了,决定今天上午的家访都骑lyx的滑板车。

类似这样的滑板车,以后有钱了一定买一辆拿来通勤

七点三十多一点,我们班的几个孩子载着我们五年级的三个老师出发了。我们各个年级的老师负责家访自己负责的年级,一个年级应该是四个老师,但zzh提前走了,所以五年级就lyy,hjh和我三个人。后面写调研报告的时候zzh可得多出点力咯(不怀好意)

我们家访的流程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依据事先准备好的问卷来询问家长和小孩一些问题,根据他们的回答来填写问卷。每个家庭大概花个十多分钟就能访完,真正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是赶路。这里的村庄分布复杂,一个村庄也不小,想在这样一个对外地人来说是迷宫一样的地方准确地找到小孩们的家,还是得靠这些本地的孩子们。

我们一个上午访问了十个家庭,八个都是范寨的,还有一个在于楼,一个在金庄。我主要负责跟小孩交涉,填写小孩的那份问卷(问卷一共两份,一份家长的一份小孩的),一上午都在问小孩问题,到后面嘴都说不动了。每到一个家庭,家长基本上都会给我们塞几片西瓜,塞几瓶水。一开始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怎么拒绝,西瓜塞给我们就吃了。然后发现每到一家都会被塞西瓜,再吃下去午饭都不想吃了,就赶紧态度坚决地拒绝家长的好意。

午饭,本来说好了给带路的三个小孩(fzs,lbb,lyx)请客,结果最后一个去完lyx家之后lyx被他奶奶留家里吃午饭了,等于说lyx给我们打了一上午的工,最后连顿饭都没吃上(笑)

午饭是在申湖那家我们支教队经常聚餐的饭店里吃的。买了两份卤菜,点了个青椒炒肉,还点了份10块钱的炒面。

一份卤肠,还有一份不知道叫啥

10块钱的炒面分量特别大,我们三个老师再加两个小孩都没吃完。

吃完饭,lbb和fzs把我们送回学校,然后就回家去了。我收拾了一下,回到寝室开始昏迷。

两点十几的时候,被几个跑进寝室的小男孩吵醒了。起来收拾了一下,两点半我们又出发了。

下午也家访了九个小孩,晚饭还是在中午那个饭店吃的。算下来我已经在这个饭店吃了四顿了。其实菜也不咋好,明天不想再在这吃了。

晚上7:28,融城大道,去往今天最后一个学生家里的路上

家访完最后一个小孩,从小孩家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基本上黑了,剩下天边一小片微红。回学校的路上,放了一首《向云端》。

晚上八点多,回到学校,洗澡洗衣。十点多开始坐在办公室敲日记。

今天家访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单亲留守儿童,爸爸或妈妈在很远的地方打工,一年大概只能在过年或者放法定长假的时候见一到两次;少部分是双亲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在远方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负责照顾;只有一个或两个小孩是父母都陪在身边的。

我从小到大都生长在合肥,即使上大学也是读的合肥本地的大学,从未远离过亲人。在家访今天第一个孩子,听到小孩说自己一年只能见到爸爸一两次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惊讶,有些酸涩。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与父母团聚,与本应是自己最亲的亲人团聚,反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今天过后,我才算是第一次真切而又模糊的认识到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以及他们面对的困境。

现在的时间是23:36,准备睡觉。

范寨支教日记——第十七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