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规来了!这些互联网保险要下架了

2021-11-06 19:31 作者:二姐聊保障  | 我要投稿

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

大到我这几天都在忙着写这篇文章,因为关系到每个人。

互联网保险的新规来了,有一批好产品,年底前得统一下架...

是这样的,10月22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 

好处是,规范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要更加平等,要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但对消费者来说,有个坏消息——有一波好产品马上就要下架。

先别担心,已经买过的保险,如果下架了,对你是没有影响的。

哪怕在下架前当天投保,只要继续交保费,保险还是有效的。

只是后来的人买不到了。

01

《通知》对我们有啥影响?

首先,监管给保险公司划清了网上卖保险的范围。

以后互联网上只能卖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间10年以上的普通人寿保险和十年以上普通年金险。

也就是说,从明年1月1日开始,坑过不少人的分红险啥的,都不能在线上卖了。

大家看到反手就可以举报。      

再比如,之前对于异地投保问题,一直都模棱两可的。

这次《通知》明文说了,可以在互联网上卖的产品,大部分都支持全国购买,消费者不需要管当地是否有分支机构。

这些对我们,好处很大。

但也有个不利消息,让我感到心痛不已。

我之前讲过,这类保险适合用来长期存钱。

收益确定、安全稳健,可以带着你的钱穿越未来几十年的周期。

还不用费心去打理,能够给自己存一份安全感。

今年股票市场不景气,基金、股票、房子的净值都在亏...

我们这边咨询保险的朋友,包括熟知的亲友,闲聊的时候都在说,收入明显少了,反而日用品在涨价,不敢像往年大手大脚地花钱,存钱的念头更强了。

我一直都有担忧,爱操心,所以很重视这块。

毕竟生活里总有不确定性,也有各种风险。

所以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做了资产规划,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长期存钱。

想要存钱,第一位要追求的就是确定性强。

也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极端情况,比如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只要不是自己退掉,都能保证已交保费的安全,还能兼顾稳定的收益。

我对比了两天,安全的渠道也就是银行存款、国债、各类不错的储蓄险。

银行存款、国债的利率和经济增速挂钩,长期来看,社会利率下降是趋势,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收益,长期看是下降的。

比如90年代初,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是十个点,现在已经降到1.5%左右。

但是储蓄险里的年金险、增额类产品,它们的好处,就是能够长期给你按照较高的利率(接近3.5%)存钱,而且注意,不是单利,它们是复利。

其中长期要用的钱,也就是准备养老的钱,我给自己选的是增额终身寿险。

今年是第一年,交了10万保费,还剩9年交完,总保费100万。

到了5月底,觉得还不够,又买了份年金险,一年交5万,交5年。

这些产品,就受到《通知》影响,年底都会下架。

等明年再回过头看,线上都已经没有了。

02

好的储蓄险产品为啥要下掉?

我们都知道,最开始的保险,都是在线下卖的。

投保、理赔都需要有人跑腿,或者要去保险公司门面才行。

要是隔太远了,可能会有服务不及时、不周到的问题,影响消费者的权益。

所以监管就对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做了规定。

比如保险公司你想在广东开展业务,就必须在广东有个分支机构。

摊子支起来了,才能让你在这片区域开张做生意。

分支机构也不是随便开的,得满足监管说的条件才行。

这里面人力、场地、运营等各种成本都不低,这些都要加到保险的定价里,最后产品价格自然不会低。

后来随着网购兴起,保险也开始在线上卖了,出现了线上保险。

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上就能直接开展业务,不用花大钱到处去开分支机构, 运营成本就变低了。

就可以让利给消费者,设计出费率更低的产品。

比如前几年重疾险竞争激烈,有的直接做到了地板价、地摊价、脚脖子价...

竞争力比线下产品强很多,结果就是直接卖爆了。

话说,很多人也是在那时候认识我的。

当年我想给自己买份重疾险,发现同样的保障责任,都是50万保额,附加身故责任。

线下遇到的产品,每年的保险都要1万多。

但是线上的,也就5000多。

于是我自己去对比,最后给自己投保了线上的重疾险。

这算是和互联网保险有了不解之缘。

后面又给家里人买了保险,都是网上投保的。

比如我妈的定期重疾险、防癌险、医疗险和意外险。

我爸的防癌医疗险、意外险。

而且咨询我们的朋友,我们经过对比条款,推荐的大多是线上的产品。

以后我还会基于条款,客观对比,如果线下有不错的,也会写测评推荐。

只是,互联网保险野蛮生长潜在的风险,监管机构开始重视了。

比如未来的偿付问题需要重点考虑。

有的公司,产品很好没话说。

但监管很担心,你现在实力没有那么强大,卖出去这么多的产品,以后怎么履行承诺?

因为这些保险一保就是几十年、一辈子,不管怎么样,以后符合要求,都必须按合同给钱。万一保险公司以后担不起了,谁来赔付呢?还得让监管来收尾。

所以必须规范规范。

虽然《通知》里没有直接说某些产品就得下架。

但里面规定了,以后想要在线上卖储蓄险,保险公司得符合以下6个条件:

大白话就是,这块业务的门槛提高了。

这些要求,你看不懂没关系。

作为消费者,你只要知道,现在有75家人身险公司。

符合这个要求的,就只有21家,还不到一半。

那么哪些保险公司以后能在线上卖储蓄险呢?

简单列了一下:

嗯,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保险公司,规模也都比较大。

也就是说,线上以后主要是这些大保险公司在卖产品了。

话说,竞争对手少了,大概率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卷。

但是产品竞争力很可能不如现在的。

对我们来说,产品选择可能会变少。

更重要的是,现在一些我挑出来的高性价比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它们背后的保险公司暂时不在清单里。

也就是说,这些保险公司的产品,得在今年12月31日及之前全部在线上下架。

这样才能符合监管的要求。

以后会不会在线下卖,还不知道。

就算能卖,也只能在有分支机构的地方买卖。

万一再遇到不靠谱的业务员,推荐了不咋样的产品,就像吞了只苍蝇,还不如不买。

我前面提到,线下卖产品,成本很高。

所以,这些保险公司的产品,后面可能也不敢设计得这么高性价比了。

对我们消费者最大的影响就是,以后买储蓄险,大概率没现在划算了。

03

现在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就一句话,如果你有需要,现在是投保的好时机。

首先,现在这波产品,已经足够优秀了。

以后能不能有这样的好产品,是个未知数,我觉得不太乐观。

似曾相识,去年底重疾险新规出台,一大批老重疾险下架。

现在新出的产品,尤其是成年人的重疾险,我们对比保费,会发现上调了不少。

明年新出的储蓄险会怎么样,大家可以自己想想。

退一步说,银行存款利率一直在下滑,你想不冒险地赚钱,肯定会越来越难。

储蓄险也是这样的,陆续新出的产品,往往是一茬不如一茬。

前两年收益达到4%复利的产品还有很多,后来因为政策被下掉了。

这波长期收益能达到3.5%左右的产品,未来也很可能会被下掉。

所以早上车,就是早占个位子。

其次,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必须要规划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人、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需要准备一笔未来要用的钱,一笔足够安全的钱。

比如教育金,有娃就得花。

我们不可能把钱全部放在基金、股票上,万一要交学费了遇上大跌,跟老师说学费等赚了钱再交吗?不行的。

还有我们可以不生娃,但一定会变老,养老金总是得提前准备的。

总不能等到自己60岁快退休了,收入下滑了才开始考虑,那就来不及了。

最好趁赚钱多的时候,拿出一部分做配置,让它稳稳的增值。

毕竟保险公司早收到你的保费,才能开始滚雪球。

我之前在《换个方式你也能存下50万、100万》介绍过的,买不到重疾险的朋友,医疗备用金也得准备一下,也能给自己备一份安全感。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你买了之后,即使产品下架,也不会受到影响。

比如我今天买一份金满意足臻享版,分10年交费,一年交1万。

即使它明天就下架,我买到手的这个保单也不会变。

以后还是每年到时间就交钱,直到交完10年,不管是过10年、30年,还是多久,我需要用钱的时候,还是可以取出来用。

保险公司必须要负责到底。

即使它没有能力负责,倒闭了,根据保险法的规定,监管也会指定其他保险机构来管我们的保单,一样是有效的。

所以,买了不影响,放心。

这次的新规,长远来看,对互联网保险是个利好,以后的发展会更稳定、规范。

同时,我们也是很幸运的。

现在这些互联网储蓄险,算得上是行业内卷带来的红利,现在还能赶上。

如果明年才了解到的朋友,就直接错过了。

所以,有需要的话,要早准备,早安排上,剩余的时间不多了。

不过这类产品条款比较复杂,大家很难弄清楚。随时可以私信我咨询。



新规来了!这些互联网保险要下架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