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兰花(四)—兰花的无限

2023-07-31 16:35 作者:大猫在吗  | 我要投稿

前言:阅读此篇文章需要先阅读上一篇文章《致兰花(三)—兰花的幸福》 


兰花的无限


引言:人类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

对于大多数人的一生而言,人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有限的财富,有限的自由......等。

这源于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人类这一概念就趋于“有限”。

但从历史的发展而言,人类是无限的。

因为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人类文明正欣欣向荣的前进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社会限制了人类,但兰花可以无视社会限制,兰花是无限的。

而世界上有三成以上的兰花,所以人类即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一)、无限的作用


1、兰花的创新性

将军,你的坦克很强大,它可以摧毁森林,碾碎成百上千的人。但它有一个缺点:它需要一个驾驶员。

将军,你的飞机很强大,它飞得比暴风还快,驼得比大象还多。但它有一个缺点:它需要一个修理工。

将军,人是很有用,他会飞,他会杀人,但它有一个缺点:他会思考。[14]

世界上万物乃至人都有优缺点,蒲公英和兰花同样也是如此

蒲公英很强大,他们会接受文化的传承,可以很快的融入社会环境;他们的群体观念重,群体的力量是强大。但他们有一个缺点:没有创新

兰花很强大,他们会设立自己的体系,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们渴望成长,求知欲重,可以做出很多创新。但他们有一个缺点:经常内耗

所谓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要通过「消失」来印证「存在」的某物。[15]

过去终究只是一座仓库、一面镜子。

只有「未来」才能够战胜「现在」。

当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放大,这个道理其实再明显不过——

主动锁国的人们,无法理解工业革命的日新月异;英勇的祖鲁战士,也终究无法战胜机枪的无情火舌。

当文明定格在某一刻时,它就会失去战胜未来的力量。

文化就是这种「定格」化的产物,人们习惯性的享受着这种重复带来的“安全感”。因为这会让他/她们感觉到「希望」是可以循环的。

而对兰花来说,他/她们有着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认知体系。他们习惯性的享受着认知体系成长带来的“满足感”。

因为这会让他/她们感觉到「希望」是可以创造的。[16]

既然不喜欢现在的「环境」,那就去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环境」



2、跨越「童年」

引言:在久远的时间之前,人类还从未对世界如此熟稔时......他们仍想要探求世界的一切未知,绝不接受没有任何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此,当某人仰望天际,他会如此发问,鸟儿为什么会飞?

鸟儿为什么会飞?

因为它们曾见过,同类做出类似的尝试,并且越飞越高。

所以此刻,鸟才仍然盘旋于天际。

人类也是如此,看到这样教导自己的人,也在做类似的事。

所以此刻,人类才奔波于社会生活。

人们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生活其实始终没有脱离「童年」。

认知体系可以唤醒人类想要跨越「童年」的渴求。

书上的人是我们的模范、我们的目标,但不是我们的束缚、我们的界限。

因为任何一种理想都非得践踏过他人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所有切实可行的理想,在最初的最初,一定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像一粒种子,它与真正的参天大树相去甚远,也很可能半途夭折......

......但所有的参天大树,它们最初也一定都是一棵嫩芽。


真正的“无限”的人,他一定会跨越前人的足迹,走得更高更远,让自己的理想飘向无人探索过的天际。

就这样。数百年,数千年,无数“无限”的人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将人类的世界延续到如今这般繁华。


3、我即主角

认知体系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都能以自我的意志,朝着自身设下的目标,用自在的方式,竭尽全力活过「我」作为主角的一生。

作为主角的我们要意识到,你拥有了什么就意味你要背负起什么,我们拥有了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那么我们就要背负起自己人生的输赢。

当我们坚持某件事时,会感到世界的不公、人性的凉薄、自己的不堪、命运的嘲弄、现实的残酷......

但这其实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我们选择了注定艰苦的道路、我们选择了相信自己能做到某事、我们选择了注定艰难的一段感情......

无论选择的背后有何种原因,做决定的都是我们自己。

而选择,无非对错,只是在“赌”。我们只是在“赌”自己能获得想要的未来。

既然是“赌”,总会输。我们会时常惩罚自己,但其实我们惩罚的不是自己,而是在惩罚自己输了的这件事。

但也一定会赢,回首自己的过往可以发现,自己其实也做到了曾经的自己所憧憬的事。

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或陷入困境时,请告诉自己,只是输了一次而已,自己还有无数次的机会去“赌”,一定会赢回来的。


4、人生的意义

兰花的无限就代表着一生都将走在前进的路上,停不下来,永远的在追逐着什么。

这时我们不禁会如此发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是一座桥梁,它的伟大绝不来自它的目的。

它连接起正午、黄昏和黎明,让自发的意义在这样过程中不断的扩展。」[17]

人生的意义在于活着,一个人存在本身即是意义所在。

但人的生命也在一刻不停的流逝......

「威尼斯已经物是人非,最好的希腊岛屿正在加速沉没。但正是拥有,而非保留,才值得珍爱。」[18]

在人生这段旅途中,重要是你决定到达那个结果的过程。

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便是一段故事的起始,当你抵达终点时,便是一段故事的结局,你会得到你想要的或是你不想要的。

这一切都是由你来决定的,你就故事的「主角」。这就是你人生的意义,是你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意义。


(二)、无限的问题


引言:无限是天生赋予给我们的能力。


1、兰花的无限

兰花的思想、思维、精神世界都是不受限制的,这种不受限制,使得兰花拥有着无限种可能。

但是无限并不一件好事,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稳定的生活。

而无限就代表着想要突破这种稳定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然而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会在不知不觉中把那个目标视作自己的全部,甚至等同于自己。

这是一种执念。

这种执念还会使自己陷入自我存在的迷茫中。

所以兰花的无限对于大多数兰花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我们只是普通人。



尾言

兰花理论至此结束了,兰花大概总人口的三成以上,且还在不断的增长中,因为兰花的体系和互联思维是遗传的。

兰花理论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认同自己,其次便是理解周围的兰花。

「有些毒药药性难解,要了解其性质,你就得自己中毒。」

「有些疾病病理难知,要理解其实质,你必须罹患此病。」

这便是把人分为蒲公英和兰花原因所在,兰花和蒲公英之间很难理解对方,而兰花和兰花之间很容易理解对方。


(一)、兰花理论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可以得知兰花的本质是一种天赋。

这种天赋带来的意义是什么呢?

翻阅一下历史上的那些名人传记,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身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兰花特症。

通过上文中兰花天赋中的“副作用”,我们可以知道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兰花可以通过她/他是否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注意力缺陷涣散障碍ADHD/多动症的特质来判断。

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特质的名人有:坦普·葛兰汀、爱因斯坦、莫扎特、比尔·盖茨、梵高、毕加索、列夫·托尔斯泰、牛顿、乔布斯.......等。

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俄国一个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个伟大的道德思想家和社会改革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林娜》享誉全世界。但是他却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被迫从大学退学。他的组织性特差,并且很难在一个主题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坦普·葛兰汀:动物学家,身为知名的自闭症患者,她致力于宣导自闭症、并发明了Hug machine给过度敏感的人。她出生不久,母亲发现她的行为跟别的小孩不一样。后来得知她患有自闭症。

爱因斯坦:已满四岁的爱因斯坦说话却很少说话。而且好不容易开口了,也说的非常非常慢。事实上,爱因斯坦把所有的句子都要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觉得没问题了才说出来。有记载显示,爱因斯坦直到九岁之后才不继续这么做。因此,爱因斯坦的父母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力有问题。他的父母因此非常担心。最后,在某次吃晚饭的时候,爱因斯坦打破了沉默,他说“这汤太烫了。”这下他的父母才放心,然后问他为什么之前不说话。爱因斯坦答道:“因为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很正常。”

莫扎特:行为冲动,易分心,情绪容易失控,但是精力旺盛,富有创新精神。

还有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美国商界巨子卡什、法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巴斯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爱德华哈利维尔、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天才发明家爱迪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等,都被后来的医生认为小时候患有不同程度多动症。


(二)、关于兰花社群

开篇认知体系和互联思维的12个特征,可以较为准确的辨别人群的中的兰花。但是需要询问对方,毕竟是心里的想法。如果对方回答有3条以上的特征,就可以判断她/他是兰花。

道理很简单,因为蒲公英没有认知体系和互联思维。

兰花倾向于一对一交流,对于群体或是团体有一定的疏理感。

同时兰花在群体中希望得到理解与肯定的表示,在群体中交流时,自己的发言需要获得周围人的回应,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就会对所处环境产生抵触或失落的情绪,进而减少相关言论或远离该群体。

所以兰花“社群”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起初我对兰花的“社群”只是抱着试试看看的态度,但随着社群内人数逐渐增多,我逐渐意识到了兰花的“拥抱同类”是种本能。

我们兰花社群宗旨是为:提出问题的人解决困难。同样我希望更多的是传递一种信念,我们没有错!

想要加入兰花社群,请在微信上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猫在吗

如需咨询请在微信上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兰赋心理


近年来社恐、高敏感、抑郁、人格障碍等兰花有关特质的词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同时意味着兰花的问题日益突出,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兰花。

此篇文章还在不断的完善中,注释版在知乎的文章《致兰花》



致兰花(四)—兰花的无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