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知行法学丨法考经验:客观题备考策略】

2020-12-24 22:59 作者:知行法学  | 我要投稿
温馨提示

作者系知行法学学员。本篇经验贴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法考客观题的备考过程,从早期阶段的民法刑法打基础,再到七八月份全身心备考,以及九月份冲刺,一年的时间贯穿法考和考研全过程,在考研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法考备考阶段,尤其是其中的民法和刑法的基础对人大法学考研的应用法部分影响甚为重要,希望大家能够在法考准备阶段打下良好的民法和刑法的基础,实现一举两得。通关整篇经验贴,语言风格简练,要言不烦,没有任何主观情绪及夸大成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作者感言

笔者本科就读于上海政法学院,为法本一战同学,法考客观题得分201,本文可供法考考研双战者参考。虽然说是经验贴,但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慌乱和遗憾,以下尽量完整客观地重现真实的备考进度,不作夸大描述,也少一些主观感受,反思与感悟留在下面部分,希望大家能够借鉴。

一、备考过程回顾

(1)资料选择

资料选择如下:民法刑法理论法的书+其余科目打印的电子版讲义+分章节真题+分年真题

各个科目老师的选择如下:民法钟秀勇;刑法柏浪涛;民诉戴鹏;刑诉左宁;行政法李佳;商经郄鹏恩+鄢梦萱;三国杨帆;理论法白斌

(2)备考安排

A.第一阶段(3月~6月)

a.民法:蒋四金带读课+APP做题+钟秀勇精讲课+分章节真题+整理笔记

b.刑法:蒋四金带读课+APP做题+柏浪涛精讲课+分章节真题+整理笔记

c.法理宪法+诉讼法:听课+讲义+分章节真题+梳理要点整理笔记

c.民刑不要一上来就听课,还是要自己先读书做题打基础

d.此阶段每日学习时间不固定,周二周五学校无课程安排可以全天在图书馆,周一周三周四要上课,e.抽空去图书馆,周末偶尔出去放风

f.借助法考课程理解考研专业课教材

B.第二阶段(7月~8月中)

a.巩固民刑诉讼法:再刷真题+错误率高的章节再听一遍相应课程+完善前期笔记

b.行政法+商经知产:听课+讲义+分章节真题+讲义标注+梳理难点

c.理论法+三国法:听课+讲义+真题+多读讲义

d.期末考试周结束后专心复习法考,早八点晚十点,午休一小时

C.第三阶段(考前两周)

a. APP上进行模拟,熟悉机考

b.冲刺课程+刷错题

c.早晚反复记忆整理的笔记或讲义

二、问题与反思

(1)备考中的问题

a.前期完美主义,妄图全面细致的复习,耗费了大量时间,效果却并不好,导致后期复习量很大,有些慌乱。

b.前期翻阅了大量经验帖,总想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找到最高效的方法,花了很多时间监测自己,但其实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悟出“道”而非照搬别人的“术”,要对自己因材施教,正常的复习过程应是做好最基础的准备工作,就直接开始干吧,在过程中碰到问题再去调整去解决,在过程中找到方向,去掉花里胡哨的,也别整形式主义。

c.资料切勿贪多,别在百度网盘里存着很多只看了一页的资料。认准一两个老师,听课刷题,熟悉讲义,备考不是学习,难懂的偏的不考的不用太在意,重者恒重,二八法则,常考点必考点弄清楚即可稳住得分。

d.应该要更早地开始机考的模拟,现场答题时有一些题眼花选错,考试的后半部分有些晕了,思路也乱了

e.有些科目未及时回顾,前期的付出有不少被浪费掉了,学习与复习应齐头并进,讲义与笔记整理完毕后形成知识闭环,就应当做到有始有终,复习温习持续进行。

f.应带着考试的思维去复习,要重视输出,而非大量的输入,在反复记忆的基础上获得的熟练感,只是自以为掌握了,还要通过做题和案例分析去检测。

(2)一些感悟

a.不必过分苛责自己,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情,想休息就去休息吧,人生不应当是永不停歇的马拉松,过度消耗是不好的,每日模式应是钟摆式的运动,按照一定的周期消耗与补充精力,学习时全身心投入,休息时也要全身心地恢复精力。

b.关于心态这只纸老虎,实在称不上是一个问题,在提交考试报名信息时就已经选择了这条路,何苦在过程中又反复地自己为难自己,干一些庸人自扰的事儿呢。

c.备考之路是一段修行,在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不是说结果不重要而过程才重要,但当过程中少留遗憾,想必结果也会是一个好结果。

d.同样的授课老师与资料,同样的听课看书做题三步走,有人高分,有人低分,论其区别,可能在于“用心”二字,是否真的有花心思备考?要善于思考,做学习与生活中的“有心人”。

最后,祝福大家都能有所收获,一考而过!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知行法学丨法考经验:客观题备考策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