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要读西方政治哲学:及基础著作和学者(2)

2020-09-16 17:55 作者:没有伏特加的Gopnik  | 我要投稿

之前一篇文章“书单推荐: 西方政治哲学基础著作和学者(1)”介绍了西方政治哲学早期阶段的主要发展历程、学者和主要思想;那一阶段的西方政治哲学对西方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构建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从19世纪后期开始,逐渐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思想也更加的丰富,具有辩证性,更加深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由原本的古典自由主义,逐渐发展出其他的类别,比如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以及20世纪中叶出现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等等。因此,我个人而言,20世纪后所发展起来的政治哲学会更加重要,也更加符合当代的发展。

最早期的政治哲学的两位涉及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Source:Raphael - Web Gallery of Art

为什么要读西方政治哲学呢?其实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纯思辨性,形而上学式(即探寻人类和世界本真)的哲学,政治哲学是更加实用性的,更落地的,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纯粹”的哲学相对而言实用意义会降低。虽然很多人可能会对传统哲学感兴趣并希望去了解,但基本上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也不推荐去做,因为,

一、“纯粹”的哲学过于枯燥,晦涩,基本都非常难读懂和读下去;

二、去真正理解“纯粹”的哲学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人基本上没有这个时间精力去真正研读,除非简单了解一下;

三、“纯粹”的哲学缺乏足够的实用性,建构性,在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关系和文化快速变革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行之有效,更具备“现世的”指导意义的哲学思想。纯粹的形而上学式的哲学伴随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至今,在进入工业化全球化的200年来,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跨学科,综合性的解读和思辨成为了常态,这也是其他所有学科研究的大趋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牛津政治理论手册》(2009年)中,政治科学被描述为:“ 跨学科研究,以政治为为核心并竭力去结合其他的人文学科。。。长期以来,定义政治哲学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以下三个领域之间摆正它的位置:即相对于政治、历史和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规范的政治理论同其他新资源和思维如女权主义、批判理论、话语分析、媒体研究、环境研究、行为研究、经济学等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这一领域是非常宽泛而跨学科的,涵盖各个领域。

Source:grazuellar

而之所以要读和了解西方政治哲学,另一个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使不是专业学这一领域的,它对于人的发展路径和方向、目的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引作用,即,我为何而战?我需要追求什么?


一.马克斯、恩格斯    19世纪中叶

这两位的地位在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极其深远;他们也早已超出了一般的政治哲学学者的范畴,在这里也不多做赘述,但也提一下个人认为值得去读的相关著作:

1.《反杜林论》(Anti-Dühring,作为恩格斯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恩格斯的一部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巨著,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起到了非常系统的总结作用,批判了杜林那种唯心式的,小资产阶级式的观点,并提出尤其是关于如何进行工人运动和正确看待暴力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的观点。(比较有趣的是针对近来发生在美国的系列抗议运动和甚至暴力事件可以看出正确的纲领指导的必要性,那些所谓的抗议运动、甚至画地“建国”等只能是一场闹剧。)

反杜林论  Source:in Defence of Marxism


2.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准确来说这hi是一本小册子,但是非常浅显易懂,涵义目的很明确,把很多根本性的问题都讲解揭露的很清楚,就是“阶级斗争是根本的,永恒性的”。也是推荐都可以去一读,花半个小时读完。

Source:Penguin Random House


二.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注意:这里的马克思.韦伯不是卡尔.马克思,不是同一个人。他同样也是德国人,并且是现代社会学,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奠基人,影响极大。他的涉猎非常广泛,涵盖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他所提出的“韦伯式”的公共行政构架体系也被认为是现代行政体系最有效经典的一种。也正是因为涉猎广泛跨学科,马克斯韦伯能从个不同的角度尤其是文化,社会等方面去研究解读政治和经济,才奠定了相当的深刻性和实践性,我个人非常喜欢他的观点和论述,也是强烈推荐去了解。

马克斯韦伯   Source:efficiency.weareint.io


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这可以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从宗教的角度去研究社会学和文化,尤其定义了西方的源于基督教(新教)的文化精神:那就是清教徒的思想极大的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众所周知,一般的宗教如天主教,佛教等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

基督新教的起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图为他于1517年在德国教堂门口贴出它的批判教廷的论点   Source:christianitytoday.com

而新教,比如加尔文教派的思想理念则是:人的命运和教徒对于上帝是否虔诚,合格,取决于教徒的能力,赚取越多的财富,越是去努力奋斗,则愈表明教徒的虔诚,说明是在努力的侍奉上帝,本质上是禁欲主义的;强调在现世中对财富、个人奋斗(而不是挥霍)的追求是实现人生价值和救赎的根本途径。好比一个人如果有10万美元,那他/她会用这十万美元去进一步投资,扩大产能,或者放贷等等,滚雪球式的让产业越来越大;相应的,他/她并不会在赚到钱之后就去消费挥霍掉,而是不断提升自己,之所以赚钱做产业,这一切是一种宗教式的,义务式的,人生终极追求式的,而不是为了个人享乐。

加尔文主义式新教中的重要一支,是由加尔文创立的   Source:learnreligions.com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当这种获利的自由与消费的限制结合到一起时,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会产生资本积累的结果,而强加在消费上的种种限制则促成资本被用于生产性的投资,进而增加财富的总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原先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那种清教徒、禁欲式的精神越来越淡,这也是一些人怀疑未来西方的资本主义将不具备原先那种蓬勃生产力和动力的原因之一)


2.《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The Religion of China 

这是他另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同上一本类似,在这里他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儒教(儒学虽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在中国,就同基督教至于西方一样,产生了根本性的深远影响,渗入了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根据赫伯特·芬加莱特(Herbert Fingarette)的说法,对儒家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的概念化,该体系认为“ 世俗为神圣 ”,儒家超越了宗教与人本主义之间的二分法,并考虑了人类生活的日常活动,尤其是人类关系。)和道教对中国的影响,解读了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和清教不同的那些方面,并且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并没有在中国发展。

Source:China fund

这本著作从几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儒教道教影响下的文化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影响,分别是城市的发展、官僚主义和文人,宗教组织和儒家正统,社会结构和经济。总得来说,宗亲为基础的人群构架使得中国式没有自治基础和自治的出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经济社会是一种威权主义的,官僚主义为核心,以政治为基础积累财富,控制性的方式。比如官员也是税款征收人,努力成为拿国家俸禄的官员,成为利益团体中的一员,并再次为族人谋求官职,这种现象广泛存在被并认为是理应如此的。

这一段有关中国官僚主义文化下的解读还是比较概括准确的(非该著作内容)     Source:SlidePlayer

依据韦伯的说法,儒教和新教代表了两种广泛但彼此排斥的理性化,两者都试着依据某种终极的宗教信仰设计人类生活。两者都鼓励节制和自我控制、也都能与财富的累积相并存。然而,儒教的目标是取得并保存“一种文化的地位”并且以之作为手段来适应这个世界,强调教育、自我完善、礼貌、以及家庭伦理。相反的新教则以那些手段来创造一个“上帝的工具”,创造一个能够服侍上帝和造世主的人。这样强烈的信仰和热情的行动则被儒教的美学价值观念所排斥。因此,韦伯主张这种在精神上的差异便是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文明发展繁荣、却迟迟没有在中国出现的原因。

Source:Amazon


3.《世界经济简史》General Economic History
作为重要的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也创作了一部这样的经济简史,这本书虽然没有他其他的著作有名,但却具有相当的综合性,概括性。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这本书,比看如大部头的巨著比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或者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要更合适,更易懂,更具备科普性,也更具备启发意义。


全书论述了原始的农业组织形态、家庭、氏族、村落、庄园制,行会以及前资本主义各个时期的经济形态,最终落脚到试图解释近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整本书,作者遵循了由工业到商业再到金融货币的论述顺序,因此非常有条理,清晰。他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资本主义之所以发生在西方,不仅仅是因为地中海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还因为其具备了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精神。(这一点又回到了从思想,文化角度去论述经济发展的过程)。

Source:Amazon

总体而言,马克思韦伯的思想非常具有思辨性,视角也非常独特,尤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他这种将中西从文化和思想上进行比较,溯源式的分析能让人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也更具备参考意义。关于20世纪中叶开始至今的政治哲学和相关内容,会以其他独立篇章形式再做介绍和解读。

更多内容,请移步“Gopnik哲学文化研究”公众号阅读,公众号平台上会比再本站更新更快一些~

为什么要读西方政治哲学:及基础著作和学者(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