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之壕者,浮光跃“金”——金头闭壳龟
自古以来人们都将龟视为神物,它寓意着刚毅不屈、长生不老,在我国古代与麒麟、凤凰和龙一起谓之“四灵”。千年后的人们对龟依旧热情不减,其中闭壳龟家族可以算得上是龟中的极富特色的“名门贵族”了,受到大量爱好者的追捧。它们为何被称为闭壳龟呢?顾名思义就是它们的腹甲可以闭合,形成如同“金钟罩”一般的完美防御,四肢和头尾能完全缩进壳中。这样奇特的技能得益于它们的腹甲前端有一条类似于韧带的结构,如开关一样,使得腹部甲片可以活动。生活在中国的闭壳龟有九种,其中头上缀金的“名龟之王”——金头闭壳龟更是无比珍贵,如此神秘高贵的它,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即使作为龟中瑰宝,它是否也有着难言之隐呢?


金头闭壳龟(Cuora aurocapitata)属于龟科,闭壳龟属,有着“金龟”的美称。金头闭壳龟可谓是“金发碧眼”,长相精致。金头闭壳龟头部较为瘦长,光滑平整,呈纯金黄色且没有杂色,显得壕气满满,配上绿色的虹膜更是十分引人注目。壳呈椭圆形,有明显的中央脊棱,无侧棱,各盾片可见清晰同心纹。金头闭壳龟的背甲是褐色的,中部盾甲则呈红色,它们的腹面以淡黄色为主,腹甲上还分布着有黑色斑纹,且带有放射状的竹叶纹。闭壳龟的腹甲还具有特别的三根韧带,可以使腹甲前后部分与背甲完全闭合,将自己的躯体完全保护起来。


闭壳龟的闭壳特性在古书中还有更直观的表述——《尔雅》郭璞注:“(摄龟)小龟也,腹甲曲折解,能自张闭,好食蛇,江东呼为陵龟”,《唐本草》亦云:“鸯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荆楚之间谓呷蛇龟也”。一些较凶猛的闭壳龟会频繁捕食蛇类,纠缠的过程中龟可能会咬着蛇缩入壳中,腹甲随之向上闭合,由此形成龟夹蛇的景象。古人认为闭壳龟就是利用闭壳的强劲力度将蛇夹死取食,所以民间称之为“克蛇龟”和“夹蛇龟”,但闭壳龟夹蛇是否是真的在有意识地要用闭壳来制服猎物,依然是有待商榷的。
在闭壳龟死亡之后,腹部的韧带很快降解消失,腹甲会完全分成两段,因此闭壳龟也被称之为“断板龟”。它的四肢瘦小轻薄,前肢五爪,后肢四爪,指间有蹼善于在深水中游泳。其雌雄的辨别主要通过体型和壳的形态。雌龟的体型较于雄性更大且更为圆润,背甲也更宽,雄龟的体型较细长,且腹甲具有明显的凹陷。
金头闭壳龟更是我国的特有物种,目前认为其仅分布于安徽省的南陵、黟县和广德,分布地区很狭窄。由于它对生境的选择严苛,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金头闭壳龟野外种群数量非常稀少,仅有百余只。它栖息于水质清澈的山区水塘中,行踪诡秘,常于深水中活动,难以发现它们的行踪。它主要以小型水生动物和一些植物为食,在11月至翌年4月会进行冬眠,有在冬季深水中捕获其冬眠个体的案例,这表明他们可能会选择于深水中越冬。金头闭壳龟会将卵产于沙中,并且有一定概率能提前感知当年的洪水水位,来确定产卵的位置。它是否精通这种“未卜先知”的技能还尚待研究,
身为“龟中贵族”的金头闭壳龟,虽广受人们追捧,却有着极大的生存威胁,环境破坏使得本就狭窄的栖息地所剩无几,黟县境内仅杨树湾水库及金田山溪流段可能存在野生种群,但分布区域不超过30k㎡,可谓是“夹缝”中生存。虽然具体的数量难以估测,但金头闭壳龟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的事实是可以确定的。它们的性成熟周期很长,通常体重达到500g以上,龟龄15岁,才能合格稳产,而且它们繁殖率低下,令它们难以应对过度的人为捕捉。由于一些不法商贩额觎它的经济价值,金头闭壳龟的非法贸易十分严重,种种因素造成了仙兽之殇,使它日渐步入濒危。1997年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金头闭壳龟评估为极危级,即使国内外的专家对它进行了研究和保护,但在2010年以后仍然很少看到关于它的野外生存状况的报告,这碧波中的一点金真的会就此消逝吗?

金头闭壳龟的未来命运仍然不容乐观。早在2010年省林业厅就将该物种的保护列入濒危动物生境维护与改造项目,但该项目因缺乏相关政策性项目资金的支持而难以继续,在金头闭壳龟个体数量较多的泾县仍没有设置专门的保护与管理机构。仅仅是“级别高”、“口号响”,但没有落实有意义的举措。目前也只能通过人工养殖来逐步恢复它的数量。但遗憾的是,金头闭壳龟的人工繁育技术仍不成熟,存在多种问题。首先,因为它们数量很少,不易于找到适于繁殖的种龟。其次,养殖者们繁殖出龟苗以后相互转让,所以并不了解子二代的状况,有些饲主反映部分龟苗会出现体色变浅、背甲后端外翻、甲壳凹陷等畸形的状况,这或许与近亲繁殖有很大关系。虽然金头闭壳龟的价格水涨船高,甚至在2017年的上海水族展上的一只金头闭壳龟有百万元的“身价”,但如果龟类养殖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持和长远规划,一味的大量喂食、提早繁殖,盲目地发展势必会导致种质退化、增加患病风险等严重后果。
随着养殖技术的更新提高,关于它的繁育进展仍较缓慢,新增加的龟苗数量并不多。同时价格炒作也很普遍,近年来关于它的介绍几乎成了玩家们之间的炫耀:“乌龟竟成传家宝,价格达百万”、“一只龟等同一辆豪车”……而真正关于它野外的生存状况和人工繁育情况的报道反而少之又少。对金头闭壳龟而言,它真正需要的是“降级”,而不是摘得龟中稀品的桂冠。名龟产业的未来发展还尚不清晰,仅仅解种群数量稀少的燃眉之急而不从环境这一根本角度解决问题,它重返自然的希望几乎渺茫。它的未来命运将会怎样也令人担忧。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保护现状得不到改变,金头闭壳龟可能要永远的离开自己的家园,在人造灯下续写“名贵”的忧伤了。
参考文献:
[1] 杨渡远.中国龟鳖类原色图谱.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4:37
[2] Cuora aurocapitata Luo & Zong, 1988.biolib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广西珍稀水生生物识别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12:174-176
[4] 王剑.金头闭壳龟[J].农村百事通,2015,(第22期):42,73
[5] 于清泉编著,养龟技术,金盾出版社,2001.01,第128页
[6] 华夏经纬网 2017-09-18 09:57:15
[7] 搜狐网.育归龟粮 2020-02-27
[8] 金头闭壳龟生境现状及资源保护调查 2017-10-27
[9] 安徽农学通报 金头闭壳龟生物学及资源保护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6-12-30
[10]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金头闭壳龟野外生存环境及资源现状调查 2010-11-15
审:队长 罗腾达/科研组 吴庭微、谢裕乐/科研组前组员 李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