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4.1 资本主义所有制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资本主义所有制[i]
资本主义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它是资本生产关系的基础。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私有制的形式之一,也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最后一种私有制形式。它和奴隶主私有制及封建主私有制不同,这两种私有制都是以生产工作者 奴隶和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而资本主义所有制则是以摆脱了人身依附的自由劳动者的存在为前提;它和农民及手工业者的小私有制也不同,后者是以个人劳动为基础,而前者是以剥削别人的劳动为基础。正如马老师所说: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以别人的但形式上自由的劳动的剥削,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ii]。
资本主义所有制通过对劳动群众首先是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而发展起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住脚以后,剥夺过程采取了新的形式,那就是进行资本的集中,即大鱼吃小鱼,资本家吞并资本家。结果产生了拥有亿万财富的资本家巨头。
资本主义所有制在历史的发展中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导师把这种进步作用归结为两点:(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劳动的社会化。
可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生产的社会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而生产的社会性要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要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64页。
[ii]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