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少年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应如何预防?

2023-03-01 14:50 作者:心理咨询师蓝娅  | 我要投稿

近年来,寻求青少年问题心理咨询的家庭越来越多。但多数成年人认为“少年不知愁滋味”,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怎么会有烦恼和困惑?

其实,青少年时期是孩子身心快速成长、自我意识飞跃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问题。因此,家长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常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压力过大而产生的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接触的同辈较多,容易受到学业及交友方面的问题困扰。再者,青少年在生理方面有较明显变化,往往导致情绪及行为方面出现偏差,积压时间长了可能演变为心理障碍,严重的更会有抑郁自杀行为。

约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在某个时候体验过抑郁情绪;20%的青少年患上重度抑郁;20%-40%的抑郁青少年如果未经任何治疗,会发展成更严重的双相障碍(抑郁+躁狂)患者。

在15-24岁的年轻人中,自杀是继意外和谋杀之后的第三死亡原因;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些日子,一初三男生被家长扇耳光后,没几分钟从楼上一跃而下。其实,这并不只是简单的偶发现象,很可能是压抑已久的情绪,“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提醒: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这12个信号就要格外注意了:

1、长期沉默寡言,对别人毫无兴趣。

2、没有同龄朋友,也不能融入任何同龄群体。

3、性格突变拒绝社交,不愿结识新的朋友。

4、老实温顺,从不追求独立或者有任何形式的反抗。

5、在学校的行为(出勤、学业成绩等)突然变糟。

6、经常离家出走或厌学逃学。

7、经常打架和对人施加身体虐待。

8、经常酗酒。

9、频繁甚至一直焦虑或抑郁。

10、过分关注外表而导致体重陷入危险边缘。

11、谈论或者威胁要自杀。

注意:如果长时间出现以上多种行为,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亲友的陪伴下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考试焦虑症

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不少考生在考前出现了考试焦虑症。其表现为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青春期抑郁症

因外界不利环境,如家长和老师的忽视压制和不公平,学习压力和对性发育的困惑等而引起烦恼、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不稳现象并不少见。由于性的成熟,学习的紧张,神经系统承受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烦恼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功能很容易失调。如果反应异乎寻常的强烈和低落,可以出现持续性的紧张,焦虑、抑郁、内疚、恐慌等状态,可能导致发生抑郁症。

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其实孩子早期的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他们的一些表现就在发出求助的信号。孩子情绪是不是特别急躁,或特别不开心,特别烦躁,那这一个是情绪问题,然后有些行为,比如说他是不是品行不好,有跟平时不一样的行为表现;此外,这个孩子有没有一些社会适应功能上的问题,比如说他学习上是不是出现了很多困难,人际交往有困难。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早寻求专业帮助,去筛查评估这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

如何预防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

01注重孩子早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良好的人格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理解、温暖、鼓励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而拒绝、批评的教养方式极易形成不良的人格。所以,父母应该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这样更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形成。

02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沃土,父母关系和谐、家庭氛围温馨会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父母的行为还会起到示范作用。

03孩子应掌握情绪调节策略

青少年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情绪容易出现波动,且缺乏情绪调控能力,因此其最好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策略,比如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等。

04孩子应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研究表明,体育、音乐、绘画、陶艺等兴趣爱好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其个性、情绪等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05要学会寻求专业帮助

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要正确认识、重视心理问题,切勿讳疾忌医,在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青少年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应如何预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