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022届的高三勇士们!郑州七中全体高三教师与你们携手并肩,战至终章!


高中才三年,疫情800天,网课四五通还剩3周
2022届的高三勇士们,每一个你都不平凡,让我们珍惜这冲刺的韶光,换得六月的圆满。我们所有的高三老师们,与你们携手并肩,战至终章!
2022届的孩子们:
今天是5月7日,距离你们高考还有整整30天。此刻,我站在高三教学楼的走廊上,看着你们伏案疾书的身影,回想与你们度过的这近三年的时光,禁不住眼眶湿润。此刻,我想带你们一块回溯过往,回溯你们高中三年不平凡的时光。这三年中,时代的宏大叙事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印迹,日常的平凡温情也让我们回眸难忘……
你们,与疫情时代狭路相逢
孩子们,还记得吗?高一下半学期,你们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假”。从2月10日到5月6日,近三个月时间你们都在家里上网课。黑云压城,疫情肆虐,但我知道,你们好整以暇,你们踔厉奋发,高一的你们已经为自己高中的生活涂上了不平凡的底色。


5月6日,你们终于回到了久违的七中校园,在这场疫情中你们成长了许多。危机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你们禁不住用纸笔写下这段宅居时光的思索。
天将明,向前行
2022届高一 (8)班 徐雅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再漫长的黑夜代替不了黎明的曙光;再猛烈的风雨阻挡不了灿烂的阳光;再严重的疫情压垮不了中华的儿女;肺炎的阴霾也终究遮蔽不了七中师生心中的那片万里晴空。
天将明,我们选择希望,逆风而行。
钟南山院士,十多年前刀光剑影率领科研团队抗击非典病毒,此时耄耋之年的他仍扛起宝剑,犹如补天巨人,率众多精兵强将竭力挽救陷于水深火热中的无数人民;风华正茂的姑娘们脱下漂亮新衣,毅然决然剪去自己美丽的长发;前线医护人员的赤子之心早已忽略来自亲朋好友劝告的声音,只感应的到呻吟的国土、啜泣的病患。他们出发、前行、奋不顾身,这样生动又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值得所有人致敬。而我们七中师生在面临疫情时,也同样选择希望,在教与学的道路上选择继续前行。停课但不停学,我们在网络上进行授课与学习,即使无法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我们七中师生的心却一直系在一起。我们奋发、前进、力克难关,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作出对疫情的另一种抵抗,这样不屈又昂然的生命,值得七中为之骄傲。
天将明,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
每天,互联网上总能看到许许多多为防控病毒传播做出奉献的人们:医护人员告别家人出征疫情最前线;白衣天使和警察在路口检测来往行人的体温;社区和乡村干部入户开展宣传检查防控工作;快递小哥快马加鞭运送救援物资……这期间我也看到了河南的“毒舌”村支书,将投资了巨额资金的电影撤档免费呈现给群众的导演,将老板用来抵工资的口罩悉数捐给医院的民工……七中的箐箐学子也为之付出行动:我校志愿团向全校发起筹款,同学们也是及时响应,部分同学更是拿出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进行募捐,最终所筹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医疗用具,并及时送往前线医护人员手中。这便是我们七中学子,我们用青春诠释博雅,用行动践行文化。但还有这么一些人也同样在默默付出着,他们便是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他们朝起早,暮眠迟。他们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学理念化为实际行动,在这学习的道路上为我们保驾护航。看到这些数不胜数令人感动的举动,总会一腔热血又柔情满怀,因为我们知道:国家在努力,人民在奋战,七中师生在前行!
天将明,我们风雨同舟,绝不退后。
90后王越医生怀胎两月依然奋斗在一线,90后医生倒在抗疫一线,90后男医生为早产儿做袋鼠护理……无数新闻报道震撼着我们的心。“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多少年轻的生命力不断地申请出战,无数的“孩子”迅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白衣天使。而在疫情期间,网络直播课也再一次诠释了万众一心的意义。老师们线上教学,线下答疑;同学们线上学习,线下刷题,这默契的配合,使我们在此次疫情面前不离不弃,同舟共济,我们师生一起携手努力向前。
天将明,我们化茧成蝶,涅槃重生。
钟南山院士说,这个寒假,只要待在家里就是尽了公民的职责,于是教育部发布通知延期上课,开展了线上教学,实施停课不停学计划,为一位位渴求知识的菁菁学子提供学习的平台。可是,线上教学不能像在教室里一样,老师能够时时刻刻监督学生学习,因此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便诞生在线上教学中,例如边看电视边听课,边玩游戏边听课等等。这个寒假,不同寻常的是它见证了一颗颗流星坠落,也见证了一匹匹黑马的诞生。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乾坤未定,这个寒假便是化茧成蝶,涅槃重生的序幕。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以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那我们,是否该在我们能力之内“发一分光”,并且尽我所能成为未来的“炬火”呢?
愿这一遭劫难,再无重演;愿祖国从此,再度昂扬,生生不息。
愿我们平安,来年春天,再赴江城武汉,赏十里樱花。
愿诸君安康,愿每个人都是博雅之人,愿每个人都是爱国之人,病毒击不跨任何一个中国人。
沉寂许久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们重新焕发了活力。你们青春的面庞比五月的花朵还美丽。孩子们,校园里有你们,真好!

灾难面前,你们用责任传递时代温情
同学们,相信你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黑暗的日子——2021年7月20日。整个郑州暴雨如注,中原大地成了水乡泽国。大灾之后,新一轮疫情又卷土重来。“涝疫”结合的2021年的暑假,比2020的春节更让人惊心动魄。已经进入高三的你们,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奋斗的意义,也深深感受到能在安定环境里学习是多么地来之不易。于是,你们在勤奋学习的同时,还勇做志愿者,用青春和责任担当传递时代温情,谱写青春诗篇。




2021年11月,从此,校内核酸成了常态

身处“暗巷”,你们用勇毅书写青春华章
走过疫情的反反复复,战胜7.20水灾的带来的困厄,你们都是不屈的战士。我有幸走过你们的青春,看到你们在考场沉勇作战,也看到你们在青春校园里的活泼。孩子们啊,你们是这校园里最美的景色!


第三次网课,一检已过



还记得赵主任那充满诗情画意又话语铿锵的嘱托吗?我们都是战士,当为梦想而高歌!

决战30日:全体高三教师在学校陪你们战至终章
五月伊始,正是立夏好时光,正是高三冲刺好时节。郑州的疫情却又卷土重来,阴云蔽空,形势多变。4日凌晨,整座城市进入静态管理状态,高三的全体老师遵照郑州市防疫政策,连夜吹响奋战的号角,于3日晚上23点前舍家别子,住进全封闭的校园,陪同高三的学子们战至终章,只为迎来六月的辉煌!


王校长饭后在食堂和高三年级长赵宏伟讨论高三30天冲刺工作安排
这些高三老师,也有自己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也有年迈需要照顾的父母,也有太多不能离开家的理由,但他们克服了自己家的种种困难,来到校园,与高三的学子们同吃同住,他们不愿用“高尚”之类的词来形容自己或同伴,他们只知道,教育,是个良心活!为了高三的孩子们,我们必须站在这里,与他们并肩作战!
高三(12)班的班主任张森老师,他的爱人预产期是5月20日,他还是选择来到了学校;有的老师,从学校到家直线距离不到200米,甚至可以望见家的灯火。她们也曾在想孩子时暗自感伤,也曾在想起年迈的父母仍在家替他们照顾孩子时泪眼婆娑……没有平凡人乐于奉献的温情,就没有时代恢弘的颂歌。
更何况校园里还有王校长亲自坐镇,运筹帷幄,校级领导与全体中层群策群力,做好保障,陪同高三师生共同作战。
孩子们,高中三年仅剩最后30天,为三年的一路艰辛,为老师的一路陪伴,为父母的殷切期盼,希望你们在最后这30天,静下来,沉下去,让曾经的付出颗粒归仓,换得六月的喜悦与芬芳。
最后30天,让我们为梦想而战,为荣誉而战,不平凡的你们,都是勇毅的战士!战旗猎猎,甲光映日,让我们上下齐心,奏响六月高考的凯歌!
刘宁、丁智会执笔2022.5.7
本文来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