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90)

2023-02-27 17:41 作者:东爸的NERF  | 我要投稿


【图片 2.2-014】宙斯

  截止2022年9月,已知新时代后最早的发射球弹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为发表于2015年所属于竞争者系列的宙斯。

  宙斯采用弹匣式载弹,载弹量12发,发射竞争者球弹,半自动发射,闸门式供弹,采用6节2号电池驱动。

  宙斯所发射的球弹照比先驱者时代常见的弹道球,在体积上大幅缩小,直径缩小为2.22CM。这种改变使得竞争者球弹可以使用模块化的弹匣式载弹,使得发射器在保证连续发射的同时,能够大幅减少再次发射的准备时间。并且由于发射物的每个面都可以是正面,所以发射器不再强制弹匣必须正上正下正左正右装载,即使横置或是斜置,弹匣依旧可以正常供弹发射。同时使得发射器的体积大幅缩小,使得发射器可以有更多的外观可以选择,其中最大的益处,莫过于实现了手柄装弹匣这一里程碑的设计。

  宙斯的弹匣放置方式很特殊,其并非竖置,而是横置,这种弹匣装载方式类似于旋风系列的30碟,但又有不同,因为球弹每个面都可以是正面,所以其在发射时无需旋转,直接发射。

  相对于MP150,以及之前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宙斯的飞轮为了适应为了能够发射竞争者球弹做了很大的改进。首先,宙斯的飞轮的纵截面并非立方体,而是工字形,这种内凹的设计可以起到与对中垫对中杆一样的矫正作用,并且可以使得飞轮牢牢抓住球弹,不使其偏移,为其加速。其次,宙斯的飞轮如同老钢炮一样,设计有防滑齿,两者的设计原因和目的一样,均是因为发射物接触飞轮的时间短距离短,而防滑齿能够更好的抓住发射物为其加速。最后,宙斯的飞轮间距被设计为小于竞争者球弹的直径,这种设计使得软弹再通过飞轮时,是被挤压出去,这是因为软弹单单被飞轮加速的话达不到宣传的100FPS,而挤压出去的话,除了会获得飞轮旋传给球弹的加速的力,还会形成一个挤出力,进一步增加初速。

  宙斯的这种内凹防滑齿飞轮是电动飞轮被NERF应用的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变种,其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竞争者系列和超越系列发射器上。同时无防滑齿的版本也被广泛应用于MEGA系列和极光系列的发射器上。

  严格意义上来讲,宙斯的三道阀门只是起到限制每次只将一枚球弹推入飞轮仓的部件,真正在宙斯这把发射器中推动软弹进入飞轮仓的,是弹匣的弹簧和供弹板。宙斯的闸门,根据资料网站的说法,共有三道,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详细的运行视频和内构图,笔者无法判断其具体的运行原理,笔者只知道,在这三个阀门的通力运作之下,宙斯每次扣动扳机只会允许一枚竞争者球弹进入飞轮仓发射。同时,宙斯的这种设计使得其成为NERF历史上由半自动改为全自动中最简单的发射器之一,玩家只需要去除前两道闸门,并对第三道闸门做一些修改,就可以使得宙斯实现全自动发射。

【图片 2.2-015】 獠牙

  发表于2016年所属于外来威胁系列的獠牙,是一款有趣的发射器。

  獠牙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20发,发射精英弹,半自动推杆式供弹,采用4节5号电池驱动。

  獠牙的独特之处在与其独特的布局。常规的弹轮式发射器,均采用发射口在上,弹轮在下,从弹轮最顶端的发射口开始发射。而獠牙因为外观设计的原因,期发射口在下,弹轮在上,从弹轮最底端的发射口开始发射。并且,弹轮位置相对的是可单处理仓被设计位于发射器的地步,设计师还将其设计为一个拇指握把,诚然,手感非常差。

  獠牙的内构最值得一说的,是其扳机的棘锁结构,弹轮式载弹的半自动发射器,因其扳机行程较长,通常会会设计一个棘锁,这个棘锁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因为行程较长导致扣扳机距离不够产生的卡弹。而獠牙史无前例的设计了4段棘锁,第四段后回弹,这种设计虽然强化了棘锁的功能,但也造成了发射器零件数过多的问题,而且这种设计并不会减少卡弹率,所以后世的弹轮式载弹的半自动发射器基本都取消了这种设计。

  獠牙的外设计的非常精良,整体采用生化+生物的设计,既有用于传输体液的透明管道,也有生物的皮肤和外骨骼,整体即为符合外来威胁系列外星人武器的设定。

  獠牙是一款毁誉参半的发射器,其有着优秀的外观,以及极差的把玩体验。发射器除了持握手感极差之外,还有令人烦躁的卡弹的问题。在实际使用时,如果我们扣扳机速度过快,那么发射器的弹轮极易出现不旋转的问题。成因,笔者猜测可能是扳机回弹较慢,或是棘轮拨动杆形变,目前可行的解决办法,只有控制扣扳机的速度一条路。

【图片 2.2-016】超E(Hyper-Fire·超级火力发射器·N-STRIKE ELITE·2016)

  截止2022年9月,已知最早的采用传送带供弹的柱状软弹发射器,为发表于2016年所属于精英系列的超E。

  超E采用弹匣式载弹,载弹量25发,发射精英弹,全自动发射,全自动传送带供弹,采用4节1号电池驱动。

  截止2022年9月,超E为NERF宣传射速最快的精英弹发射器,其宣传射速为5发每秒,实际使用时的也为5-6发每秒。

  超E采用的飞轮较为特殊,其为交叉飞轮模式,这种模式在为软弹加速的同时,还会为其施加一个扭转力,这使得其会以一种旋转的方式飞出发射口,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可以提高精准度。

  关于超E的交叉飞轮与传送带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后文。

  传送带原理是通过带有凸点的传送带推动软弹,这使得其所处的位置从弹匣的后方变更为弹匣的上方,这种改变极大的影响了发射器的体积,这使得其横向体积以及弹匣后方的体积缩小,极大的提高了内构对发射器外观的适应性。但这种布局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是传送带的位置与卡弹处理仓重合,设计师一鼓作气,直接将二者合并,传送带间距卡弹处理仓的功能。诚然,代价是卡弹处理仓的开启空间减小,玩家较难清理卡弹。同时为了能够在传送带供弹时不会意外弹起,导致供弹失败,设计师还为其设计了一个推动式是打开的卡榫,依此牢牢卡住传送带。

【图片 2.2-017】大地侦察者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16年所属于精英系列的大地侦察者,为NERF最后一款非异色的的遥控机器人发射器。

  大地侦察者采用弹匣式载弹,载弹量18发,发射精英弹,全自动发射,全自动推杆式供弹,主体采用自带的9.6V可充电镍氢电池驱动,遥控手柄采用4节5号电池驱动。

  大地侦察者可以认为是战斗蜘蛛的升级版,诚然,两者仅有均为遥控机器人这一个特点。

  大地侦察者的移动方式升级为履带,其接地性更强,可以适应大量地形,并且可以在一定角度的坡上前进。大地侦察者的发射器部分被固定于底座之上,装上后无法拆卸,其发射机构变更为精E结构,采用完全一致的全自动推杆供弹,飞轮由独立电机提供动力,这种分离设计保证发射器的射速与射程。发射器的发射口上方设计有720P的摄像头,除了可以拍照录像之外,还可以将画面实时传输至玩家的遥控手柄之上。虽然取消了炮台旋转功能,但大地侦察者的炮台依旧可以上下在一定角度内调整发射口的朝向。

  大地侦察者使用精E的结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其只能采用侧置的方式装载弹匣,这使得其无法使用传送带供弹。如果使用传送带,就会先两种尴尬的情况,带有卡弹处理仓,会破坏发射器的外观,不带卡弹处理仓,则发生卡弹时无法轻松清理,设计师只能为其设计全自动推杆结构。

  大地侦察者的遥控器相对于战斗蜘蛛的有了大量的改进,其带有一块LCD显示屏,带有前进后退、左右转向,发射器的上下朝向、发射、信号选择、拍照或录像按钮。其中最大的改变莫过于信号选择,遥控器最多可以选择4个信号频道,最大可以切换遥控4台大地侦察者。发射器的录像或是拍照功能需要安装SD卡才能使用,但奇怪的是在,这款定价199.99刀的发射器并没有如同摄像E一样附带SD卡。

  大地侦察者在满电的前提下,最大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65M,时速3.9KM,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地面上快速移动和转向,诚然,其无法在潮湿泥泞的地形行驶。发射器的炮台没有转向功能,但机器人本身有,其可以轻松原地转向。这种转向的原理,笔者认为是左右两条履带转速不同实现的。

  侦察者可谓成也履带,败也履带,虽然履带为其带来了绝佳的机动性,但其橡胶质的材质极不耐保存,一但保存环境较差,那么履带断掉是必然的结果,甚至无需5年8年,只需2-3年就会断掉,ebay上大量缺失履带的大地侦察者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没有适配的替换履带,一但断掉,那么这款发射器就宣告死亡,玩家无从修理,这种极高的易损率,或许正是为什么在大地侦察者之后,直至2022年也没有再推出这种履带式机器人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大地侦察者于2017发表了异色款,除了橙色部件外的壳体均改为黑色,载弹器具更换为弹鼓,定价上涨30刀。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9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