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建议设立斯诺新闻奖,奖励客观公正报道中国的外国记者

2021-03-08 21:58 作者:火星方阵  | 我要投稿



作者:王德华


“希望外国媒体记者将焦距对准中国时,既不要用‘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中国希望并欢迎更多外国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王毅外长的这番话,道出了在舆论战中我们被动挨打的现实。用“灰黑滤镜”抹黑中国的BBC之流实在太多太多,而“新时代的斯诺”实在太少太少。

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方志敏烈士笔下《可爱的中国》已经呈现在世界的面前: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今天的中国,砸烂了“帝国主义的锁链”,不再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面对崛起的中国,“帝国主义”恶魔的子孙们极度不适应,他们把舆论“武器化”,新闻行业劣币驱逐良币呈常态。

你的眼睛就是你的心灵,你的相机就是你的眼睛。BBC在拍摄武汉抗疫时用“灰黑滤镜”,只是西方媒体想表达他希望看到的中国,永远是是“灰黑的”,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从“武汉病毒”、“疫苗外交”到“种族灭绝”,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客观公正”只存在于好莱坞的电影里。

英国卫报有一句流传了整整一百年的名言: “评论是自由的,但事实是神圣的”。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在西方媒体眼中,新闻事实可以“移花接木”,评论更可以胡说八道。一旦扯到中国威胁论,它们就用上中国军费的“总量”,如果要谈到中国崩溃论,他们又用上“人均大法”。

今年中国国防预算可能同比增长6.8%。尽管如此,中国军费的总量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而美国军费占全球的40%,比后面12个国家的总和还多。美国有两大洋的庇护,与有20个陆上和海上邻国的中国比,享有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然而,美国信息战网站刊文却称,“北京的军事预算约为美国的87%”。它对比的不是“人均数”,而是“真正的购买力”。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称,“美国不是在与中国进行军备竞赛,而是在与自己追求绝对安全的贪婪进行竞争”。

新闻的背后是舆论战,它反映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动荡的世界。

一百多年前,西方在太平洋东岸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踢开国门。方志敏烈士笔下,“站在欧洲、美洲各位华贵的太太”面前,我们曾经“深愧不如”,“自惭形秽得很”。百年巨变,沧海桑田!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一个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时期。中国正站在民族复兴的大门槛。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平视这个世界,饱含了多少奋斗、激情与泪水的坚持!

相反,西方社会深陷阶级矛盾、种族歧视、党派之争,中西方的差距日益缩小,这痛击了白人种族主义脆弱的自尊心。在西方社会普遍焦虑情况下,反华成为政治本能。那些客观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真实图景的作品,要么被封杀,要么不被西方政治精英和主流媒体认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用事实击碎西方媒体虚伪的面具和公知虚构的图画。再怎么用“灰黑滤镜” ,也无法掩盖中国率先走出新冠泥潭和重启经济的事实,无法阻止一个越来越自信的中国前进的步伐。

在西方,并不乏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者和媒体人。80多年前,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报道了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吸引了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他的作品恒久放光!

即使在西方妖魔化中国的今天,我们仍然看到有像维瓦斯、罗思义、马丁雅克这样的有良知的西方人,在研究或介绍中国时,表现出理性和客观。这让我们感到欣慰。只是,由西方资本控制的推特和脸书等社交媒体上,客观看待中国的声音被铺天盖地的谩骂所代替。西方民众看到的是一个“扭曲的中国”,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冷战并未结束,西方仍未丢弃意识形态那一套,所谓风度,是不存在的。西方自认为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结”,以俯视的眼光看中国,殊不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点亮了又一个前进的灯塔。他们怎么能甘心失败呢,于是用结论去寻找不存在的证据,因此,除了造谣污蔑外别无他途。

新时代的斯诺,中国和世界都欢迎,假新闻骗不了世人。建议设立斯诺国际新闻奖,奖励客观公正报道中国的国外记者。


建议设立斯诺新闻奖,奖励客观公正报道中国的外国记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