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长华:开赴雪峰山

2022-07-19 10:45 作者:青海人民出版社  | 我要投稿

文/谢长华

       1957年秋天,杨章初的桐梓县英雄打虎队一行十一人,在政府紧急调派下,跨县越省,来到雪峰山的通道县,帮助这里消除虎患。

       雪峰山连绵千里,横跨怀化地与区邵阳地区,处于雪峰山脉中的县有十几个,如怀化地区的通道、靖县、会同、洪江、沅陵、溆浦、辰溪、麻阳、芷江、新晃等县都在雪峰山脉中,邵阳地区的绥宁、洞口、隆回、新邵等县,或全境或部分属于雪峰山脉。雪峰山中峰岭层叠连绵,溪流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变。

       杨章初的打虎队首先在通道县城的县武装部安顿下来,根据打虎队以前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步骤,如果想打某个陌生山域里的老虎,首先必须对该山域的虎情进行详细调查,或上山采集老虎留下的蛛丝马迹,或听取各方各面的有关老虎出动情况的汇报,初步判断老虎的数量、生活习惯、出没地点、盘踞的地势地形等,再决定如何进山探路、搜索,最后形成较具体的打虎计划。老虎是高级灵性动物,和人一样,不同的老虎都有不同的个性与生活习惯。

       不过,方案毕竟是方案,而落实到实际的打虎行动上,关键又要靠临场应变能力与作战技能了。

       不过,打乱仗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有时候会不经意地碰上老虎,但毕竟是运气,机率太低。要想系统而规模地消灭某个山脉的老虎,必须要有具体、成熟的方案。而雪峰山脉纵横十几个县,山高林密,地势地形险峻复杂,就凭杨章初打虎队的十几条枪,要想有效地剿杀虎群,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况,杨章初和所有打虎队员都是贵州过来的,对雪峰山根本不熟悉。杨章初觉得肩上的压力格外沉重。他早就打定主意,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轻易出猎,一来为了保证打虎队员们的生命安全,二来避免打草惊蛇而影响整个剿虎计划。

       调查后发现,通道、靖县的虎患最为严重。根据各方面反映上来的材料看,这两个县的虎患已严重威胁到当地老百姓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了。

       在杨章初收集到的信息和材料中,有几件事令人触目惊心:

      在通道县一个叫戈冲的地方,那时正是春耕农忙时节,一个青年媳妇背着几岁的儿子回娘家看望生病的父母,中间要翻过几重大山,因为经常有老虎出没,家里人担心她的安全,特意请当地两个猎人陪同她走。眼看只要再翻过座小山坡,就到青年媳妇的娘家了,陪同的猎人以为安全了,就回头进山打猎去了。想不到这个青年媳妇连同她的儿子还是失踪了——既没回到娘家,也不见回来。

       两边的父母请了很多人上山搜寻,最后,正是在那座矮林的小山坡上,找到了这个青年媳妇的一些衣服和鞋子,血迹斑斑,全撕碎了……

       凶残狡猾的老虎,竟然埋伏在这种低矮山冈猎杀人类,确实意想不到啊!可见这些老虎已有很高的智商了。

       也是这年春耕时节,通道县一个叫甘溪的地方,发生了一桩更为奇怪、可怕的事情。

       清晨,一个中年壮汉扛犁牵牛,去甘溪山冲里犁田,说好中午回来吃饭的。可是,中午过去了,这户男主人却没有按时回来。女主人以为男人贪工误了回家,怕男人饿了,就去送饭。送饭的路上,却碰到自家的牛,自个儿横拖着犁回来了。犁把上尽是血迹!女主人心知有变,忙喊了一群人去那山冲里寻找。只见快犁完的田里到处是鲜血、撕碎的衣服,中年壮汉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这是个可怕的信号!一般来说,老虎很少吃人,只有那些年老体弱、捕不到野兽的老虎才会吃人,老虎遭到人类攻击时才会被迫还击。但是,老虎一旦开了吃人的戒,就一发不可收拾,不再吃动物,专以人类为食!这样的老虎就更加危险了!

       而真正引起政府重视的,是随后发生的“百虎围村”事件,这个事件导致杨章初他们这支“英雄打虎队”被调来灭虎。

       说到“百虎围村”事件,很多人觉得难以相信,人们只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可是,杨章初先生却认为这种说法完全错误。“一山不容二虎”只是就它们的食物链与生活领地而言的。因为一座方圆十几里的原始大山上,野猪、野羊等动物,基本上只能够维持一只老虎的生命需求,自然容不下第二只虎了。可是,当各种客观因素致使某个地区的老虎突然多到一定程度、或是老虎的生存受到族群式威胁时,老虎也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它们的生活方式。任何动物都有适应环境的天性。

       闲话少说。话说这个“百虎围村”事件,是由一个叫猫伢子的莽撞青年惹出来的。猫伢子所在的那个村子叫高坪村,坐落在烂泥界的山脚下,村民不足百人。烂泥界是通道县最高的大山,尤其烂泥界的主峰天堂界海拔1600多米,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猫伢子经常在烂泥界的大山里放套,套些野羊、野猪什么的。那天上午,他去山上看他的套子时,却发现套住了一只小虎崽。由于刚刚被套住,小虎崽还活蹦乱跳的。猫伢子觉得这只皮毛光亮、毛绒绒的小虎崽很可爱,也不把它当场弄死,而是用一根绳子把它的嘴巴捆住,然后背着它一溜烟地走下山来,把它关在自家的铁笼里,想把它养起来……

       可是,一个时辰没到,那只小老虎的母亲寻着小虎崽的气息来到高坪村猫伢子家屋后,拼命吼叫起来,叫声撕心裂肺,惊天动地!

       猫伢子血气方刚,根本不怕母老虎的威胁,拿出火铳朝母老虎的方向一顿乱放。母老虎见状,又返回了深林……

       到了晚上,村前村后就响起了两三只成年虎的吼叫声。猫伢子这时害怕起来了,就召集村子的壮汉,又是鸣铳放枪,又是敲锣打鼓。

       老虎们不敢进村,只好又退出了。到了这个时候,村里人还根本不知道这些老虎如此大胆频繁进村光顾的缘故。

       然而,到了第二天凌晨,意想不到的可怕事情发生了:村前村后突然传来数不清的虎吼声,老虎把高坪村团团围住了!因为人们搞不清当时到底有多少老虎,只好笼统地称这件事为“百虎围村”。

       村里人不敢出去做任何事情,不敢出去做工、放牲口,也不敢出去挑水。老人和孩子都上了楼顶屋顶,青壮年就拿着器械聚在一起,心惊胆颤地倾听着老虎们在村前村后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吼声。

       老虎们也不冒然向村子里发起攻击,村里人更不敢有任何行动!

       这样对峙下去,村里人非困死不可!

       直到第二天中午,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猫伢子见事态严重了,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村里人立即责令他把小虎崽放掉!

       小虎崽是放了,可高坪村的人却惨了:老虎们因为围守了大半天,饿坏了,竟然成群地涌进村子,把栏里的牛啊,羊啊,猪啊,甚至鸡鸭鹅等禽畜掠走了一大半!村里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牲口被老虎们活活咬死、背走,就是不敢采取行动,哪怕只是示威性地放一铳都不敢。

       杨章初想:当时,老虎们之所以一直没有向村子里发起攻击,可能是怕村民们狗急跳墙,伤害小虎崽。一旦小虎崽安全了,老虎们就无所顾忌,开始了报复性的劫掠!可见这些老虎们不仅有着较高的智商,更有组织性与纪律性!一定有一个神通广大、非同凡响的头领在领导着它们……

       根据以上这些零星的情况,打虎队通过认真分析、研究、讨论,制定了一整套猎虎方案。但杨章初却一直迟迟不敢采取行动。后来的事实证明,杨章初的考虑是正确的,但在当时,他这种“优柔寡断”,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甚至是领导们的责难。

       随着调查的步步深入,分析了无数起老虎出没的事件后,杨章初有个越来越强烈的感觉:这个有勇有谋的虎群集团,一定在暗处注视着打虎队的一举一动,搞不好,它们就有可能对打虎队发起集团式的疯狂报复!

       杨章初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为打虎队员们的生命安全着想!杨宝粮的牺牲,让杨章初时刻内疚、反醒,并让他保持着清醒。没有绝对的把握,他不敢冒然实施大规模的剿虎行动。

       来通道县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打虎队熟悉了整个通道县境内的山势地形,对通道县周边县域的山势与地形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并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老虎出没的资料,然后,在杨章初的建议下,他们正式将打虎队的驻地搬到了龙马镇。

       龙马镇离通道县城三十几里,在雪峰山脉中心的烂泥界山山脚下。烂泥界正是雪峰山虎患最严重的山域。“百虎围村”事件正是发生在这里。

       他们打虎队在龙马镇一呆又是半个来月,可杨章初还是不让队员们轻易上山打虎。他觉得,他们对附近具体的山势地形还不熟悉,条件还不够成熟。在这半个月中,只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猎杀过两只老虎。

       一次是打虎队来到龙马镇第四天的黄昏,一个村民脚不沾地、慌慌张张地找到打虎队,向打虎队报告说他们已围住了一只伤人的老虎,要打虎队去捕杀。

       原来,这天下午,一只老虎因追赶一只野羊而跑到了山脚下,野羊越过田间逃跑后,老虎可能饿坏了,竟然扑向正在山边地里挖红薯的妇女!妇女舍命发出叫喊,幸好附近晚归的劳动者不少,大家一齐吆喝着,执棍舞刀地前去搭救,老虎舍下受伤的妇女,慌不择路地逃进一座孤立的小山包中去了。村民们顿时把这个小山包团团围住……

       村民们没有猎枪,只有几杆火铳,加之天气已晚,如何敢进山捕杀这只猛虎?困兽犹斗,伤人虎更是可怕!所以,村民们赶紧跑来请打虎队支援。

       打虎队火速赶到那个小山包。山包尽管小,可是草木很浓密。杨章初吩咐了一下,留下六名队员分守在山包下,他自己一马当先,小心翼翼地钻进小山包中去了。另外四名个队员紧随其后。

       杨章初进山没几步,早已警惕着的、潜伏在草木中的老虎挟着一阵疾风向他扑来,早有准备的杨章初对着老虎的头部就是一枪,身后队员的枪一齐响起,老虎应声倒毙。

       事后,打虎队查看虎尸,发现这只老虎后腿早有残疾,可能以前曾被山上的野猪夹夹伤了,以致捕食困难,最终饥不择食地伤人……

       另一次是一只老年虎走到山下,咬着一户人家的一头肥猪上山去了。也是黄昏,那户人家拼命跑来报信,打虎队立即出发,沿着老虎足印和肥猪的血迹火速追赶。打虎队进山才追了一里多坡地就追上了老虎。

       这只老虎就蹲在一个山坳里吃那肥猪。这只老虎可能是年老体弱吧,咬着肥猪跑不动了,就干脆停下吃起来……

       杨章初举起猎枪远远地来了一个点射,正中老虎致命的耳根部。

       除了以上两起虎伤人兽的事件,杨章初又觉察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杨章初的打虎队到达通道县半月有余,这里的虎群又安静了,像再次消失一般,既不再伤害人类,也不再劫掠老百姓的牲畜。倒是雪峰山脉外延的那些边沿小山,又出现了零星的虎患事件。而地处雪峰山中心的通道县境内呢,仿佛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虎患。

       但是,打虎队多次进山察看到的种种迹象,如新鲜的虎爪印、刚被捕食的大型动物的骨骸等都分明显示,这里还有数量不少的老虎存在!

       时间一天天过去,打虎队积累的材料越来越多,杨章初越来越觉得,雪峰山许多老虎极可能是从贵州大山那边迁逃过来的。由于雪峰山脉当时没有专业打虎队,加之这边的山势、气候环境等和贵州大山差不多,所以它们纷纷迁逃到了雪峰山腹地。因为这些老虎已经和打虎队在贵州大山有过较量,它们已越来越狡猾、越来越谨慎了!要想真正歼灭它们,打虎队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同时,杨章初不想让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打虎队兄弟再有任何闪失了,因此,要想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任务,就绝对不能像以前那样蛮干,而是要等待并创造机会!

       1957年入冬之际,这个机会终于来临了。 

摘自《猎神·虎王》

青海人民出版社




谢长华:开赴雪峰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