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余华的活着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福贵出身于地主家庭,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经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赌。他丈人在城里开了一家米行,福贵每次去妓院后都让一个妓女背着他上街,然后从丈人的米行经过,其品行之放荡堕落可见一斑。后来,福贵中了别人的圈套,把家里的田地、房产都输了个精光,于是全家一夜之间从大地主沦为了穷人。福贵的父亲郁闷而亡。父亲的亡故使福贵也清醒过来,决定重新做人。从此,福贵租地度日,他穿上粗布衣服,拿起农具,开始了他一生的农民生涯。不久,福贵的母亲生病了,他拿了家里仅剩的两块银圆,去城里请医生。但他在城里发生了意外: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 两年后,福贵被解放军俘虏并释放了。福贵回到家里后,知道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福贵后来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等时期。在此期间,福贵和亲人生离死别: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他把女儿送给了别人,不久,女儿跑了回来,全家重又团圆;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有庆被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而那县长竟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后来的“文革”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
几年后,福贵的女儿凤霞嫁了人,但却在产后大出血中死去。有庆、凤霞死后,福贵的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剩下的只有福贵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了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和外孙苦根同住几年后,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并给它取了“福贵”之名,艰难而平静地活着余生。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3岁时随父母迁居至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在海盐县读完小学和中学,于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曾经从事过约5年的牙医工作。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调入海盐县文化馆工作,1989年调至嘉兴市文联任《烟雨楼》编辑,1993年定居北京进行职业创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6部,以及一批中短篇小说与杂文、随笔,其作品被翻译成40余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希腊、挪威、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巴西、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余华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曾获意大利 格林扎纳·卡佛 GRINZANE CAVOUR 文学奖( 1998 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CHEVALIER DE L’ 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 2004 年),首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Special Book Awards of China (2005 年 )、 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作家(2013年)、第二届中国版权金奖(2018年) 等重要文学奖项 。
对本书感兴趣的电子档书籍可以一键三连,私信或者在评论区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对本书读后感进行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