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的书法家宋濂简介

2021-07-23 09:49 作者:阿族小谱  | 我要投稿

   我们知道在以前会有不少出名的书法家有时往往会在家族谱上留下几笔墨宝,而说起古代的书法家,我们或许会想到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等家喻户晓的名书法家。而在历史上,还有一些书法家,虽然不出名,但依然有很多优秀作品。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三位不怎么出名的古代书法家!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呈潜溪,又号玄真子,祖居浙江金华,曾因擅长文学得到朱元璋重用。官至翰林学士。宋濂祖孙三人都工书法。宋濂小楷端正,草书龙盘凤舞,列为明代“草圣”;次子宋遂,小篆列明代第一,今故宫博物馆藏有他的行草《敬覆贴》。

  宋濂早年师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少负文名。他幼时家贫好学,6岁读书,每天记诵2000多字文章,9岁能赋诗,有神童之称。宋濂刻苦攻读儒家经典,精研佛经,学有所成,担任东明山白麟溪讲舍的教席。元至正时,荐授翰林院编修,入龙门山著书。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宋濂结束平民生涯,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文学侍从之臣。他任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主修《元史》,后任侍讲学士,承旨知制诰,明太祖朱元璋对他恩礼备至。宋濂在陪伴君王18年后宋濂推崇宗经。认为只有孔子之文“才称之为文”,“六籍之外当以孟子为宗,韩子次之,欧阳子又次之”(《文原》,对于违背“温柔敦厚”传统的文章一律采取否定态度。他擅长散文创作,尤以传记文成就突出。代表作《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文章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宋濂善于抓住一些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并通过个性化语言的运用刻划人物,艺术成就较高。他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楔诗序》、《环翠亭记》等。

  宋濂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作为一代文学、史学泰斗式的人物宋濂,也培育了一批人才,如方孝孺等。


参见历史词条:https://www.zupu.cn/citiao

明朝的书法家宋濂简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