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历史视角看淮北城市建设的“变”与“不变”

2023-07-26 12:41 作者:中国碳谷-绿金淮北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本文(有删减)转自微信公众号《淮北史志》如有侵权请联系UP,并进行删除

建市前城市建设的历史之“变”


1.石山孜原始社会文化遗存。石山孜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距今约7000年,是目前淮北地区发现时代较早的史前文化遗存之一,石山孜遗址具有面积大、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出土器物特征明显的特点。我们之所以把它称之为“城”,因为通过发掘发现,房屋建筑的构筑方法是在地面上挖基砌墙,以红烧土铺垫室内地面,有别于北方文化遗存半地穴建筑,建造技术比较先进。而且有水井、道路和排水系统。

(UP注:石山孜位于现在烈山区境内)


2. 商周的相城。淮北曾在商早期为国都称相邑。商朝初建时亳为都,距淮北120公里,商朝国都迁移频繁。昭明又传位于相土,在他的治理下,商族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据传,相土率领其部落驾驶着自己发明的马车,一路风尘向东行进。路途中被葱茏叠翠的古相山所吸引,于是便在这里夯土围城,定居于相山脚下,并聚落城邑,组成氏族方国相国,以相命名古都为相邑,邑之主山名曰相山。后人为纪念相土来居,便把此地命名为相城、相山。所以今天的淮北市因这一段历史渊源,故又别名相城。


3. 春秋宋共公的“城”。春秋时期宋共公瑕迁都于此。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当时古相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形状呈方形缺角,东起长山路内侧,西至濉溪路,北起民生巷,南至火车站南500米,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2000米;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北部,伯姬黄堂基所在处。东起闸河路,西至新华巷,南至古城路,东西长约500米,南北约700米。原市第二中学驻地为宋宫所在地。



4. 汉代沛王的“城”。沛国:国都相县,在淮北市相山区,领21县。包含了现在的萧县、永城、固镇、怀远等地。刘辅在位41年,相县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60年淮北建市之初,从城墙残留部分,还可看清为夯土筑成,底部宽60—70米,高7—8米。还能看到古相城内外城墙的遗迹和“千秋万岁”瓦片等遗物。后古迹普查时,仍可看清夯土筑成的城墙残留部分。相城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以后各朝代的石器、玉器、金银器、铜货币、铜器、短箭、钢锭、陶瓷器、石雕以及秦砖汉瓦等。


从历史视角看淮北城市建设的“变”与“不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