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在抖音上消失的黑化家族里,找到了当年杀马特的影子

2020-08-29 08:23 作者:情报姬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情报姬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审核丨流年如墨 文丨崔里命

排版丨雪花 封面丨雪花

滤镜突然变灰,小伙子、小姑娘开始抱头大叫、张牙舞爪——别害怕,不是什么恐怖剧情,只是他们很有可能要黑化了。

黑化原本是ACGN文化中的一种萌属性,指人物因为某种契机性格剧变。比如《东京喰种》的金木研,就在百般折磨后黑化成了一个狠角色。

再比如《寒蝉鸣泣之时》的龙宫礼奈,因为家庭的不和谐,黑化后经常拿着一把大柴刀。

还有《罪恶王冠》里的樱满集,背负“王的宿命”却拒绝使用这股力量,最后因为青梅竹马校条祭的死,开始变得冷酷无情,从此走上了黑化之路。

但不知为何,“黑化”这词,近来却硬生生被一群小学生们给玩坏了。

  黑化家族的由来  

据新榜数据统计,截止18年年底,抖音名称带有“黑化”的账号至少有4331个,总粉丝数累计达2406万,单个账号粉丝数最高达34.6万。

这个总数不算多,但如狗皮膏药般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撺掇的组织,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黑化家族。

没人知道这些的团体是如何出现的。但根据传说,是有一位小学生在被亲妈批评之后的当晚做了个噩梦,随即受到启发,黑化家族由此而生。

当然,事实已经无法考证,但只要知道,这些黑化家族曾经在某个时间段突然诞生、突然火爆,还被人肆意嘲讽,就够了。

与动漫中的黑化不同,黑化家族的黑化,其诱因往往不是什么深仇大恨的背叛、好友的生离死别,相反倒是一些太随便的挫折,以至于分不清究竟是不是反串黑。

比如语文只考了99.5分,与自己的预期有落差,所以需要发泄。

再比如生理排泄到一半,排泄物断掉了,也要黑化。

有的是遭到闺蜜背叛,顺便打一波加入黑化家族的广告。

还有另外一群人就是说不出来什么原因,总之觉得很酷,跟着黑化就对了。

(物理层面的黑化,着实让人想不到。)

最初,黑化家族的出现方式还没有那么成熟,通常伴随着动漫人物与一段看似辛酸实则中二的文案:

而流传最广的,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小时候喜欢粉色,长大后喜欢黑色;小时候喜欢山茶花,长大后喜欢彼岸花。”等似乎意味深长的金句。

而在宣布了黑化之后,黑化家族的成员们也非常容易辨认,比如头像统一以黑色打底,昵称通常有伴随“已黑化”仨字,像是对大众不明白他们背后伤痛的挑衅。

当然,大家族也有大家族的烦恼,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要注入新鲜血液。所以,黑化家族的豪杰们广撒英雄帖,只为求得人才的回眸。

但具体要怎么加入,还是“烦请私聊”。

想要加入这些家族也不难,只要找到内部成员,表示自己的诚恳,再念上几句有那内味儿的台词,譬如以“有一种花,叫彼岸花。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有一种水,叫忘情水”作为敲门砖,通过考验后,再加上“已黑化”三字即可。

而家族自然也会有家族的规矩。

最开始黑化家族纪律严明,不允许成员露脸。如果露脸了,那就是“丢人了”的行为,需要公开道歉。

但随着人数的急速增长,黑化家族在管理上显然没法如最初那样井井有条——是的,他们开始露脸了。

最经典的莫过于这位“小可爱”:

就这短短的一分钟不到的视频里,她的表情就囊括了人的一生——迷惘、痛苦、便秘、似笑非笑…

中途黑白滤镜的转变,加上看嘴型就能知道的“一袋油”BGM,使得一位备受折磨又撕心裂肺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不仅是正在读小学的学生受此影响,就连换牙期的孩子,都忍不住要来一次“我叫安其拉”:

就连因为石头剪刀布输给了恶魔的天使,也出来插一脚:

“从此天使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消失得这么随意,我有正当理由怀疑你是假天使)

很可惜,这个日渐庞大又复杂的群体,最终因为各自的喜好和性格的不同,分化为了包括黑化、哈利、樱花、冰淇淋、电玩等等,名字十分具象化的十几个家族。

其中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两大家族,非黑化和哈莉莫属了。

哈莉族与最初黑化族已经有很大不同,她们以模仿小丑女哈莉·奎茵作为家族文化,言行举止无限朝她靠近:

他们有着一句著名口号,“踏平白雪烧死书包”。这种不可一世又无法实现的目标,看来深受哈莉·奎茵的影响。

而都说王者之间必有一战,黑化家族们也不能免俗。

他们battle方式,也非常因吹斯挺。

比如哈莉家族的成员,会在卫生纸写上两大家族的名字,在“哈莉”的纸面上稍作停留后,立马将写着“黑化”的卫生纸揉成一团,火速丢进垃圾桶。

还有用考试选对错的方式,在“哈莉”即将连线“丑死了”的瞬间来个大转弯。

黑化家族的反击手段则更“高年级”一点,会以函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曲线走势图:

这种斗争无法分出胜负后,他们也会相对转变策略,来场“面对面”的线上对喷:

当然,吃瓜群众永远猜不透他们在想什么,比如说在斗争愈演愈烈时的下一秒,又冷不丁地宣布和好:

还有成员特意写了一部关于黑化副族长和哈莉族长的爱情小说,以示友好。

不过随着这些黑化家族被大量曝光,一些抱着观猴心态的吃瓜群众,一股脑涌进他们的内部群体进行二次创作,有的当反串黑,有的则卧底进他们的QQ群,搜集素材写文章。

另外一群年纪小的学生,由于不满“小学生”被污名化,创建了反黑组,矛头直指黑化家族,以卧底QQ群的手段,进行爆吧式的报复。

很可惜,由于短视频平台的整改,这些原本的黑化家族不见了,只有取乐黑化家族的“大人”们仍旧活跃。

现如今再搜索“黑化家族”,只剩下满屏的调侃和尴尬的二次创作。

说实话,他们的消失,就如同当初被时代抛弃的杀马特家族一样,成为了众人揶揄的对象。

  曾经的杀马特家族  

随着“要先富,先修路”的口号越来越响,网吧这个模式从城市下沉,进入了城镇二次元的结构。

从那时起,外面的世界与小镇青年的距离只相差一根网线,而亲人早早出去打工、无人关心的乡镇青年们,终于可以在网络上互诉衷肠了。

从此,杀马特有了传播的土壤。

随着时间的流逝,面对现实的抉择,青年们走上父辈的老路,向城市迁徙,寻找体面的工作机会。

面对城市的钢筋围城、前沿的潮流氛围,杀马特们着迷又亦步亦趋地跟随,回头再看到自己满身的乡土气息,心里产生了严重的落差和自卑感。

加上受到欧美、日韩音乐表演形式的冲击,他们为获得认可,开始了自己的时尚之路。但受限于文化水平,最终表现出不伦不类的时尚风格。

自此,杀马特取代非主流,成为了时代下另类的审美异端。

他们顶着夸张的爆炸头,画着哥特式惊悚的妆容,穿着并不合身的紧身牛仔裤,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或是狭窄的网吧里、工厂的流水线上。

但杀马特张扬的自我意识,还是招致了主流社会的不理解,而面对这种不理解,也使得杀马特群亟需寻找一种集体认同感。

满屏的火星文,“想哭的夜晚,抬头45度仰望星空”成为了他们的身份名片。

他们发泄着自己的负面情绪,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爱情观,无一例外都是痛苦的基调。

归根究底,他们在城市中迷失,害怕被人瞧不起,想通过这种奇异的装扮,来获取其他人的认同和注意,但却一次又一次的撞壁。这些夸张的、黑底红字的文字宣泄,也是他们的现实的反映。

随着杀马特群体的扩张,关于他们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但无一例外,伴随他们的都是“土气”、“低俗”、“廉价”等不太好听的代名词,被嘲笑对他们来说,也等于家常便饭。

这种不满也转变成“报复”行动。大量的杀马特群被黑,贴吧和论坛也涌进了大量不堪入目的帖子。

有的杀马特被打:

甚至还遭到人肉。

时代进步很快,根本不给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青年一点准备时间。他们逐步消失在互联网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城市青年嘲讽、揶揄、调侃的对象。

早年前的杀马特,有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杀马特是视觉巅峰,如果非主流想发展,就必然被吞没。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杀马特”们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只是他们换了一身行头,前阵子是将头发染成彩色锅盖头、身穿豆豆鞋的精神小伙儿,现在是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内心世界的黑化家族。

说到底,他们这群人,只是不甘心自己在主流社会中的失语,通过某种靠近时代的方式,努力构建自己的集体身份。


黑化家族与杀马特家族的相同点很多,都是自我尊严意识觉醒的产物。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经历的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历史是个循环,类似这样的边缘亚文化,说不定以后还会以别的新形式出现。所以,无需过度调侃,谁以前还不是个“杀马特”呢?

参考资料:

“杀马特”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https://wenku.baidu.com/view/ad7d014bbd64783e08122b44.html

杀马特帝国的陷落,何尝不是一曲时代悲歌

https://mp.weixin.qq.com/s/Goy3s_ngPW7E0tMZmnmQdA


---  End  ---

 要是觉得文章还不错 就戳这里关注我们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一键关注我们哦↓↓↓





我在抖音上消失的黑化家族里,找到了当年杀马特的影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