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人间世》(六):用人之道
世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面对不同的事物,我们需要不同的评判标准。对于人才也是一样,一个很有成就的人,在另外的环境中却不一定杰出,而把一个看似无用的人摆在合适的地方也许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业绩。《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被楚将子发招到麾下。许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偷竟然被他尊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这时候“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有句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不然,因为世上没有百无一用的人。人各有所长,也有所短。一个团队总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逊色,再无能的人总有一方面比他人出色。高明的领导人都会在平日不断地观察,留意每个人的动态,从而发现人才,使得人尽其才,尽量避免人才浪费。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接下来庄子又讲了一个关于支离疏者的故事。有个名叫支离疏的畸形人,下巴深陷隐藏在肚脐的位置,双肩耸起高过头顶,后脑下的发髻指向天空,五官的出口也都朝向天空,两条大腿生在胸肋处。他给人缝衣浆洗,足够自己糊口度日;替人筛糠簸米,足可养活十口人。国君征募勇士时,支离疏捋袖扬臂在人们面前摇来晃去;国家兴征大规模的劳役,支离疏因身体残疾而免除征用;国君向病弱残疾的人赈济米粟,支离疏领得三钟粮食十捆柴薪。像支离疏这样身体残缺的人,还足以养活自己,终享天年,何况德行残缺不全的人呢!庄子给人起名字很有特点,直接从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其人的特点。“支离”就是支离破碎的支离,意思也差不多,人的身体都支离破碎了,自然是属于身体残疾的人了。“疏”有学者认为应该解释为分散的意思,也有学者认为是此人的名字叫疏。我同意前一种说法。都已经支离破碎了还怎么能称之为人呢?在支离破碎的再重新整合在一起,只不过位置放的不对,才成了现在这么一种状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目前看来是倒霉的事,事后却可能转化为幸运的契机。若随时以乐观的心态对人对事,好运就会接连到来;反之,以消极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坏事将挥之不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剧烈的台风即将到来的时候,有位乞丐父亲和儿子谈论着这场天灾。儿子说:“爸爸,很多房子会被水淹掉的。”父亲说:“嗯,不光是房屋,衣服、车子也会被水冲走的。”“还好,我们没房子,也没有别的东西,所以也就不必为洪水会冲走这些而担心了。”多点童心,少些世故。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到不见得是好事,失去也不见得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而复得,焉知非祸。接下来的这则事故是孔子到楚国后,遇到楚狂接舆时发生的,也有可能楚狂接舆是故意来找孔子的。也许这是仅有的一次孔子与楚狂接舆的接触。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来到孔子的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为什么来到这道德衰败的世间!未来的时日不可期待,过去的岁月无可挽回。天下太平安定,圣人便成就了德行事业;天下动荡离乱,圣人于是降生了。当今时代,仅求免遭刑辱。幸福轻于羽毛,不要用智慧去承担道义;祸患比大地还深重,不知道如何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世人面前宣扬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走!这是自我迷失啊,遍地荆棘,但愿不要妨碍我行走!曲折不平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山上的树木因材质可用而被砍伐,油脂因为可燃烧照明而被取来熔煎。桂树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漆树因为可用,所以遭受刀斧削割。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大用。

传说有个鹤发童颜的老翁到老子门前向他讨教:“我今年一百零六岁了。从小到大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四舍屋宇却栖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我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能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你说,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微然一笑,吩咐府尹找来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然后放在老翁面前,请他选择其一。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老子抚须笑问缘由。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老子又问老翁:“那么石头和砖头那个寿命长呢?”老翁说:“当然是石头。”老子释然而笑:“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选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选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这篇文章的最后,庄子再次强调了理解无用之用的重要性。生长在山上的那些树木之所以招致砍伐,都是自找的,谁让他们的材质用途广泛。油脂为什么会被熔煎殆尽,谁让它们能燃起烛火照明取暖。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漆可用于器物,其树才会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END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蓦然回首,邂逅经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