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初三一模物理试卷真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
1. 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帕斯卡 D.牛顿
2. 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密度计 B.液位计 C.吸尘器 D.抽水机
3. 影响某导体电流大小的物理量是
A.电荷量 B.通电时间 C.质量 D.电压
4. 一包医用口罩(10只装)的质量约为
A.0.03千克 B.3千克 C.30千克 D.300千克
5. 以下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载重卡车有很多车轮 B.书包背带较宽
C.针尖做得很尖锐 D.铁轨铺在枕木上
6. 有一轻质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10牛重的水。若将重为5牛的物块浸入水中(水不溢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3牛,则放入物块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A.一定为10牛 B.一定为15牛 C.可能为12牛 D.可能为13牛
7.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等的甲、乙导体串联在电路中,若甲导体两端的电压大于乙导体两端的电压,则关于甲、乙的横截面积S甲、S乙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S甲一定小于S乙 B.S甲可能等于S乙
C.S甲一定大于S乙 D.S甲可能小于S乙
二、填空题(共34分)
1. 上海地区家用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1) 伏。电视机与电冰箱是 (2) 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当家中开启的用电器增加时,电路中的 (3) 变大(选填“总电压”、“总电阻”或“总电流”)。
2. 压强是表示 (4) 的物理量。某初中生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3×104帕,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约为 (5) 牛;当他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6)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 质量为1.8千克的实心冰块,其体积为 (7) 米3,若冰块完全熔化成水,则水的质量为 (8) 千克,水的体积为 (9) 米3。(ρ冰=0.9×103 千克/米 3)
4.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伏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0) 库,导体的电阻为 (11) 欧。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为6伏时,导体的电阻为 (12) 欧。
1. 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20) ;如图7所示,用电子天平测质量,测量前,将量筒置于电子天平的中央,完成电子天平的“ (21) ”操作。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电路连接时,电流从电流表 (22) 接线柱流入;实验数据记录完成后,断开开关,拆除电路, (23) 实验器材。
小明认为“绘制U-I图线只需要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这组数据在U-I图中对应的点和原点连成直线,就是该导体的U-I图线”。你是否赞同小明的观点,理由是: (28) 。
② 在绘制U-I图线时,小红想:“为什么实验获得的三组数据对应的三个点要用直线连接,而不是曲线呢?”解决小红疑惑的方法是 (29) 。
③ 该小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十九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由于缺少资料,并且没有稳定的电源,也没有较精确的测量电流强度的仪器,致使探索电流规律的工作十分艰难。期间欧姆自己设计电流扭秤,经历了不少坎坷,但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终于获得成功。”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0) 。







公众号同步发布,更多请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