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财富逻辑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T5EIo6eXSerUrQE4GpW-w?pwd=r9m1
提取码:r9m1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到以下诸多现象:
为什么火车站、机场等地基本部是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品牌连锁店?
为什么一瓶标牌的茅台能卖几千元,而一瓶散装的茅台只卖三百元?
为什么特斯拉敢公开专利而不怕竞争对手学了去?
为什么说国美、苏宁注定转型难成功?
在已经有淘宝、京东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快速成长?
人工智能将给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改变?
只要你细心留意,就可发现生活中万事万物皆信息
《信息时代的财富逻辑(插图版)》从信息的角度,解读了生产、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现象和行为背后存在的逻辑,分析了信息产业中的一些独特事例以及信息技术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财富的形成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信拿起《信息时代的财富逻辑(插图版)》的你,一定能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经济学常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一个时代也就有一个时代的财富逻辑。
连锁经营的灵魂是标准化,核心是解决信息问题、信任问题。品牌传递了关于商品品质的信息。品牌的美誉度越高,其质量就越是稳定可靠。
大数据杀熟的说法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信息有巨大的价值,拥有信息的一方会向缺乏信息的一方攫取信息租金。智能机器的采用绝不只是会提高企业的利润和企业主的收入,也会提高在岗工人的工资。
李子柒生产的不是产品,而是流量;赚的不是产品的钱,而是流量的钱。
数字化大大降低了搜寻成本(交易费用),更有效地匹配了供需双方,从而提高了交易效率,扩大了交易范围。
作者简介
谢作诗,四川剑阁人,经济学博士、教授。著有《通往真相之路:重塑经济学基础》《麻辣烫经济学:经济学通识二十一讲》《宏观经济学新论》《如何讲好“生活中的经济学”》《人人都是“资本家”》《没有市场失灵这回事》《贸易是战争的替代》。一个坚守学术理念的人,一个把经济学从黑板引向现实的人,一个在经济学上有诸多创见的人。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从信息看世界
明星为何挣大钱?
商业中的类聚
连锁经营的灵魂
广告中的经济学
魅力无限的商标
如何让人相信你?
定价的核心是信息
浪费多因信息少
谁强谁弱非分明
只有欺骗才是假
第二章 信息产业探秘
是整合不是捆绑
羊毛出在猪身上?
大数据杀熟错了吗?
套餐定价的逻辑
这不是恶性竞争
没有这种商业模式
赢者通吃无悖论
拼多多的生存逻辑
人造石油大数据
摩尔定律会过时吗?
第三章 信息改变业态
算法的力量
京东物流的启示
永辉超市的教训
国美为何转型难?
饭店因何干净了?
……
第四章 新兴产业漫谈
第五章 信息经济通论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信息时代的财富逻辑》: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大数据杀熟呢?大数据杀熟真的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了吗?
设想,商家想做一个App平台,需要投入100元,而使用者中有一位高收入消费者、一位低收入消费者,高收入者最高愿意出120元使用,低收入者最高愿意出60元使用。
先考虑不杀熟的情况。这意味着实行统一定价,对任何人都卖一样的价格。比如统一定价80元,那么只有高收入者使用,总消费者剩余为40元,平台利润为20元。
现在考虑杀熟的情况。平台的定价策略是,向高收入者收取100元,向低收入者收取30元。结果是:高低收入者都使用,高收入者获得20元剩余,低收入者获得30元剩余,总消费者剩余为50元,平台获得30元利润。
我们看到:通过大数据杀熟,平台增加了10元利润,在此过程中,高收入者损失了20元,但是低收入者收获了30元,消费者的总利益并没有受损,反而增加了10元。
高收入者受损,低收入者和平台受益,并且收益超过损失,这样的事情应该反对吗?
更何况,高收入者受损只是和不搞大数据杀熟相比而言的。尽管大数据杀熟,但高收入者仍然是受益的,他还是获得了20元的剩余。假如没有互联网平台,那么这位高收入者就得打车去寻找酒店,这个代价远远超过了所谓的20元损失。
看得见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知道你是高收入者后向你索要高价;看不见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向高收入者索要高价的同时,会向低收入者索要低价,给了低收入者交易的机会。通过大数据杀熟,让低收入者也能参与到经济活动中,这就扩大了交易,繁荣了经济。
大数据杀熟使得经济的总利益增加了20元。那么,这利益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来自大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也是生产力。
其实,平台是不会无限提高价格的。平台想赚钱不假,但是最终要成交才能够赚到钱。例如,假如平台向高收入者的要价高于120元,那么就会失去这个客户,反而是损失。事实上,平台报价是不会高于酒店当天的大堂报价的,否则顾客立即就会发现。
所谓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区别定价)。价格歧视在传统商业领域也广泛存在。讲价就是一种价格歧视,愿意花时间讲价的价格就低一点,不愿意花时间讲价的价格就高一些。以前公园卖门票,对本国人卖低价,对外国人卖高价;大学生放假回家,只要手持学生证就可以买到半价票;舞厅里只要求男士买票,女士免票……这些都是价格歧视。
只不过,在传统商业领域里,由于不存在边际成本显著递减和网络效应,商家为了留住顾客,往往给老用户优惠。而互联网经济存在显著的边际成本递减和网络效应,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商家往往给新用户特殊的优惠。例如,为了鼓励人们使用其App,滴滴会给新用户补贴一半的路费。
因此,大数据杀熟的说法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信息有巨大的价值,拥有信息的一方会向缺乏信息的一方攫取信息租金。事实上,互联网经济中给老顾客优惠也是普遍的做法。例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积分越多就可以享受更高的折扣或者可以领取更多的礼品。
假如我们不反对传统领域的价格歧视,那么就不应该反对互联网经济中的大数据杀熟。定价权是企业的产权之一,我们可以从此不买其产品,但不能限制企业卖高价。大数据杀熟是正当的商业行为,是变现数据生产力的过程,它可以使经济的蛋糕变得更大。当然,数据的产权该怎么界定,个人隐私该怎么保护,这是个深奥的话题,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南唐诗人李中在《暮春怀故人》中写道:“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作为日常用语,信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而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则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意味着,万物只要具有稳定性,就必定包含了特定的信息编码。
早晨去农贸市场,你会发现,卖肉的和卖肉的聚集在一起,卖菜的和卖菜的聚集在一起。按说,一个人卖菜,没有其他人竞争多好。但这样做的话,消费者怎么相信你没有卖高价呢?为了取信于消费者,大家就聚集在一起卖。当消费者看到有很多商户都在卖菜时,就大抵会相信商户不大可能卖高价。聚集,本身就是在向消费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不可能卖高价。
求婚的时候,男方一般要向女方送彩礼。为什么有这样的习俗呢?因为在婚恋问题上男女双方的成本不一样。女人会怀孕生孩子,男人却不会。女人一旦怀孕了,不要说养活孩子,连自身生存都可能成问题。也就是说,在婚恋中,女人的成本高,男人的成本低。因此,对于女人来说,就必须认真甄别:这个男人有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孩子?他是真心爱自己还是仅图一时之欢?可是,男人有没有挣钱的能力、是不是真心爱自己,并不显而易见。收彩礼,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男方通过送彩礼可以告诉对方:一、我有能力挣钱养活你和孩子;二、我是真心爱你的,毕竟言论没有成本,行为却有代价。雄孔雀长着一个大大的尾巴,也是在向雌孔雀传递信息:你看,我拖着这么大一个尾巴,还能活得好好的,可见我基因好、身体强壮。
董明珠高调宣布,格力空调6年免费维修,这是强有力的信息传递:格力产品的质量是过硬的。拼多多上的东西鱼目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