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小孩感染「食脑虫」,什么情况会感染?
为了减少大家的焦虑,我尽可能介绍一下什么情况会感染、如何预防、什么症状可能已经感染、如何治疗等等大家关心的「食脑虫」相关内容。
最近有位小朋友旅游途中不幸感染罕见的「食脑虫」,导致脑膜炎,因为是6月9日出现的症状,考虑到此前还有几天的潜伏期,估计到今天已经感染接近20天,目前的情况很糟糕。
我不是经常推荐大家洗鼻漱口缓解新冠吗,阿米巴原虫确实有可能通过洗鼻感染人类,为了确认其中的风险,我还真的了解过这个食脑虫。咱们从头说。
简介
首先「食脑虫」是大家可能都听过的「阿米巴原虫」。 但并不是只要感染阿米巴原虫都会导致脑膜炎,一般肠胃或者眼睛感染阿米巴原虫,比较好处理。 只有阿米巴原虫进入鼻腔,才会有小概率直接进入颅脑内部,导致脑膜炎,而且非常难治愈。
·
阿米巴原虫作为「食脑虫」其实本身并不喜欢吃大脑,只是因为机缘巧合情况下进入了颅内,除了大脑没有其他可以吃了。又因为伤害大脑激发了人体免疫系统,所以导致了严重的脑膜炎,最终死亡原因是脑肿胀导致脑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后脑死亡。
容易混淆的是,「阿米巴原虫」有多个分支,其中比较容易致病的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 fowleri)」和「巴氏阿米巴(Balamuthia mandrillaris)」,也称「狒狒(山魈)阿米巴原虫」。严格来说前者不是真正的阿米巴原虫,后面会提到。
·
巴氏阿米巴导致「肉芽肿性阿米巴脑膜炎(GAE)」,也就是本次事件中的小朋友得的病,虽然死亡率仍然很高,但是也有较多治愈案例。最危险的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会导致「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PAM)」。死亡率据说高达98%,而且发病到死亡的病程可能非常短,甚至我国目前还没有在死亡前确诊的案例。
·
病例较多的美国近四十年也只有3名小孩治愈的案例,其中1位还有严重的后遗症。全世界发病数200左右,只有个位数治愈。
·
什么情况会感染
要知道什么情况会感染,先要知道阿米巴原虫的生活习性,才知道什么地方有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原虫喜热,25°C开始繁殖,42°C繁殖速度最快,可以在高达46°C的水中生存。无法耐受高渗透压环境。
·
因此,一般只会在淡水中发现阿米巴原虫,海水中几乎没有,也有在沙土中发现过。
·
根据我检索的感染案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让阿米巴原虫进入鼻腔,导致感染:
夏天在淡水中游泳,占绝大部分;
温泉或者卫生条件差的澡堂泡澡,出现过聚集性感染;
使用不洁的水洗鼻,常发生于美国;
日常行为中不慎让含有原虫的污水进入鼻腔(极少),比如我国有工地上浇水打扫卫生,不慎被感染的案例
·
其实从这些感染案例中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猜测
阿米巴进入鼻腔就并不一定感染,因为只有在温泉或者澡堂这样接近阿米巴原虫繁殖最佳条件的水体中才发生聚集性感染,这或许是水体中阿米巴原虫数量过高导致的,其他感染案例的同行者往往不会感染。考虑到阿米巴原虫是通过鼻腔筛板进入颅脑,可能是感染者鼻腔本身存在伤口。
有数据现实往往5-14岁的小孩易感阿米巴原虫,有观点认为是孩子发育期间的鼻腔结构让阿米巴原虫更容易侵入颅脑导致。
另外提一句,感染阿米巴原虫导致的脑膜炎几乎不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如何预防
其实很简单,尽可能保证接触的水体是干净的,比如
去消毒合格的泳池游泳
使用洁净的水洗鼻
如果一定要去野外淡水中游泳,使用鼻夹,切勿搅动水底泥沙
·
这里详细说一说洗鼻的事,毕竟我天天把洗鼻缓解新冠症状挂嘴边。
消灭阿米巴原虫的主要方法是:消毒、高温、过滤。
·
首先,许多信息来自于国外,与我们的国情不同。大家可以放心的是,给排水的朋友表示过,咱们国家的自来水消毒标准完全达到消杀阿米巴的标准,包括各位家中水龙头放出来的自来水的余氯含量,都是能保证无阿米巴原虫的。
·
美国报告许多洗鼻导致感染的案例,是因为美国个别地区的饮用水水质非常糟糕,令人头秃(物理)。留学生应该比较熟悉,部分地区都是直接买瓶装水喝。
·
我国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停水后最初那部分冲洗管道的水、一些建筑的二次供水是否卫生达标、个别建筑内是否真的使用自来水而不是自己打的井水。
·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我的所有文章都建议大家使用保证干净的水来洗鼻。比如消毒合格的自来水、加热冷却后的温开水,或者使用家用净水器净化后的水。
·
因为虽然阿米巴喜热,但是仍然扛不住100℃的高温。其次,阿米巴原虫的尺寸普遍在5μm以上,目前市售的各种饮用水净化器至少都能过滤掉≥1μm的杂质,所以净化过的水完全不用担心。还有,使用洗鼻盐增加液体的渗透压,也能一定程度避免阿米巴原虫感染。
·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这里特指鼻腔感染阿米巴原虫后的脑膜炎症状。令人遗憾的是感染后的症状非常普通,比如鼻塞、咽喉痛、发烧、头痛,倒是和新冠挺像的,所以非常容易误诊而耽误治疗。
·
稍微有特异性的初期症状是嗜睡和嗅觉异常,后期症状是典型的脑膜炎症状比如颈项僵直
所以真正导致阿米巴脑膜炎死亡率高的原因还是无法早期确诊,对症用药。比如本次小孩感染的时间中,一开始怀疑川崎病。等到确诊阿米巴原虫脑膜炎时,已经出现症状超过14天,要知道一般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的整个病程可能也就15-20天。
·
而且确诊难这个问题在我国更显著,因为我们的供水消杀标准比较高,执行比较好,相比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我国感染阿米巴原虫脑膜炎的案例少之又少,所以许多一线医务工作者很难将发热头痛等症状第一时间与这种罕见病联系起来。就像这次一样,等确诊的时候,已经很难挽回了。
·
不过,好在阿米巴脑膜炎的发病率太低,大家日常生活几乎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不像隔壁1个月感染10亿的大魔王。。。
·
如何治疗
我不是专业的,我只说我了解到的信息。 首先,阿米巴脑膜炎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原虫激发免疫反应,导致颅内压上升后脑肿胀破坏脑干结构导致的脑死亡。
·
阿米巴原虫大小超过许多免疫细胞,而且有丰富的技巧应对免疫。所以阿米巴原虫一旦入脑免疫系统其实没有很好的办法对付原虫,反而会因为各种免疫反应引起颅内压升高,包括发烧等免疫机制反而为阿米巴繁殖提供更好的环境。
·
所以可以使用激素抑制免疫,再使用药物甚至更激进的手段降低颅内压。两者可以延长治疗的时间窗口。
·
接下来的主要目标是清除原虫,就像我说缓解新冠症状的时候强调清除病毒是关键一样。
·
前面提到,阿米巴原虫有多个种类,其中巴氏阿米巴导致肉芽肿性阿米巴脑膜炎(GAE)。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导致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PAM)。
·
因为福氏耐格里具有许多线粒体,区别于一般兼性厌氧的阿米巴原虫,所以在技术上福氏耐格里虫不被归类为变形虫。个人猜测,这与两种阿米巴虫导致的不同脑膜炎的用药选择不同有潜在的联系。
·
首先,两种阿米巴原虫都有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咪康唑、利福平、阿奇霉素等对付真核生物的常规抗生素。
·
不过作为外行来说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没有推荐使用甲硝唑的,按理说这不是对付阿米巴原虫的典型药物吗?而且甲硝唑应该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吧?相关专业的朋友可以帮我解答一下。
·
另外,近些年两种脑膜炎都出现了新的药物。2013年,美国有两例使用米替福辛成功治疗福氏耐格里导致的原发性脑膜炎的病例。在此之前35年美国没有一例治愈案例。
·
特别的,12岁的女孩同时接受了低温辅助治疗,因为前面介绍了阿米巴原虫喜热,低温会抑制繁殖,也能缓解脑肿胀。所以小女孩几乎没有后遗症,而同样使用米替福辛却没有低温辅助治疗的8岁男孩却有永久神经损伤。 当然,这两个治愈案例都归结于在发病后30小时内确诊,个人认为一般情况下不太现实。
·
至于巴氏阿米巴,也就是本次事件中小孩感染的「狒狒阿米巴」,则在近些年通过2177种药物中筛选出潜在有效的硝基喹啉,并最终出现治愈案例。
#食脑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