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头记(红楼梦)多版本汇籍(1)

2023-02-27 10:53 作者:bili_59098913534  | 我要投稿


前言

 

石头记(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版本众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为脂批本,因以批言者脂砚斋而得名。此为初始版本,目前面世的有十余种,都为手抄本,但都不全,其中相对完整的庚辰本,也只存有七十八回,缺64和67回。

其二为程高本,是书商程伟元和编纂者高鹗在当时留存的手抄本的基础上删改并添加后四十回而成,并于乾隆年间印刷出版,先发行的版本称程甲本,后续又删改发行了一版,称程乙本。

红楼梦于嘉庆年间以后开始陆续被各地查禁,所以光绪年间有书商以程甲本为底本,更改名称为金玉缘,然后再度出版,但文字与程高本有差异。这个版本在晚清收到文人热烈追捧,从而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红楼梦版本。直到民国时期,程乙本才重新被发掘成为主流,以至于到今日,仍然拥有大量的追随者,和脂批本平分秋色。

本合籍将以庚辰本为底本,辅之甲戌本、蒙府本、俄藏本等脂批本、以及程乙本和金玉缘前八十回的内容。诸版本差异较大或有意思的部分将括列显示,相关脂批以及当时清代文人一些评语也将列入。每回原文后,还有个人的一些心得。

 

以下正文:

 

程乙本引言

 

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夥,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樱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一、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一、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一、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一、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巨卿赏鉴,但创始刷印,卷帙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评点。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

一、向来奇书小说,题序署名,多出名家。是书开卷略志数语,非云弁首,实因残缺有年,一旦颠末毕具,大快人心,欣然题名,聊以记成书之幸。

一、是书刷印,原为同好传玩起见,后因坊间再四乞兑,爰公议定值,以备工料之费,非谓奇货可居也。

壬子花朝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

 

甲戌本:凡例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甲戌本: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蒙侧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

 

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甲戌本:亦可使闺阁昭传,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甲戌本:此句无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甲戌侧批:自站地步●自首荒唐,妙!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戌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甲戌侧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程乙本、金玉缘: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作者自己形容。说说笑笑来至石下,席地而坐长谈,见甲戌本: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甲戌侧批: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心肝,可笑可恨之极。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甲戌侧批: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甲戌侧批:岂敢岂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甲戌侧批:煅炼过尚与人踮脚,不学者又当如何?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甲戌侧批:妙!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债乎?近之赖债者来看此句。所谓游戏笔墨也。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甲戌侧批:明点“幻”字。好!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甲戌侧批:奇诡险怪之文,有如髯苏《石钟》《赤壁》用幻处。【程乙本、金玉缘: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甲戌侧批:自愧之语。●蒙双行夹批:世上人原自据看得见处为凭。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甲戌侧批:好极!今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见此大不欢喜。须得再镌上数字,陈其泰:调侃不小。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甲戌侧批: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甲戌侧批: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甲戌侧批: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甲戌侧批: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甲戌侧批: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甲戌侧批: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甲戌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去也。聊供阅者一笑。

 

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甲戌侧批:可知若果有奇贵之处,自己亦不知者。若自以奇贵而居,究竟是无真奇贵之人。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程乙本、金玉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

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甲戌侧批:“或”字谦得好。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甲戌侧批:若用此套者,胸中必无好文字,手中断无新笔墨。却反失落无考。甲戌侧批:据余说,却大有考证。●蒙侧批:妙在“无考”。

程乙本、金玉缘:无此段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甲戌侧批:先驳得妙。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甲戌侧批:将世人欲驳之腐言预先代人驳尽。妙!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甲戌侧批:所以答得好。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甲戌侧批:先批其大端。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蒙侧批:放笔以情趣世人,并评倒多少传奇。文气淋漓,字句切实。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甲戌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甲戌眉批: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巢臼 。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甲戌眉批:斯亦太过。

 

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甲戌侧批:转得更好。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甲戌侧批:余代空空道人答曰:“不独破愁醒盹,且有大益。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甲戌侧批:本名。再检阅一遍,甲戌侧批: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甲戌侧批:亦断不可少。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甲戌侧批:要紧句。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程乙本、金玉缘: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甲戌侧批:要紧句。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甲戌侧批:要紧句。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甲戌本: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甲戌本: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甲戌本:按那石上书云:】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侧批:是金陵。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甲戌侧批: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甲戌侧批:开口先云势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街,街内有个仁清甲戌侧批:又言人情,总为士隐火后伏笔。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甲戌侧批:世路宽平者甚少。亦凿。人皆呼作葫芦甲戌侧批: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庙。蒙侧批:画的虽不依样,却是葫芦。庙旁住着一家乡宦,甲戌侧批: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姓甄,甲戌眉批: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甲戌侧批:废。字士隐。甲戌侧批:托言将真事隐去也。嫡妻封甲戌侧批:风。因风俗来。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甲戌侧批:八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甲戌侧批: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

 

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甲戌侧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蒙侧批:伏笔。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甲戌侧批:所谓“美中不足”也。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甲戌本、蒙府本、俄藏本、程乙本、金玉缘:莲甲戌侧批:设云“应怜”也。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甲戌侧批:热日无多。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甲戌侧批:是方从青埂峰袖石而来也,接得无痕。且行且谈。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张新之:三字起的突兀,为梦幻中第一言。通部人无非放心者,无非不放心者。故后文宝玉以此三字告黛玉以结此案。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蒙侧批:苦恼是“造劫历世”,又不能不“造劫历世”,悲夫!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眉批: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甲戌侧批:点“红”字。甲戌侧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程乙本、金玉缘: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甲戌侧批: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程乙本、金玉缘: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侧批:点题处,清雅。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甲戌侧批:总悔轻举妄动之意。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甲戌侧批:点“幻”字。缘,已在警幻甲戌侧批: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程乙本、金玉缘: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东观阁:下泪之说甚奇,然天下情至不可解处,非下泪不足以极其缠绵固结之情也。卷中林黛玉自是可人,泪一日不下,则黛玉尚在,泪既干枯,黛玉亦物化矣。也偿还得过他了。”甲戌侧批: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甲戌眉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蒙侧批: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甲戌侧批: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陪他们去了结此案。程乙本、金玉缘: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这石正该下世,我特地将他仍带到警幻仙子案前,给他挂了号,同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蒙侧批:作想得奇!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蒙侧批:所以别致。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程乙本、金玉缘: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蒙侧批:”度脱“,请问是幻不是幻?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蒙侧批:幻中幻,何不可幻?情中情,谁又无情?不觉僧道亦入幻中矣。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甲戌侧批: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

 

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程乙本:元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程乙本:元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甲戌侧批:凡三四次始出明玉形,隐屈之至。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甲戌侧批:又点“幻”字,云书已入幻境矣。●蒙侧批:幻中言幻,何等法门。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甲戌侧批:四字可思。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蒙双行夹批:无极太极之轮转,色空之相生,四季之随行,皆不过如此。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甲戌夹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蒙侧批:真是大警觉大转身。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甲戌侧批:醒得无痕,不落旧套。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甲戌侧批:妙极!若记得,便是俗笔了。

 

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甲戌侧批:所谓“万境都如梦境看”也。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甲戌侧批:此则是幻像。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甲戌侧批:奇怪!所谓情僧也。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东观阁:香菱终身尽此一语。●姚燮:有命无运一语,不特为英莲言,也为全书总提。抱在怀内作甚?”

 

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蒙侧批:如果舍出,则不成幻境矣。行文至此,又不得不有此一语。

 

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甲戌侧批: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菱花空对雪澌澌。甲戌侧批:生不遇时。遇又非偶。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侧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便是烟消火灭时。甲戌侧批:伏后文。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甲戌侧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甲戌侧批:假话。妙!表字时飞,甲戌侧批:实非。妙!别号雨村甲戌侧批: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甲戌侧批:胡诌也。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甲戌侧批:又写一末世男子。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蒙侧批:形容落破诗书子弟,逼真。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蒙侧批:“庙中安身”、“卖字为生”,想是过午不食的了。故士隐常与他交接。甲戌侧批:又夹写士隐实是翰林文苑,非守钱虏也,直灌入“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

 

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与雨村携手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甲戌侧批:”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老爷来拜。”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蒙侧批:世态人情,如闻其声。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程乙本:掐花儿】【金玉缘:掐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甲戌侧批:八字足矣。陈其泰:有一部大情缘文字,先着此一段小小情缘,以作映照。此正世俗之所谓情也。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甲戌眉批: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这是雨村目中,又不与后之人相似。

 

雨村不觉看的呆了。甲戌侧批:今古穷酸色心最重。

 

那甄家丫鬟撷了花程乙本:掐了花儿】【金玉缘:掐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甲戌侧批:是莽操遗容。●甲戌眉批:最可笑世之小说中,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

 

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程乙本: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他定是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每每有意帮助周济他,只是没什么机会。”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甲戌眉批:这方是女儿心中意中正文。又最恨近之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蒙侧批:如此忖度,岂得为无情?

 

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甲戌侧批:今古穷酸皆会替女妇心中取中自己。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蒙侧批:在此处已把种点出。

 

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门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甲戌侧批:写士隐爱才好客。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蒙侧批:也是不得不留心。不独因好色,多半感知音。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金玉缘:眸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程乙本、金玉缘:头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程乙本、金玉缘: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戌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蒙侧批:偏有些脂气。●陈其泰:此二字正映林薛之名。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雨村忙笑道:“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甲戌侧批: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甲戌侧批:是将发之机。

满把程乙本、金玉缘:清光护玉栏。甲戌侧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甲戌侧批:这个“斗”字莫作升斗之斗看,可笑。

 

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甲戌侧批:四字新而含蓄最广,若必指明,则又落套矣。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蒙侧批:”义利“二字,时人故自不识。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甲戌眉批:写士隐如此豪爽,又无一些粘皮带骨之气相,愧杀近之读书假道学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甲戌侧批:写雨村真是个英雄。●蒙侧批:托大处,即遇此等人,又不得太琐细。

 

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甲戌侧批:是宿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甲戌侧批:又周到如此。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甲戌侧批:写雨村真令人爽快。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甲戌侧批:妙!祸起也。此因事而命名。●张新之:书中人名借音者俱类此。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甲戌眉批:喝醒天下父母之痴心。●蒙侧批:天下作子弟的,看了想去。

 

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甲戌侧批:土俗人风。●蒙侧批:交竹滑溜婉转。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程乙本: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蒙双行夹批:风俗。本贯大如州人氏,甲戌眉批:托言大概如此之风俗也。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甲戌侧批: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蒙侧批:大都不过如此。幸而蒙侧批:若非“幸而”,则有不留之意。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甲戌侧批:此等人何多之极。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蒙双行夹批:要写情要写幻境,偏先写出一篇奇人奇境来。

君在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甲戌本、蒙府本、程乙本、金玉缘:堂】【俄藏本:,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戌侧批:总收。●甲戌眉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反认他乡是故乡。甲戌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甲戌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甲戌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蒙双行夹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甲戌侧批:如闻如见。●甲戌眉批:“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蒙侧批:一转念间登彼岸。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甲戌侧批:雨村别来无恙否?可贺可贺。●甲戌眉批: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也。

 

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程乙本:儿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甲戌侧批: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蒙侧批:起初到底有心乎?无心乎?

 

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程乙本、金玉缘:县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蒙侧批:不忘情的先写出头一位来了。

 

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

 

蒙总评:出口神奇,幻中不幻。文势跳跃,情里生情。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

 

评析:

 

一、   脂本和程本的差异。

 

甲、两个版本在本回里就有颠覆性的差异:即补天石(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的关系。程本是把补天石和神瑛侍者混为一谈,而脂本是把两者分开的。

按照两个版本的记叙,来分别理下故事线:

程本:

1、         女娲弃下一块补天石。补天石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2、         补天石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来到警幻仙子处,仙子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

3、         补天石回到了青埂峰,化身通灵宝玉,正当嗟悼之际,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忽然过来,要带它去下凡。原来,绛珠仙草要下凡造历幻缘,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所以特地将它一起下凡,一了此案。

 

被报恩,强制报恩,程本也算开创了中国小说史上独一无二的先河。而补天石一边悲哀,一边逍遥自在的到各处游玩,也如同精神分裂。这个设定就似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一样格格不入。而且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一体的话,在后文情节中还会有矛盾出现,这个等到后文再叙。

 

再来看脂本:

1、         女娲弃下一块补天石。补天石灵性已通,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2、         赤瑕宫神瑛侍者先是灌溉绛珠仙草有恩。后凡心偶炽,要下世为人,绛珠仙草也要跟去,将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3、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偶然经过青埂峰,谈论红尘中的富贵,补天石动了凡心,祈求僧道带它入世。茫茫大士把它变成了通灵宝玉,与神瑛侍者一并入世。

 

脂本的设定显然相较程本就要合理的多,与后文情节也不冲突。

 

乙、脂本和程本在诗文中的差异。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金玉缘:眸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程乙本、金玉缘:头

 

以这首律诗为例,程乙本的韵脚出现了两次头,这个明显是不合规的,所以金玉缘里将第一个头改成了眸,而且玉人头这个用词不是太文雅,没有任何出处典故。脂本的至少中规中矩,玉人楼化自词牌名玉楼人。

所以证明了高鹗不通诗词,连改一字的能力都没有,这也是后四十回中没有诗词的缘故了。

 

丙、儿化音的修改

 

程本本回里增加了几处儿化音。如撷花改成掐花儿,官改成官儿等。高鹗是北方人,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将自己的语言习惯加入到书中,而金玉缘里重又将掐花儿改成了掐花,官儿改成了官,因为金玉缘是在上海出版的,其编纂者肯定也是出自南方,自然也沿用了自己的语言习惯。

 

丁、避讳。

 

程本本回里有两次将玄(机)改成了元(机),是为了避康熙的名讳玄烨。然而甲戌、庚辰、蒙府、俄藏本没有这种情况发生。现存的十多种脂本里,大多数也不避讳玄字,这个就有的推敲了。

按照红学界主流的说法,曹雪芹是曹寅的子孙,而曹寅与康熙关系密切,没有康熙就没有曹家。书商都要避讳,然而曹家子孙写的书竟然不避康熙的讳,那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这里略点一下,后文还会继续谈这个问题。

 

戊、程本对脂本的其他改动。

 

玉在程乙本、金玉缘:椟中求善价

匮和椟都有柜、匣之意,但匮另外还有个引申的含义,即积水处,《宋史·张浚传》:积水为匮,这才是作者选用这个字的真实用意,后文会继续讲述。

 

程乙本、金玉缘:县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

脂本里贾雨村已是苏州知府,但程本将他改成了知县,这个是有问题的。

按照书里的时间线:甄士隐赠了贾雨村路费,次年春天贾雨村考中进士。

明官制: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二三甲进士在京授主事、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舍人、行人等官,在外除知州、推官、知县等。

京官六年,外官三年考核一次,称大计,称职者升迁,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有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八种情况,老病者致仕,浮躁、不及者降调,罢软、不谨者闲住,贪、酷者贬为民。

贾雨村进士成绩应该在二甲后段至三甲的位置,所以外任做官。

而甄士隐家被烧了之后,在田庄上住了几年,后投奔岳父家又住了一二年,应该至少六年以上了,也就是说贾雨村已经历了两次大计,才做到苏州知府这个位置上,而绝不是知县。如果仅仅是知县,这个与后文又会产生冲突,且等到后文相关处再写。

 

二、   脂本间的差异和脂批的对立。

 

虽然目前存世的脂本中以庚辰本最为完整,但从情节完成程度来说,无疑还是甲戌本。比如补天石转变为通灵宝玉这段四百二十余字,为甲戌本独有。存书二十回,所存脂批一千余条,远多于其它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

不过庚辰本也有特殊的地方,比如甄英莲,其他版本都是这个名字,甲戍脂批称应怜也。独有庚辰本为甄英菊,后文还有一个特例。所以这个版本可能是石头记初始的版本,成书晚于其他脂本,在后续修改中,作者将甄英菊改成了甄英莲。

 

说到脂批,脂本中的批语不全是脂砚斋所写,署名者另有畸笏叟,棠村、梅溪、松斋等,未署名者不知凡几。所以脂批之间也会有对立矛盾的情况发生,甲戌本第一回中就发生了两例:

比如原文写道: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眉批: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

这条批语后面紧接着跟另一句批语:斯亦太过。

显然,前一条批语作者非常推崇石头记,将其与庄子、离骚并列,而后条批语的作者就非常不以为然,对前面的批语者评了一句,你马屁拍的过分了。

 

再如: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里出现了两条批语:

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

显然这是两条矛盾的批语。一条以为这个对联说的是二宝(贾宝玉和薛宝钗),另一条以为说的是黛钗。

后文中还会出现相互冲突的批语,到时再继续列出。

可见脂批对于原文的了解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需要学会甄别,以免被引入歧途。

回到这条批语,我个人的观点,这条对联说的是黛钗。后文里会看到,石头记里的诗词歌赋,黛钗往往是相连的,作者就是要塑造一个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而二宝几乎不曾单独在同一篇诗文里出现。

另外这个对联明显是一个谶语,我解之为:

玉在匮中求善价(嫁/贾宝玉),钗于奁内待时飞(妃/贾雨村)。

薛宝钗改嫁贾雨村,只能说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后文相关部分会继续写。

 

三、   石头记中的镜像比照

 

作者非常喜欢用镜像来反衬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及隐射人物的结局。

在本回里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手法,比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就是一对镜像。

出场时,甄士隐是本地望族;贾雨村是贫无立锥之地,只能寄居寺庙。

隔年三月十五,甄士隐家被火焚,走向衰败。作者为什么要选定这一天呢?因为这一天是殿试的日期,也就是贾雨村飞黄腾达之始。

这天成为了甄士隐和贾雨村人生交叉的节点,从此乾坤颠倒,贵贱互换,也让好了歌注先小小的应验了一把。

 

甄士隐的小荣枯也对应了后来的贾府大荣枯,这又是一对镜像。

甄士隐的出家则对应了后文贾宝玉的撒手悬崖,这也是一对镜像。

后文还会有很多镜像,到相关处再写。

 

附录:

明初殿试日为三月初一,自成化八年后改为三月十五,直至明亡。

清初殿试日为四月初一,乾隆十年改为四月二十六,乾隆二十六年,再改为四月二十一,后再不变。

我个人以为,石头记最早成书于明朝晚期(应不晚于崇祯九年),这个三月十五也算是一个小依据吧。

 

四、   谶语和伏笔。

 

石头记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探佚吧。个人以为探佚应以原文为准,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综合相关知识,实事求是的去推导,即使没有真本对验,但至少也要符合本书的基调,达到逻辑自洽。

 

本回里除了黛钗那副对联谶语,还有一条重要的谶语,即: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之前已提过,甄士隐的小荣枯对应着贾府的大荣枯,所以后文贾府被抄家可能就是在元宵节后。

中国传统的年节是在正月十五元宵后结束的,后面就是新的一年,万象更新。而贾府在这时被抄家,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势力的崛起,又和好了歌注对应。

 

再说下瑛这个字:其有两个含义:

1、         玉的光彩。

2、         像玉的美石

这两个含义都是贾宝玉的描述,像玉的美石既代表了木石前盟中的石,同时又对应了贾宝玉的名字。第一个含义在后文相关处再写。


石头记(红楼梦)多版本汇籍(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