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众生的名义,如来佛祖如何布局“西天取经”?

“局”,听起来像不是好字,好似用阴谋操控人一样。但其实它是一种智慧,是达成某个目标而使用的一种规划,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只要是目的正确,达到行善的目的,那它就是好的。
“取经计划”,是指《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一马去西天雷音寺取经的布置。如来是这个计划的布局者。
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西游记》第八章
我们来看看如来是如何布局的。
1. 取经计划的目的
我们说人做事都是要有目的,没有目的做事,是瞎做,《道德经》的说法是妄为。目的越大,做的事也就越大。人生的总目的,叫志向,刘邦“大丈夫当如是”,项羽“吾当取而代之”等等有作为的人都是有大志向的人。而布局也是一样,你要完成一件事,没有目的,那就没有了方向。就说不到后面的实行了。
取经计划的目的是普渡众生,劝人为善。这里的众生当然包括人和妖了。
为什么他的目的不是取经?从《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取经是肯定会成功的,因为单单暗里保护唐僧的人就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还有强大,交游广阔的孙悟空,更有观世音的随叫随到,不成功都难。但是普渡众生,劝人为善是不容易做到。
如来的说法是“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这些是要劝化的。但是单单劝化还是不能徹底改变他们的行为,需要体悟才行。像唐僧师徒四人一马都是犯了天庭规章,才贬下凡间。如果要他们改正,你啰啰嗦嗦跟他们说道理,也肯定是听不下去的。要让他们知道幸苦,痛苦,自然就会改正。其它凡人,下界妖魔更是如此。
2. 规则的确定
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 -《西游记》第八章
目的定下来了,那就要有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像公司一样,没有规章制度,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的进度。
取经计划,如来给取经人定的规则非常少;3条。一是要善信,二是不准宵中行,需半云半雾;目过山水,三是可收强大的妖魔为徒。
实际上,这三条的意思是让取经人“自渡渡人”。佛家是不讲杀人的,需以渡化自已的心与它人的心为主。那要经过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这些妖魔纵横的地方,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渡化它人了。所以作为辅助就有收徒一条。作为凡人想收强大的妖魔为徒,还是困难。如来再送五宝,再加观世音的帮助,以确保收徒取经的顺利进行。
3. 利益的多方分配
利益的分配非常重要的,没有利益,谈高大上是没有意义的。想要羊儿跑,又让羊儿不吃草,这怎么可能呢?布一个局也要能使多方得到利益。
如来取经计划里的利益方有多个,一是实施者,就是唐僧师徒四人一马。得到的是正果。二是给渡化的妖魔鬼怪。这一帮妖魔鬼怪的利益是改邪归正,我们从《西游记》中可以看出,很多妖魔鬼怪都是上界大神的坐骑爱宠。这些如果单单修炼是没办法成正果的,但是经过唐僧的度化就不同了,已经改正了,名义上就有了进阶的空间。三是人间民众及国王了。这帮人就具体的东西了。四当然是如来一众神佛。它们得到的是大功德。
4. 驱使手段
我们很奇怪唐僧从小到大没人说吃他一口肉就长生不老,一到要去取经了就全世界都知道吃他的肉长生不老。我觉得,主要是如来的一句话:唐僧是他二徒弟,金蝉子转世。这一句话。使全世界妖魔要捉唐僧。就产生了被捉与解救的故事。
布好了网,没人来是不行的。可不能像蜘蛛一样,布网等待,那收效太低。所以就要驱使。
如来的取经计划,是以普渡众生为目的,制定规则,设定利益分配,活用驱使手段而布的一个局。这个局非常宏大,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