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干预,有效改变郑州自闭症孩子的沟通模式
一、基本情况
贝贝,一个4岁半的小姑娘,喜欢玩玩具,也会有自己的方式方法玩玩具,动手操作能力很好,认知能力现在处于形容词阶段,情绪问题较大,容易发脾气,语言处于仿说单音的阶段,主动沟通意识很弱,社交沟通以大喊大叫大哭大闹进行沟通,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行为分析
小朋友有两个比较明显且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行为问题,一个是经常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不会用动作和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另一个是孩子的逃避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教学。
三、期望目标行为
提高上课的吸收效率,用恰当的肢体动作+语言与我们沟通。
四、干预过程
1. 观察孩子与人互动的方式
刚接触到郑州自闭症孩子的时候,孩子手里的玩具,根本拿不出来,碰一下就哭,有时候刚伸手,孩子就已经开始喊了,不让我们碰玩具,孩子想告诉我们的就是“不要碰”。出现这种情况会有两种原因导致,一是在收回玩具后没有让孩子再得到过玩具,就是所谓的“欺骗”,收了就不给孩子再玩了。二是孩子通过喊的这种方法屡次成功。在大人尝试过管教后,孩子的行为愈演愈烈,就会出现孩子当前的各种行为表现,轻则大喊大叫,重则跪地大闹。

不玩玩具的时候,孩子和我们没有互动,而且超过2分钟,我们没有主动关注孩子,她就开始准备爆发情绪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会提前给予孩子关注,比如,她在对玩具失去了兴趣之后,我会跟她玩肢体互动游戏,在互动过程中给予多多的关注,并且强化她好的行为,做到前事控制,最大可能的避免孩子情绪的爆发。
2. 寻找孩子的强化物
郑州自闭症孩子对于家里带的零食或者玩具都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孩子自己下座位以放松的心情选玩具或者实物,观察并记录孩子拿的是什么,对于同一个玩具玩的次数和具体玩法。在过程中,发现孩子稍微感兴趣的都是需要动手的玩具,于是我给她准备了更丰富的玩具,如,乐高积木、拼图、橡皮泥等等,果然孩子对拼图很感兴趣。于是,我把拼图作为强化物。
3. 建立规则意识
孩子每次玩玩具,都会选完之后就地去玩,没有在桌面进行的意识。于是,我在让孩子选择完之后,引导她坐在小椅子上,在桌面玩。
4. 引导孩子提要求
将强化物放在老师的手上,观察孩子要玩具的动作“食指——指”,和孩子一起做此动作要玩具,表明提要求,反复地进行练习该动作,并用孩子会发的单音表达该物品的名称,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动作模仿,观察孩子提要求的动作已经明显出现了再进行仿说。
5. 保证强化物的收回
首先我会做好提前的预知,告诉郑州自闭症孩子要收玩具,不会强行收回。另外,观察孩子拼图所拼的进展,拼完全部之后再收回,因为孩子会有些刻板,没有拼完全部(3块)收回就会有情绪。然后,提高强化频率。

6、使用代币
当孩子能够建立基本的配合之后,我使用了代币,更进一步地延长孩子的等待时间。刚开始会使用2个,现在可以集齐5个代币换取强化物。
五、干预效果
经过两个月的练习,贝贝现在上课情绪稳定,可以听从老师的指令,以及简单的远距离指令,能够情绪平稳地短暂等待,孩子想玩玩具的时候会拿代币开始贴,我就开始和孩子进行练习,然后集满代币,指向蛋糕并表达,用动作+语言提要求,然后我会及时强化,让孩子自己去拿,孩子拿着蛋糕玩具就会回到座位上玩。用恰当的方式沟通是需要家园共同的配合,共同来建立恰当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