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蛋白表达、纯化及鉴定
2.2 蛋白表达
1) 将上述测序正确的表达质粒转化进BL21(DE3)感受态表达菌株中。并涂布到氨苄青霉素抗性的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中,于37℃培养12h。
2) 从上述平板中挑取单克隆菌落至5ml含氨苄青霉素抗性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22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12h;
3) 取上述菌液3ml至800ml含氨苄青霉素抗性的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OD600达到0.6~0.8左右,加入0.5mM IPTG进行诱导表达,于18℃,22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12h;
4) 诱导结束,菌液以4000rpm条件离心30min,弃去上清液,用30mlTBS重悬菌体沉淀;
5) 将上述菌液于冰浴条件下进行菌体破碎,超声功率为39%,超声时间为25min;
6) 超声破碎后以14000rpm离心30min,收集上清,随后用0.45um滤膜过滤,并作为纯化样品液。
2.3 蛋白纯化
1. 超纯水以3ml/min流速冲洗AKTA蛋白纯化系统;
2. 将HisTrapTM柱安装于AKTA纯化系统上,用TBS进行柱平衡,直至紫外吸收值稳定;
3. 将待纯化样品以上样器上样流速为1ml/min。上样结束后,用TBS进行平衡;
4. 分别用4%、10%、30%、60%和100%的洗脱液进行蛋白梯度洗脱,对应的咪唑浓度依次为20mM、50mM、150mM、300mM和500mM。收集各洗脱峰对应的流出液;
5. 将收集到的流出液进行SDS-PAGE实验,以鉴定目的蛋白的纯度。
2.4 蛋白透析及浓缩
1) 将纯化后的蛋白溶液稀释于TBS中至总体积为20ml,并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置于1L的TBS中,于4℃条件下搅拌过夜;
2) 将过夜透析的蛋白溶液加至100 kDa超滤管中,于4℃,400rpm条件离心直至超滤管中没有液体,向超滤管中加入1 ml TBS,缓慢吹打;
3) 将超滤管内液体收集,应用BCA试剂盒进行打蛋白浓度的测定,蛋白于-80℃条件下冻存。
2.5 脱盐
1. 综合分析各个重组蛋白的目的蛋白的表达量、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及目的蛋白的纯化效果,最终选定效果较优重组蛋白,通过脱盐处理去除咪唑,乳糖对机体没有伤害,可以不用去除,使用超滤管将目的蛋白进行浓缩,浓缩后的蛋白溶液使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重组蛋白的浓度。
2. 脱盐处理步骤是将脱盐柱提前平衡好,2.5ml蛋白样品上柱,3.5ml洗脱置换到PBS中。蛋白浓缩是将脱盐后的蛋白放入到超滤管中,4℃离心机,3000rpm/min离心5min多次离心直到里面的液体剩余2ml左右。取出100ul重组蛋白样品用于电镜检测,观察分析是否形成纳米颗粒。
3. 透射电镜观察铁蛋白纳米笼形成情况,观察和分析纯化的融合蛋白是否形成纳米颗粒。
2.6 SDS-PAGE(雅酶试剂盒版本)
1) 取等体积的下层胶溶液和下层胶缓冲液,各2.0/2.7/4.0ml,混匀;
2) 向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40/60/80ul的改良型促凝剂,混匀;
3) 向步骤2的混合溶液注入制胶玻璃板中,使液面和短玻璃板上沿之间的距离比梳齿长0.5cm即可(注意:此溶液为过量,请勿全部注入,可留少许于配胶板中,以判断凝固状况),加入适量水或醇(如异丙醇、正丁醇等)覆盖于下层胶之上;
4) 待下层胶凝固后(约15min),倒去上层水或醇;
5) 取等体积上层溶液和彩色上层胶缓冲液,各0.5/0/75/1.0ml混匀;
6) 向步骤5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15/20ul的改良型促凝剂,混匀;
7) 向步骤6的混合溶液注入制胶玻璃板中,插入梳齿;
8) 待上层胶凝固后(约15min)。拔去梳齿即可用于电泳。
9) 将蛋白样品以3:1体积比混合变性4xbuffer,混合均匀后于98℃加热10min,离心后取上清进行电泳;
10) 电泳槽内外加入Running Buffer,将蛋白样品加入上样孔,使用Bio-Rad蛋白电泳仪进行电泳,80V电压条件下进行电泳20min,之后改为100V条件至电泳结束;
11) 凝胶电泳结束之后,使用凝胶染色液染色25min,随后使用脱色液脱色45min。待脱色完全之后使用Tanon-5200发光成像系统进行图片记录。
2.7 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
1. 将定量后的蛋白与等体积的2xSDS电泳上样缓冲液混匀后99℃孵育变性10min,跑SDS-PAGE凝胶电泳,电泳120V跑至分离胶,换电压160V跑,直至跑到胶底。
2. 电泳结束后小心将胶块取下,切掉上层浓缩胶,将分离胶部分浸泡在转膜缓冲液中,同时安装好电转设备。
3. 取一块和胶块大小差不多的PVDF膜并放置在盛有甲醇的盒中浸泡5min,随后将PVDF膜和海绵浸泡在转模缓冲液中,采用湿转法将目的蛋白条带转移至PVDF膜上。
4. 按照海绵-PVDF膜-胶-海绵的顺序放置并驱赶气泡,“膜在正极,胶在负极”的顺序放在盛有预冷的转膜液的电泳槽内,置于装满冰冰盒中,最后开通电源开关,调节电压110V运行75min结束,转膜结束后,取出电泳槽内的PVDF膜放置在可盛有液体的盒子里,再放到摇床上用1xTBST缓冲液反复清洗3-5min,最后用5%脱脂奶粉(TBST缓冲液溶解)封闭,放置在水平摇床上室温封闭1-2h。
5. 脱脂奶粉封闭结束后,用1xTBST缓冲液将PVDF膜反复清洗3次,每次5分钟,再倒入1:1000稀释的一级抗体,室温孵育1h。
6. 一抗孵育结束后,弃掉一抗,再用TBST缓冲液洗膜3次,每次5-10min。加入1:3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鼠IgG,室温孵育1h。
7. 二抗孵育结束后,膜用TBST缓冲液体清洗3次,每次约为10min,在膜上滴加配制的底物显色液与其反应,并用超灵敏多功能成像仪拍照分析。
2.8 透射电镜(TEM)及动态光散射(DLS)
通过TEM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简要的说,将蛋白样品滴加到铜网上,随后用磷钨酸进行染色,在100KV加速电压下进行图像观察。使用纳米粒径检测仪器检测纳米颗粒的尺寸。简要的说,将蛋白样品加入石英比色皿中,于90℃固定散射角进行粒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