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华云讲坛】贾珺:《千年一园看晋祠》完整版


穿越时间的距离——
记录感受:
看的第二集古建系列。本来可以更早,但是六月底开始沉迷《旷野之息》,无法自拔,甚至通宵了n次,害,不愧是我。终于四大神殿打完,《王国之泪》也出了新手村,我又开始看视频做笔记啦。
整体花了2-3小时做记录。个人感觉,呈现的信息,没有云冈那一期那么多,也有时长等原因吧。跟着游览了一圈晋祠中轴线,一路走到圣母殿。可以自己再去做其他拓展。
在这期间,我去看了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是一组清代的建筑,檐角飞起,雕刻、建筑、井盐科普,都很不错。不过没有看到相应的解读,期待一下清朝的建筑解读吧~
贾珺教授的文章,我在共读《读库2303》的时候碰到过——《御海烟云化琼岛》,读得我实在是崩溃,很多词汇没听过。加之通宵的缘故,脑子也转不过来了,懵懂混完了一篇。只记得是讲述了北京的建筑,但让我了解了北京的过往变迁(这是我以前想过的一个问题,北京为什么会被定都?印象中开封、南京、西安更像是会被定都的城市。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些答案。)
在这个视频里,第一次见到贾珺教授本人,在本人出场之前,我都没有把文章写作者和视频讲者联系起来。
——写于20230728 15:33
2020.6.6 千年一园看晋祠
- 主持人——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嘉宾——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古建引言——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的文化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的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 晋祠引言——梁思成、林徽因《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一进了晋祠大门,那一种说不出的美丽辉映的大花园,是我们惊喜愉悦,过于初时的期望。无以明之,至得叫它作花园。其实晋祠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再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
- 建筑意收尾——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筑杂录》上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
晋祠是一座中国古典园林
- 晋祠布局之美——秩序感和浪漫气息相互融合04:04
- 多数祠庙道观中的戏台要正对主殿05:06
- 晋祠建筑之美——汇集多朝杰作,展现古建演变07:25
- 牌坊相当于仪仗同时增加取景层次10:02
- 献殿相当于供桌用来摆放祭品10:40
- 很多中国古建筑的墙不起承重作用11:29
- 鱼沼飞梁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水陆“立交桥”14:32
- 台基、间数、屋顶、斗栱、彩画等都能表现中国古建筑的等级17:08
- 晋祠圣母殿柱子实际上是微微倾斜的(侧脚)17:46
- 晋祠圣母殿八根柱子不等高(生起)18:26
- 中国古建筑受严格的比例关系约束20:54
- 晋祠空间之美——视觉和心理感受富有层次21:57
- 圣母殿塑像是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平时不开放)25:12
- 晋祠环境之美——建筑和山水古木相映和谐28:12
- 晋祠文化之美——文脉源远流长,意蕴绵延深厚31:38
- 建筑意:超脱建筑物质层面的精神感受34:07
- 从游览者变成历史的感受者和文化的承接者35:09
中轴线
- 水镜台——后台-明代,前台-清代
- 会仙桥
- 金人台——北宋
- 对越坊——明代
- 献殿——金朝 大定年间
- 鱼沼飞梁——北宋
- 圣母殿——北宋

- 坐南朝北/坐北朝南-根据地形变化而变化

- 分区——中路、北路、南路

水镜台——
前台+后台,为戏台
屋顶:
- 重檐歇山顶(四坡顶,侧面——三角形垂直断面)



- 卷棚歇山顶

水镜台后台-明代建造




水镜台前台——清代补建


会仙桥——古老的石拱桥

金人台——北宋建

四座金人——B是民国补建;本来都握有兵器,已丢失。

对越坊——明代补建
一个牌坊,明代牌坊建造较多。且一般放于山门外。
牌坊——一种仪仗功能,一个立体的画框

对:报答;越:颂扬;出自《诗经》

对越坊的斗栱——相对晚期的斗栱形式

献殿——金代建造
奉献、祭献;类似放大的供桌——祭祀供品等放于此处


斗栱

鱼沼飞梁——北宋建造

晋水发源的三大源头之一,下边有泉水。


支撑构件——竖向的八棱形的石柱+木质的斗栱+梁坊

圣母殿——北宋建造
面宽7开间的大殿,进深6间

重檐歇山顶




八根柱子,七间

侧脚——保证上部的梁架能挤压得更加牢固;建筑的整体轮廓往上收,更显端庄。

生起——额枋不是水平的,而是微微翘起。

屋檐往外悬挑的尺度——唐朝最大,宋朝开始呈现缩小趋势

八条龙










前廊——灰空间(2间的距离)


彻上明造

彩塑——43尊塑像,其中2尊明代补塑,其余均为宋代原塑

圣母——祭祀主神

其余塑像:16-40岁不等,身高平均160cm,非常典型的宋代宫廷服饰; 每个人有不同的工作职责,不同的动作、表情,手持不同器物。









梅兰芳:一颦一笑,似诉平生。

山水古树
山:位于悬瓮山下,因此少见古典园林中常设的假山。
水:点线面构成。
点:难老泉、善利泉
线:智伯渠
面:鱼沼(近正方形)、莲池(八角形)、近难老泉的进长方形水池(甚至没有命名~)
山西缺水,水在晋祠中占比小,但设计很高明,是水景创造,也是水利设。


古树古木:
周柏(树龄超3千年,确实很符合名字,周;位于圣母殿外)

唐朝古槐,松柏槐柳等均高大,而少减低矮灌木丛。
历史博物馆
李白、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等




晋祠纯享时间
小知识:
墙倒屋不塌
斗栱
间
建筑欣赏
- 停下来,静心看一会儿;
- 中国古建单体建筑的共同特征——上中下三部分,以圣母殿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