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志青春

2023-01-17 17:18 作者:中国青年志愿者  | 我要投稿


本期导读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耿皓楠,复旦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光明镇向荣中学。

        一个深秋的午后,当我站在操场上,环顾四周苍茫的大山,想起喜德县城那块面积不大但绿意盎然的水稻田,“希望的田野”五个字便浮现在了脑海。即使在秋冬,北纬28°的阳光也算不上和煦,晃得人睁不开眼,却为向荣带来一种别样的、跃动的、茂盛的希望。

阳光下的向荣

        疫情原因,我们的喜德之旅匆忙启程,三碗可乐相碰,是理想发芽的声音。漏水掉皮的屋顶、诡异闪烁的吊灯、烧坏的珍贵电炒锅,当然也少不了糊了又糊的饭菜……面对新生活,我们三人一面手忙脚乱,一面乐此不疲。好在威龙老师不仅有挑剔的味蕾,更有勤劳的双手,红烧排骨、清蒸鲈鱼、粉蒸肉……一道道菜肴喷香可口,给生活增色不少。

著名的“一人做菜,三人摆拍”事件

        “希望的田野”一词,看起来同喜德无甚关联。这里山高水急、红土满布,两河口校区更是藏在群山深处,饮水都是问题。娃娃们通过选拔考试来到了这里,他们打趣道:“当初就是被‘山清水秀’四个字‘忽悠’到了山上。”


        这里的一天从清晨六点二十分开始,天没亮,朗朗读书声已经传遍了山谷。娃娃们在这里迎红日东升,送西山晚霞。我们也同当地老师一道,披星戴月,认真完成好教学工作。

凌晨的灯光

        老师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我们既是教学相长的师生,也是篮球场上的热血兄弟、散步闲聊时的知心朋友


一起比个“耶”吧

        作为新老师,研支团前辈的优异成绩在前,肩负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教研、教务工作,远超其他支教点的课时量,加上初三即将中考,我们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为此,向荣小队整日泡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整理资料。即使三人轮番生病,也没有丝毫懈怠。灏奕老师整日拉着娃娃们听写永远写不对的“Good morning”,每一个见到皓楠老师的学生都会被亲切问候:“《观沧海》里两个‘若’字写得好,请赏析。”威龙老师更是出身历史系,执教物理课,兼职讲授数学原理。

复旦研支团向荣分队的老师们在上课

        尽管艰难,但好在有“三楼办公室药品互助组”,有娃娃们“老师你闻起来都是药味”的关心和“老师,我们停一停”的体谅。繁忙的工作间隙,看到娃娃们纯真可爱的笑脸、勤奋读书的身影,再多的辛苦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早读听听力、午休学拼音、饭后默英语,孩子们铆足了劲头,九年级的娃娃更是把“push”老师发挥到了极致。灏奕老师形容他们是“健壮的小牛”,的确,他们身上总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当我走出教室,迎面撞上暖暖的阳光,身后是孩子们此起彼伏的“耿老师再见!”感动便在心底悄悄滋长。娃娃们就像红土地里的秧苗,倔强而努力地生长着,而向荣正是孕育希望的广阔田野。

        在我们和娃娃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所带的班级在第一次考试中就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这既使我们振奋信心,也再次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

        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到来,给向荣增加了新活力。我们在这里建立了学生会,学习部、生活部等五个部门井然有序,娃娃们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办公室里,威龙老师为国旗手第一次戴上了肩章。崭新的旗杆、崭新的服装,不变的是国旗下始终坚毅的眼神。


        除了设立广播站、整理扩张图书馆,我们还为每个班级购置了成套工具书。教学之余,我们策划召开表彰大会,开展名著阅读微课堂,为凉山娃娃上好第一堂职业启蒙课,辩论赛、查字典大赛如火如荼,灏奕老师还把音乐剧带进了大凉山。渐渐地,娃娃们望向窗外的眼神里有了更多向往,也有了更多期待。

“疟子”的“疟”字怎么读

你愿意做我的采访对象吗

你的Fortune Cookie里是什么

        为了守护孩子们眼中的星光,向荣小队积极开展资助活动。除冬衣、配镜、文具等外,我们还同复旦大学四川校友会、复旦社政学院、复旦青书馆、天津大学遇川实践队联络,为孩子们捐赠书籍,开设冬、夏令营,开展书信结对活动,一起守护娃娃们的珍贵梦想。向荣因复旦研支团的到来愈加绚丽,我们也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欣欣向荣。

收到资助的学生们

        期中结束,正值彝族年,我们跟随当地老师进行了家访,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我们不仅围观了“杀年猪”,还品尝了当地的烧肉、自酿醪糟。交谈中,我们既感受到学生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也难以忽视他们言语间流露的、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我们体验着当地的民风民俗,感受着鲜活的人情冷暖,我们同大凉山的羁绊越来越深,前行的脚步也越发坚定。

新年新气象

        转眼间,支教生活已近一半。我们携温柔的海风而来,又将自己投入大山的怀抱,感受她的生命,聆听她的诉说。一年的时间不长,但令人终生难忘;一年的时间不长,但总有年轻的力量跨越山海。旦复旦兮,年复年,我们将田野开垦,将希望播种,在这片土地上燃起不灭的花朵,这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很喜欢学校门前的那条公路,蜿蜒绵长,有时云雾缭绕,飘飘乎如仙境;有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我们三人一起,从盛夏,踏过金秋,来到了寒冬。前行路上,耳畔是潇洒恣意的清风,头顶是高远纯净的天空,远处是若隐若现的雪山,身旁是并肩作战的队友,平凡的场景里蕴藏着使人幸福的力量。继续走吧朋友们!一路携手,且歌且行,我们的向荣故事,还有更多波澜壮阔的篇章。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微信公众号“复旦研究生支教团”

朗读者:史嘉敏(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编辑:史嘉敏(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倪熙悦(扬州大学)

插画: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志青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