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周回眸丨30秒了解世界航天动态

2021-05-25 21:59 作者:CNSA中国航天文化  | 我要投稿



01

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5月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继逝世,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你可知道,星空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名为“袁隆平星”;还有一颗编号为17606的小行星,名为“吴孟超星”。


他们将在银河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缅怀,致敬!

他们永远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02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


根据遥测数据判断,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上图由前避障相机拍摄)
(上图由后避障相机拍摄)


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


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在地火转移飞行、环火轨道运行期间,环绕器配置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计等7台科学载荷陆续开机探测,获取科学数据。火面工作期间,火星车将按计划开展巡视区环境感知、火面移动和科学探测,通过配置的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等6台载荷,对巡视区开展详细探测。同时,环绕器将运行在中继轨道,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稳定的中继通信,兼顾开展环绕探测。


小编简评

祝融号工作期间,天问一号的环绕器会始终在火星轨道上继续工作,为火星车服务,转发各种科研数据回归地球,同时向它转发来自地球的指令。与此同时,天问一号环绕器也要进行某些科学探测及实验,其携带了7项仪器。由于环绕器飞行在距离火星最近200余千米、最远12000余千米的大椭圆轨道,它们能在多种轨道高度对火星进行整体性、全球性、综合性研究。


03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D星


摄影:徐政勤


5月19日12时0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D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星将在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进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海洋二号D星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三颗业务卫星,将与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等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主要用于观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重力场和大洋环流等信息,将为海况预报、风暴预警、降水预报、地表分析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70次发射。


小编简评

2018年10月25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洋二号B卫星发射升空;2020年9月21日,海洋二号C卫星;此时海洋二号D卫星也发射成功,标志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


04

天问一号着陆过程

两器分离和落火影像发布


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的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上图由火星车前避障相机拍摄,正对火星车前进方向。图中可见坡道机构展开正常;图像上部的两个伸杆为已经展开到位的次表层雷达;前进方向地形清晰。为获知火星车前进方向更大范围的地形信息,避障相机采用大广角镜头,在广角镜头畸变的影响下,远处地平线形成一条弧线。



上图由导航相机拍摄,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图中可见火星车太阳翼、天线展开正常到位;火星表面纹理清晰,地貌信息丰富。


5月15日,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5月17日,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陆续传回图像数据。目前,火星车正在开展驶离着陆平台的准备工作,将择机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小编简评

小编看到这个消息特别激动,视频中可以看到火星车在火星上的车痕,这是中国首次登陆火星,并留下了属于中国的足迹。火星车上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树立在前端的桅杆,顶端的方形设备就像是机器人的脑袋,也是其“眼睛”,可以帮助火星车避开障碍以及识别矿物质成分。此外还装有4个“大翅膀”的太阳能帆板、探测雷达、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


05

 中国天眼FAST新发现201颗脉冲星



日前,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FAST望远镜开展银道面脉冲星巡天,取得重要进展,新发现了201颗脉冲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挑战当代银河系电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脉冲星、40颗毫秒脉冲星、16颗脉冲双星、一批模式变化和消零脉冲星以及射电暂现源等。这一发现于2021年5月20日作为封面文章正式发表在国内天文学国际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简称RAA)上。



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残骸,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磁场最强、自转最快、相对论效应显著的一类迷人而又奇异的天体,是研究宇宙极端环境中物理规律的理想实验室。长期以来都是天文和物理的前沿研究领域。早年的脉冲星发现,以及脉冲星双星监测对引力波辐射做出的首次物理验证,因其意义重大,还曾斩获过两项诺贝尔物理学奖。自1968年脉冲星发现到现在50余年,已经发现约3000颗脉冲星,其中约400多颗毫秒脉冲星。


FAST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配备的19波束L波段接收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


据悉,目前,GPPS项目团队继续努力搜寻整个FAST可见银道面区域,未来结果可期。


小编简评

中国天眼FAST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历时22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简写称RAA)杂志(英文月刊)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发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高水平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06

这位研究生的名字,“上天”了


2021年5月1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公布了数百颗小行星命名,中国业余天文台“星明天文台”喜获4颗小行星命名。



其中两颗是由南京小伙徐智坚发现,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有一颗小行星用了他的名字来命名。


据紫牛新闻消息,徐智坚是“星明天文台”的建站“元老”之一,是“星明天文台”核心组组员,目前已从业余爱好者转为专业人员,正在紫金山天文台攻读硕士学位


小编简评

星明天文台是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天文站的一个由著名业余爱好者高兴建立的私人业余天文台,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业余巡天的私人天文台。星明天文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甘沟乡小峰梁,初建于2007年,目前拥有多架远程控制无人值守观测设备,建成以来,与国内爱好者合作发现多颗新星、彗星、小行星、超新星等天体。


07

月球上多了8个中国地名:

嫦娥五号着陆点命名为天船基地



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处获悉,嫦娥五号着陆区域8个地名已于5月19日获批,月球上又多了8个中国地名。经IAU批准,嫦娥五号着陆点命名为天船基地;着陆点附近5个环形坑命名为裴秀、沈括、刘徽、宋应星和徐光启;着陆点附近两座山脉分别命名为华山和衡山。



相关结果已经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的公开资料库中更新。



嫦娥五号着陆点命名为天船基地(Statio Tianchuan)。天船是中国古代星官名,属于二十八星宿中的胃宿。此前享有Statio(基地)这一称号的,只有阿波罗11号着陆点静海基地(Statio Tranquillitatis)和嫦娥四号着陆点天河基地(Statio Tianhe)。


小编简评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活动始于17世纪初期的欧洲,后来转移到20世纪月球观测和探测活动较多的美国和苏联。目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由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IAU负责,任何研究者都有权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向IAU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但必须遵循IAU的各种规则和程序。


08

NASA计划2023年年底发射VIPER

将探测月球南极


NASA宣布,计划在 2023 年将挥发物极地探测车(Volatiles Investigating Polar Exploration Rover,简称 VIPER)送上月球。NASA表示这是首个移动机器人,主要负责探索月球表面南极区域,采集相关数据并为 2024 年人类重返月球做准备。据NASA称,VIPER将是第一个具有头灯的漫游车,将是探索月球黑暗区域的一个关键工具。




VIPER 在NASA的整个阿特米斯(Artemis)计划中起着关键作用,任务计划科学家莎拉·诺布尔(Sarah Noble)解释说:


VIPER 将是 NASA 有史以来派往月球表面的最有能力的机器人,使我们能够探索我们从未见过的月球部分。这辆漫游车将让我们了解月球上水的起源和分布。


小编简评

月球上的永久阴影区域,数十亿年来没有见过阳光,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地方之一。依靠太阳能运行,VIPER将需要在月球南极的光与暗的极端波动中快速机动。一旦登上月球,该漫游车将使用一套专门的车轮和悬挂系统探索月球陨石坑,以覆盖各种倾斜度和土壤类型。


VIPER将携带四种仪器,包括探索新地形的重岩和冰钻(TRIDENT)锤钻、观察月球运行的质谱仪(MSolo)仪器、近红外挥发性物质光谱仪系统(NIRVSS)和中子光谱仪系统(NSS)。



09

NASA“机智号”计划本周第六次飞行


本周,NASA的“机智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预计将在火星上进行第六次飞行,速度将达到每小时9英里,飞行时间将超过两分钟。它将飞向火星33英尺的高空,然后以大约每小时9英里的速度向西南飞行492英尺,拍摄地面上的岩石和沙丘。



“毅力号”探测器不会记录直升机飞行时的图像,因为它正准备开始在火星岩石中寻找消失已久的生命的证据。
“机智号”(Ingenuity)最初是作为技术演示发射的,但它在5次试飞中表现得如此出色,以至于被用作“机智号”的侦察兵。



小编简评

“机智号”计划在第六次飞行期间继续扩大其性能范围,提高飞行速度、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这架飞机的最高飞行速度预计为每小时9英里(每秒4米),飞行时间约为140秒——这将是它历时最长的飞行。在这次飞行中,它将帮助“毅力号”搜索未来需要探测的地点。


10

 维珍银河成功载人上太空

最快2022年提供商业航班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22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进行首次载人火箭飞行试飞获得成功,这意味着,该公司对一般旅客提供太空观光的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预计2022年或将正式提供商业航班服务。


据美媒报道,这次试飞的VSS航海家号(VSS Unity),以三倍的音速,飞行至55.45英里的高空,然后返回大气层。



图为维珍银河创办人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发布的飞行任务影像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维珍银河不是唯一一个正在尝试将太空旅行商业化的民间企业,美国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创立的蓝色起源公司,在2021年1月首次发射太空舱,并计划在7月20日,进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小编简评

据小编了解到,这并非维珍银河首次飞上太空,2018年,团结号曾经升达至82.7公里的高空,是维珍银河第一次进入太空领域;第二次则在2020年12月,由于发动机在滑翔返回地球之前未能正常点火而提前结束。该公司将这个问题归因于电磁干扰,实施和验证所需的修复都需要时间,为此将这次试飞推后了很多。


本期动态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国家航天局、中国青年报、观察者网、cnBeta、腾讯、中国新闻网






一周回眸丨30秒了解世界航天动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