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与诸葛亮谁才是蜀汉第一谋士?法正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二)
蜀国上下都非常抱怨,但是这句话可不仅仅是说诸葛亮这个法律存在问题,这个前半句说你这个法律是颁发的太急,而且管得太严,后半部苛剥百姓,这可就跟法律没有关系了,他指的是什么?是刘备夺取整个益州之后,当时的大名士非常有名的刘璋,当年也是看不起刘备的主,现在到刘备手下也做了一个大官,专门跟刘备建议了,说主公我看这样你要迅速扩充军力,能够让整个益州的资源为你所用,并且你还不用投入太大的资源,那你就应该注意一种新的货币,这个货币叫什么?叫直百钱,这个钱的基本重量比过去多了大概三到五倍之间,但是它的面值是过去的100倍,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了,老百姓兑换的过程当中肯定是自己受了损失了,整个国家从益州的老百姓当中又好了一圈羊毛,有了这种情况,老百姓当然抱怨了,如果你把这件事情全怨到诸葛亮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等到诸葛亮能够全面掌握蜀国政权,在经济层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也创造了很多财富的新来源,这样一来老百姓就非常爱戴诸葛亮,同时整个蜀国的风气也是非常的好,当然这个内容我们会专门出一期三国之间经济上的较量,在这儿我们更多的是看出来法正和诸葛亮,他就不是一类人
对法证来说只要我能做到,眼中有主公帮着主公出谋划策,心中有自己?把我自己的人生抱负,包括我个人的财富我能够处理好,这就可以了?他典型的功利主义者耳诸葛亮,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是治国安邦,我想着是整个天下,而不局限于我个人,你看诸葛亮讲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非常简朴,自己方面是非常自律的,诸葛亮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的知识分子,而法正不一样,他是一个另类的非常实用主义的邪派高手,也有人经常拿法正跟诸葛亮进行比较,说他们两个究竟谁是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如果法正不死诸葛亮丞相职位都不保,都要让给法正,其实你想没想过刘备手下一共有多少人才,你跟曹操那边怎么比诸葛亮到后来的时候,专门让人打听一下说,当年投奔曹操的像徐庶、石涛,他这些好朋友在曹魏那边都担任什么官职,结果传来消息说这些人当右军中郎将包括御史中丞,这些职务对他们这样才华人来讲,基本上就属于边缘人物?
所以诸葛亮非常感叹说魏、蜀多士也,魏国的人才基础太雄厚了,蜀国比不了,这才让他更加的忧虑,更加勤奋地争取早日北伐,实现人生的抱负,他就觉得可用的人才越来越少了,从魏有这么深厚的人才基础都不嫌多,你像荀攸、荀彧、程昱、郭嘉、贾诩这五大谋士之后,后来像毛阶、刘烨包括司马懿也还有一大批人才在后面排着,你蜀国就这么点人你争什么第一、第二把人才基础打得更雄厚这才是关键,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有什么样的大谋士?
简雍、糜竺、糜芳咱就不说糜竺、糜芳人家有钱,简雍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乡里的小混混,跟刘备说话也大大咧咧的,你实在没有人用了,这才用点儿这样的人,识文断字儿跟着跑个腿儿仅此而已,你像徐庶这样人都被刘备惊为天人,所以见到诸葛亮怎么能不说如鱼得水,真正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没有几个,等到庞统这样的人来了之后,他更是心花怒放,到西川之后得了法正这样人才,不仅刘备高兴诸葛亮也很高兴,他自己很多的任务也不用承担那么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争第一、第二没什么大意思,你跟曹魏和东吴都差了一个层级,这也是蜀汉政权跟曹魏以及东吴相比最大的缺陷,正所谓蜗牛角上争何事?当然了我们也要说一说法正这样的人怎么就成了一个邪派高手?他的原生家庭难道是受到什么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