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32 经验批判主义

2023-04-17 11:2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2、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


  奥地利资产阶级哲学家马赫和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阿芬那留斯于十九世纪末期共同创立的主观唯心主义学派。

  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经过批判了的“经验”,即所谓“清洗过的完全的经验”、“纯粹的经验”,没有任何“物质”内容的神秘的东西。在经验批判主义者看来,经验并不来源于客观世界,而只是和自我感觉联系在一起。它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只有感觉才是唯一存在着的东西。这说明经验批判主义是属于所谓内省体验的那种唯心的经验论。马赫、阿芬那留斯等人所以特别喜欢“经验”这个词,是为了给自己的理论涂上“实在论”的色彩。其实,对“经验”一词含混不清的解释,早就成为各种唯心主义体系的掩蔽所了。马赫、阿芬那留斯之流侈谈“经验”,是为其往返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的折衷主义服务的。经验批判主义者惯用新的名词术语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马赫自吹发现了“世界要素”,并把感觉叫做“要素”,宣称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感觉;阿芬那留斯创造“原则同格”的谬论,胡说自我和环境是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之中。列宁指出,所有这一切,都是重弹主观唯心主义的老调,“都是同样的破烂货色,只不过挂上了略加粉饰或重新油漆过的招牌而已”。[1]经验批判主义者有很大的虚伪性,他们标榜自己的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事实上他们只是和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学派有联系,这一学派由于物理学旧概念的崩溃和在相对主义的影响下陷入了唯心主义。经验批判主义者还标榜自己的哲学是“无党性”的,事实上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的烦琐语句后面,不能不看到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2]

  经验批判主义渊源于贝克莱哲学和休谟哲学,它又和反动的实证论、内在论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一种五花八门的大杂烩。新实证论、实用主义、逻辑实证论。经验一元论等都受经验批判主义的直接影响,或者就是它的变种。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修正主义思想的泛滥,二十世纪初,经验批判主义在西欧和世界其他地区有较广泛的影响,在德、奥、俄等国都有一些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知识分子,以“改善”马克思主义为名,企图以经验批判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经验批判主义及其变种进行了彻底揭露和批判。


注:

[1] 《列宁选集》第二卷65页。

[2] 《列宁选集》第二卷365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32 经验批判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