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多元的大叙事与创作形式——以高达系列作品为例


对于刚刚接触高达系列的观看者而言,一个疑问可能是常有的:除了 TV 动画之外,为什么高达要有种类如此繁多的外传、OVA、区别于 TV 动画剧情的漫画和小说(可能还要算上各种名目的游戏、公式度不等的同人与再创作形式)?

曰:为了卖模型(逃
此类的“高达的本质是 25 分钟模型广告”式的 meme 虽然有助于迅速解决无益的争论,但是却无异于终结思考本身。显然可以归谬,如果是为了尽量通过模型套现,为什么不在初期的几部作品创作之后,便利用高达创战者一类的作品快速消费高达题材?创战者后续两部作品的相对失败,是否能一定意义上表明观众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模型广告的快速厌倦?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回顾高达系列作品本身的特点。与后来的一些动画不同,高达系列作品是一类以设置“宏大叙事”为卖点的作品。这并不是说,在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机体不会被消费,而是这种消费要以把人物/机体置于一个具体的世界观的观照下为基础。也就是说,高达系列作品的许多努力,是为了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并努力让这个虚构的世界逼近现实世界的可信度。事实上,类似的现象,在《宇宙战舰大和号》、《银河英雄传说》之类的作品中,也大量地存在着。

那么对于一个我们认为与现实世界复杂度相差无几的世界。多角度的描绘当然不可或缺。此处我部分地借用《动物化的后现代》中的“树状图模式”来分析问题,“例如“高达”动画系列自七九年在电视播放以来,之后接连推出的《机动战士 Z 高达》、《逆袭的夏亚》、《机动战士高达 ZZ》等作品,都是被设定为属于同样的想像历史。“高达”迷的欲望,必然会朝这个伪史的精细查证与充实度靠拢。
“高达”相关书籍也常常更新机械的资料和年表。此处的确就有如中岛梓所言,现实是由其他的虚构故事所組成。“
2-3,《动物化的后现代》
高达作品的要点,是创造虚构的历史。

从描绘历史的角度而言,TV 动画的局限性非常明显,首先,TV 动画只是诸多小故事中的一个,在同一部动画中,视角是有限的,外传就是基于同一世界观的不同视角描述出的故事;其次,动画的长处在于给予直观的想象,但与小说中可以直言的文字描述相比,TV 动画在阐述深层叙事的力度上,并不比其他形式更高(动画中,旁白的数量总是有限制),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不能只有 TV 动画而必须借助一系列其他作品的原因。

与之同时,我们也能较好地理解高达作品中的其他一些文化现象。
高达系列作品拥有别的动画作品所无法匹敌数量的一系列官方/半官方性质的公式度不等的设定集。事实上,设定集正是一种快速越过碎片化的小故事,将深层的大叙事直接描绘出来的创作形式。真实世界中剔除主观化视角的历史观察并不容易做到,这正是基于“伪史”的设定集的优越之处,可能消费的爆点正在于此。值得一提的是,高达系列模型的说明书里的文字说明,也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官方公式设定集的作用。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前面说的”对于机体的消费要在具体的世界观中进行。
与之同时,诸如高达 UC《一年战争史》或是 00V 战记中劳勃·史贝西(ロベール · ス ペ イ シ ー , Robert Spacey)式的煞有介事的历史学家口吻便顺理成章了。(一年战争史里甚至还真的安排了两个真人专家煞有其事的座谈)既然是要创作伪史,那么历史学家式的叙述当然更能增加人的沉浸度。


高达作品的真正深层叙事
然而,我们也可以留意到,“树状图模式”并不能完全精准地描绘高达作品的风貌,因为埋藏于作品之下的深层大叙事并非只有一个。如果说基连里的野望里面,不同的历史路径选择可以归结为游戏本身的自由性特质,那么显然,GTO 与 0079之间、同一部作品的官方小说与 TV 动画之间,甚至是不同设定集之间的对举所建构起的世界观差别,确实是一种漫威多元宇宙式的平行世界尝试。这种平行世界的最大作用就是成功地消解了单一的深层大叙事而转向了有一定世界观重叠,细节各有不同的多重叙事之总和。

也就是说,藉由多重宇宙的建构,我们并没有完全通过故事被“决定”,而被保留了自我创作与想象“伪史”的诸多空间。00V 战记中变革者与旧人类的一笔带过又结局不明的战斗,观星者 TV 版里角色生死未卜的结局,与高达 Seed 经年不衰的各类第三部流言与同人小说,是高达迷们内心留白的直观写照。至于这种非决定论式的去中心化架构是否具有更深层的所指,笔者不敢僭越,而留待各位大佬解读。

编者按:

近期文章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