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信息技术设备未成年人的使用

2023-07-24 06:39 作者:jingyuan000  | 我要投稿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b站话题,大概意思说:某清华大学毕业生在谈及其学习经验时,提到了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使用手机。因此在话题内部,产生了一些分歧。有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过来的,人的自控力不能高于手机的吸引力,因此一禁了之是合理的方案。也有人认为手机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没什么问题,但却没有明说什么是"合理范围"。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作为老技术迷比较倾向后一种,但也不能否认前一种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第一,成绩并不一定会被手机的使用影响。先亮个牌,本人坐标河北,中考540(满分650,此成绩班级上游),同时班上成绩上层中也不乏像我一样,在临中考前还能拿到手机的学生。一项针对上海中学生的调查显示,使用手机时间较多的学生其实平均成绩并不比使用时间较少的学生差。从此处可以看出,成绩并不一定会被手机的使用影响,而关键在于合适的引导与教育。 第二,自控力存在一个培养与完善的过程。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完全的外部禁止无法帮助孩子内化自控的能力,只有适度的、越来越长的自我控制练习才能帮助孩子。人的自控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与诱惑相伴中诞生成长的。因此,即使在未成年时期脱离了手机,自控力并不会因此提高,反而是"他控力"因此提高了。等到他/她真的步入社会,脱离父母与学校的掌控时,未经提升的自控力短板依旧会再次开始影响他们。 第三,信息技术渗透入生活。现在,许多大企业都开始转型使用云端文档,进度实时同步,大大提示了沟通效率。而许多老企业则被信息差拖垮,降低了行政效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掌握数字技能是21世纪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目前全球约有23%的青少年完全错失数字学习的机会。因此,提前学习,使用手机等信息技术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越来越重要。 第四,网民群体的快速膨胀及其带来的素质差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年我国10-19岁网民规模达到2.65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8.6%。这说明学习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未成年人非常重要。而一项针对广东中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玩游戏、看视频等,仅有11.2%的学生会利用手机学习知识。 第五,科技教育有巨大优势。研究表明,参与编程培训的学生逻辑思维提高了29%,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23%。而编程培训总不能是拿纸写英文吧?所以,手机和电脑就逐渐成了必须品。而如果未成年人无法管理手机,那怎么能指望他们管理更复杂的电脑生态呢? 综上所述,了解并使用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是现代人人生中必修的功课。 但现实中也有许多因不恰当的引导而酿成悲剧的案例,这警醒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如何正确的使用手机等设备。 对此,我结合个人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下建议不分先后) 第一,提供自由,开放,鼓励学习与创作的环境。多个关于父母管教方式的研究表明,支持与开放的方式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相比之下仅靠限制反效果更差。在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担心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而是担心他们沉迷于互联网提供的部分低级快乐中。而人们会不断追求快乐,无论是谁。因此,想要避免沉溺于低级快乐,就要创造出高级快乐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放弃部分低级快乐,而不是替他们做出选择。 如果要落地的话,我会建议在未成年人接触手机等设备前,先培养至少一个兴趣爱好。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兴趣不完全等于学习技艺,当孩子在无聊时,会自己去做的事,才可以被称为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后,有了"高级快乐"的标准,他们才能分辨什么是低级快乐从而抛弃它。 第二,我并不认同限制手机整体的使用时间。我认为应该限制某些app(例如游戏或者视频)的时间,限制也不宜过严。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人们会倾向于选择"获得快乐"的耗时短的内容,以此获取更多快乐。因此想要培养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耐心",就不能在时间上过度限制他们。 第三,提升自己的能力。据调查,家长的科技知识储备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科技素养。78%由科技知识较丰富的家长抚养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科技应用能力。在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现在,放弃引导直接开摆或者直接管死的家长并不少,产生的结果是未成年人的同学大多沉迷低级快乐或完全不了解手机。因此,家长需要担负起提供高级快乐反馈的责任。家长本身要有足够的能力和阅历,能够在与孩子谈论起文学或技术时,不会完全听不懂而导致孩子获取不到快乐。 第四,采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前三是在大环境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成年人。而在落实中,也有一些技巧是可以参考的。 1.给未成年人使用低性能,低存储的专属设备。600块钱,这本身就是相当好的限制使用的方法。没有硬性禁止,通过这种方法,让未成年人放弃玩一些游戏,并花费精力在管理自己的设备上。他们会因此学到一些东西,例如正确地清理手机,常见手机报错的处理方式,网盘/云存储技术使用,云计算(云手机),一些隐藏的不易发现的小功能,等等。并且他们会倾向于使用文本图片等占用存储与性能少的介质,而这些介质往往要求使用者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 2.影响未成年人的交友。根据统计,许多未成年人入坑某个东西时,重要的因素就是"周围的人都在玩,担心落伍"。因此,要谨慎预防孩子交不好的朋友,沾染不好的习惯。理论上来说,前三执行正确的情况下,本条无需担心。而在现实情况中,目前理论并没有很好到控制交友的方案,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强力禁止或许是目前唯一的路。 3.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家长的支付密码被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知道是很危险的!他们可能拿这些钱去乱花,打赏主播,抽奖,追求会员等等。这不仅不利于孩子成长,更可能给整个家庭的经济带来打击。正确的引导应该是教育孩子不求用钱买来的赞誉,而是凭自己的能力获得赞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上正确的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成年人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 作为未成年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面临着分辨内容质量、提升自我的重要任务。许多低俗和不实信息就如同污浊的河水,正冲击着我们的心灵。然而高质量的信息和娱乐,则是流淌的清泉,可以帮助我们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判断信息的优劣。 首先,Evaluate(评估)。不要被标题党文章误导,要仔细审视文章的来源、作者背景,判断其可靠性。了解哪些平台更具公信力,哪些人更值得依赖。思考信息如何影响你,避免负面影响。 其次,Discern(甄别)。学会识别有害信息,拒绝不正常的推荐。告诉你“不可告人”的、煽动负面情绪的信息很可能有问题,不要轻信。要懂得过滤。 然后,Verify(核实)。重要信息需要验证,不要轻信网传谣言。复述给家人听,搜索权威来源,核实真伪。遇到争议,听取多方意见。 最后,Strive(追求卓越)。走出虚拟世界,寻找高质量的线下互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努力做优秀的人。用积极的内容丰富内心,用正能量感染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8090年代的中国,手机往往与低质游戏紧密绑定,因此当时官媒的宣传都是要求家长严管手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注定会有不利于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的因素,例如学校家长的严格管理或者低质视频游戏的诱惑。因此,站在更大的格局上看,一个优秀而文明的社会,才是引导未成年人的最好的药方。

浅谈信息技术设备未成年人的使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