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职业技术教育考研经验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2020-06-04 09:55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文|张MY / 凯程集训营半年特录班学员

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来自四川,目前被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录取。初试399分,排名第一。

 


一、考研原因

 

2016年,我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成为一名老师是我的愿望,但由于本科是非师范院校和非师范专业,所以在大学的时候自己考了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在上海一所公立小学当老师。工作两年后,逐渐意识到因为户口问题没有机会考取教师编制,待遇和正式老师差别较大,而作为外地户口要进编,相关政策要求必须要是211/985师范院校的研究生才有考编的资格,所以为了以后我的教师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我选择了考研,我的目标是留在上海发展,而上海地区的211/985的师范院校就是华东,所以我选择了考华东师范大学。

 

我是二战生。第一年我选择的是在职复习,一方面考虑到工作可以提供生活费,另一方面也抱有侥幸的心理,觉得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再加上有寒暑假可以全天复习,所以就打算试一试。虽然那半年我每天早上5点-7点复习,然后上班,16点下班后17点- 00点复习,这样每天也有9个小时。

 

但事实证明,9个小时里不可能做到一直状态都很好,每天开始复习的时候都需要很长时间来调整状态,长时间下来其实人也很疲惫。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加上有时还会加班,或者处理其他杂事,心里可能会觉得就算考不上也还有工作,不要紧。所以效率其实不高。而且另外,去年我报考的是华东师范的学科语文专业,这个专业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到9月的时候官网又公布换专业二的参考书,时间完全不够用,最后只考了280分。

 

本来第一次12月考完之后就觉得一定不要再来一次,因为真的太辛苦了。但是,等到18年3月,自己又冷静下来想一想,考研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最好的一条路了。如果不考,肯定也会面临其他的辛苦。同时,我又分析了前一年的分数,政治60和英语75还不错,只是专业课不好。如果再考一年,对自己的政治英语是比较有信心的,可以更多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再加上男朋友、家人都支持我考研,于是决定再考一次。

 


二、专业选择

 

再考一次,首先面临的就是选择专业。学科语文虽然很符合当时的工作要求,但是很难,我记得上线分数大概340左右。对于失败过一次的我来说,其实是比较没自信的。于是主要想找一些分数较低的容易考的专业。于是找到了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往年记录都是过了国家线就能上,报考的人也比较少,还会存在招不满的情况。而且,这个专业下面分信息技术教师方向和旅游管理教师方向,刚好就和本科专业有联系,也与教育有关,所以就选了这个专业。

 

也因为担心像上一次一样边工作边复习不能专心,没时间再失败一次,所以决定辞职,全身心备考,不给自己留后路,逼自己这一次用尽全力去复习,一定要成功。我是那种在压力下会有动力的人,想着如果考不上,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想考上的欲望会特别强烈,学习的决心也特别坚定。于是7月份开始到北京的凯程集训营,隔绝其他所有事,开始专心复习。

 


三、复习安排

 

专业课一教育综合333

 

资料:凯程的视频课、解析、题库、真题汇编、模拟卷

 

重点听课+笔记+背诵+模拟考试+历年真题

 

过程:

 

3-6月看教材。333复习我一直跟徐影老师,看徐影老师推荐的教材书,在去集训营之前,我的教材大概看了一遍。但是我感觉只能有个印象,用处不是特别大。

 

7-8月听暑期强化班,做好自己的笔记,建议买大的笔记本,留空白间隙多一些,因为后期可以直接在这些笔记上做补充,形成最适合自己的笔记,这很重要!因为后期冲刺的时候基本上就都是抱着笔记本背,看笔记本回忆知识点了,所以前期要打好基础。我个人觉得这段时间做笔记比背诵更重要,虽然也是要开始背了,边做笔记边背。

 

333的内容很多,而且很容易混淆,所以强烈推荐用框架记忆法,跟着徐影老师的课,学习徐老师的框架,然后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我因为前一年也是听徐影老师的课,已经有了一些框架笔记,在今年听课的时候,大部分内容跟去年是一样的,也有部分内容是有更新的,所以遇到一样的内容,我就把原来笔记本的框架背下来,然后在新的笔记本上默写出来,遇到更新的内容,就老实跟着课程在新笔记本上写框架笔记再背,这样暑假就把333四门科目的笔记都完成,同时背了第一遍。

 

9-11月滚动式一轮又一轮地背诵,基本上是每天两三章,遇到内容少的就一天背三四章,比如中教史的前面部分;遇到内容多的就两三天一章,比如教原里面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太多了,我记得当时背课程背了三天才背完。当时觉得很艰难,也有些焦虑花了太多时间,但后面发现,花费的时间都是值得的。对于我个人来说,中教史是最简单的,教心是最难的,所以我中教史一般4天能背完一遍,教心、外教史要10天左右背完一遍,教原正常7天一遍,平均下来基本上每门一周,一个月背完一轮是必须的要做到的。这样到考试前我至少完整地认真地背了4轮。

 

同时,每次集训营测试前我都会再背一遍测试科目,比如周五测中教史,那我周四会把中教史从头到尾过一遍。如果这也算背一遍的话,那复习333总共背了可能有七八轮。因为333基本上是背多分,背得越多越熟,拿到的分就越多。所以背诵,不能偷懒,更不能得过且过,自欺欺人。只有踏踏实实背,才会有顺其自然的高分。

 

11月背的同时会同步看真题听真题课,比如中教史背完一遍之后,看各个学校历年的中教史真题,看题目想答案(有时会写下答案的关键词),然后再对照答案看自己哪里不对或者没记全,查漏补缺。注意:所考学校历年真题一定要会!一定要会!很可能考!然后听真题课,学习老师答题的思路。

 

12月开始模拟考试,在背得比较熟的情况下,模考也很重要,可以让你知道答题的格式和时间分配。我第一次模考,题目没做完,才意识到自己把名词解释、简答题答得太详细了,导致后面论述题没时间。因为华东333的答题纸是白纸,所以答题内容多少要自己分配,于是在后面的几次模考中我就特别注意好时间和内容多少问题,名词解释大概3~5行,一页A4纸答3~4个,简答题一页答2~3个,论述题一页答1个(这并不是统一标准,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字大小不一样,间距也不一样。这是我根据自己字迹来看最合适的安排)。

 

同时,时间也要安排好,我会用1.5h答完名词和简答,剩下1.5h答论述。把每一次模考当成正式考试,等真正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反而会有平时考试的熟悉和轻松感,也不会紧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建议至少模考两次。另外,答题的字要写工整一点,大一些,方便老师看清楚,不要觉得潦草字很帅气,老师看不清被扣分的是你,同时也不要一行字写着写着就斜着上去了,这是很容易出现的毛病,要想办法克服,让卷面尽量整洁美观工整。

 

专业二旅游管理概论928

 

资料:《旅游学》李天元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旅游学概论》王忠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旅游学概论》高国兴(中国金融出版社)、《旅游学概论》李天元(南开大学出版社)

重点:看书+理解+背诵+历年真题

 

过程:

 

3-6月:我的专业是近几年才出的,所以报考的人很少,相关的经验贴也很少,官方只出了考试涉及的内容,没有统一参考书是更是没有,所以前期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学姐,就按照这位学姐提供的信息买了《旅游学概论》王忠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旅游学概论》高国兴(中国金融出版社)看,还有《旅游学概论》李天元(南开大学出版社)因为是我的本科教材,所以这段时间就在看这三本书,边看边做一些框架笔记,背得不太多。虽然看完,但是还是感觉不太有把握,因为不知道题型如何,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7-8月:到凯程集训营之后认识了给我上专业二的另一个本专业的学姐,她推荐了《旅游学》李天元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然后我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这本书的目录,几乎就是本专业官网公布的初试范围内容的概括,所以后期完全以这本书为重点。事实证明这个重点也是完全正确的。(这里得到的经验是:备考的时候,如果你的专业没有提供参考书目,请根据官网提供的其他信息去找最匹配的复习书目。复习没有头绪没有重点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官网给出的信息。)

 

这本书一共8章,在学姐的带领下,很细致地(标点符号都不漏掉的那种)把每一章都学了一遍,理解记忆,不懂就查和问,学一章背一章。暑假时间花在333比较多,所以928花费的时间不太多,每天一个多小时,因为和本科的知识也有关联,所以感觉不太难,也算扎实地过了一遍。

 

9-10月:我的记忆是那种背的快,忘得快的。一轮928背完之后,前面几章的忘了好多,所以也是车轮式背诵。开始是两周背诵一轮,后来可以每天一章,一周背诵一轮,这样下来背得也越来越熟悉。同样是框架背诵法,合上书能说出共有哪几章,每章里面有哪几小节,每小节有哪些重点内容。达到这样的程度就算是背好了。

 

11月:听说今年出题的老师换了,担心题目类型风格会换,把全部赌注押在一本书上也是比较有风险的,于是在旅游学这本书背得比较熟的情况下,我再把其他几本书复习了一遍。其实这几本书内容会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所以我主要是对比的形式,把其他书上有,而这本书没有,又可能考到的内容就补充到笔记上。比如:旅游资源的特点,某本上有三个,另一本书上除了这三个,还有另外两个特点,我就把这两点加在笔记上。这样一遍下来,复习得更全面,心里也更有底一些。

 

12月:开始做真题、模考。(因为真题很少很珍贵,所以前期复习都没有看过真题,等书背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做真题)第一次做的是去年的真题,三个小时都做疯了!怎么会有这么多题目!10个名词解释,10个简答,4个论述,2个案例分析。基本上是看到题目立马就动笔写从头写到尾时间也完全不够,想想要是考试遇到不会的题目再思考一会时间就更加不够了。所以第一次做完真题之后就把重点放在了训练提高写字速度和精简答案上。总共模考了5次(其中3次模拟题),最后今年在考场上还好,题量比去年少一些。难度也差不多。题型没有太大的变化,拿到考卷发现很多题都是背到过的。

 

公共课英语二

 

资料:

(1)单词:老蒋讲词汇、扇贝APP

(2)阅读:老蒋真题一二季、老蒋精读80篇、凯程王素丽阅读课

(3)翻译:凯程孙浩翻译课、长难句课;老蒋长难句课

(4)作文:王江涛作文书、老蒋作文课、孙浩作文课

 

重点:坚持单词+阅读方法+吃透真题+模拟考试

 

过程:

 

3-6月:每天抽空用扇贝背单词150个,看老蒋单词书半个list,一篇精读80篇,一个老蒋长难句视频。我语法不太好,所以长难句视频听了收获挺大。精读80篇每做完一篇,就把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记下来,每天复习前一天的,这样也积累了不少单词。

 

7-9月:背单词(依然是每天扇贝+单词书1个list),做真题(一般每天一篇),做完把文章中的生词记下来供后面复习,分析自己错题的类型和原因,听真题阅读课,学习不同类型题目做题的技巧和方法,听长难句课。不得不说,我感觉听课很重要,老师讲的很多技巧和方法,都是有用的,尤其是英语二,有套路!真题阅读的精读课,虽然刚开始听可能会觉得很慢、很费时间,但坚持下来就真的会发现规律会有收获。

 

同时,单词就是王道,一定一定一定要每天每天每天记单词。要达到几乎所有真题阅读里面的所有单词都认识的程度!你只有认识了单词,你才有机会运用那些所谓的阅读技巧。长难句课也很有用,因为每年总会有阅读题目的答案是出自文中某个超长复杂的句子,要是你找错了主语或者理解错了意思,那这道题就很容易掉坑。真题阅读吃透了你会逐渐知道命题人容易在哪些地方设坑,这样的话每次做阅读遇到这些地方格外小心就会降低错误率。真题阅读做了两遍之后,第三遍做的时候同时开始笔译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阅读能力,顺便也可以锻炼翻译能力。

 

10-12月:10月初的时候2010-2017年的阅读已经做了三遍,第四遍的时候就每天两篇做阅读。国庆之后就开始背作文,两三天一篇,背的是老蒋真题里面的作文范围,前一天背,第二天早上默写。同时,开始做完型、翻译等除了作文和阅读之外的题型,采用集中突破的方法。

 

比如完型,我拿一周的时间,听完型的课,做完10年的完型,每做完一篇就分析错题,看自己错误原因这样集中练习,效率比较高,最开始我一篇会错10个,后来练到每篇错5个,基本达成我的目标。完型也有技巧,尤其是“复现词”,就是某一个要选的词,很可能在前文或者后文有所提示或者有同意替换的词,知道了这一点帮助会很大。翻译、新题型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一周解决。最后考试前一定要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可以做去年的真题,练习一下自己的用时安排。

 

公共课政治

 

资料:1000题、历年真题、徐涛政治视频课、徐涛四套卷、肖四肖八、小黄书

 

过程:

 

我是涛涛的旺仔女孩,全程跟徐涛老师,我觉得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会让学习更有趣更高效一些。这里提醒学弟学妹选一个优秀并且适合自己的老师,坚持跟下去,应该都会有用的。暑假开始听徐涛的基础班+强化班+刷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一到两个视频,政治一般会放在晚上学习;然后就一直跟着徐涛的课走,听刷题班,冲刺班以及最后四套卷、小黄书。

 

跟了一位老师,就踏踏实实地跟下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复习就可以。前期听课主要解决选择题,最后考前背肖四肖八+小黄书,大题是没问题的。我一战的时候就像很多人一样不重视政治,考前来刷题,但其实效果并不好,因为只能硬记答案,头脑中成系统,心里也没底。所以今年我就决定很早开始学政治,听课+记笔记,到最后心里是比较有把握的。所以提醒大家,政治每天时间可以少一点,但不能忽视政治。

 

 


四、作息安排

 

6:30-------------起床,简单洗漱+早饭

7:00~8:20--------英语 前期单词,后期单词+翻译+作文

8:30~11:30-------专业一 333

11:30~12:30------午饭

12:30~13:00------政治

13:00~13:40------午睡

14:00~17:00------英语

17:00~18:00------跑步

18:00~19:00------晚饭

19:00~21:00------专业二 928

21:00~22:30------政治

23:00---------------睡觉

 

这是大概的作息时间,实际上每个阶段会有稍微不一样的调整。比如,暑假期间我会在早上跑步,11月份冷了我就在下午跑步。坚持锻炼很重要,身体是学习的基础,我有腰椎间盘突出,坐久了会很痛,所以我选择跑步来缓解腰痛+锻炼身体,很欣慰地是备考期间没有生过一次病,应该是得益于我的锻炼。前期的午睡是回宿舍睡床上的,后期觉得时间不够,就直接趴桌上睡。后期睡觉时间变成23:30。后期下午的英语和专业二会交替,比如今天下午英语,明天下午就是专业二,以根据考试的时间来调动习惯思维。

 

 


五、复试经过

 

复试关键词:看参考书+准备自我介绍+英语口语+模拟面试+专业热点。

 

虽然初试成绩排名第一,但复试也有很认真地准备。毕竟什么都可能发生,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只能竭尽全力。

 

过程:

 

1月- 3月:看官网出示的复试参考书三本书:《职业教育原理》徐国庆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时代特征与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石伟平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凯程参加复试集训营。准备中英文的自我介绍,收集专业的相关热点,准备简历,参加模拟面试。其中凯程的模拟面试很有用,第一次参加的时候紧张到发抖,但每次面试完老师会告诉你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或者调整的,我的简历改了一次又一次,后面的模拟面试就一次比一次淡定,模拟面试能解决的一是紧张、二是应变能力、三是思维方式。回答问题最好分点陈述,要有条理性。特别感谢凯程老师不厌其烦的帮助。

 

心态调整及困难克服

 

1.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很正常!非常正常!不要怀疑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阶段,你要做的就是,反复反复背。我们文科的专业课就是背多分。

 

2.背不下去,记不住:不要去逐字逐句地背一大段,也不要逐字逐句地抄书上的内容到笔记本,记关键词!用框架法!很重要!提高效率!

 

3.焦虑:停止自己的胡思乱想,不要想考不上怎么办,没动力了,就想考上了会有怎么样的好结果。有利于考上的事情就做!不利于考上的事情就不做!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每天鼓励自己给自己增加信心也是有用的。

 

4.身体最重要。生病会特别影响学习状态和效率,所以尽量不要生病,坚持锻炼,不要长时间熬夜,饮食规律,不要吃太多垃圾食品。

 


七、注意内容

 

1.专业课要达到的背诵熟悉程度:合上书,要知道书的大概框架,共有几章,内容大概是什么。

 

2.重视平时的测试,当成正式考试,把控自己考试的时间安排。

 

3.创造清净环境(关闭朋友圈,卸载游戏,戒剧,戒微博)。

 

4.练英文字母。中文字如果写得不好看,一时半会练好事不太可能的,只要保证工整整洁清楚就行,但英文字母,相信我,很快就能练好,并且提分效果明显。

 


八、给学弟学妹的寄语 

 

1.宁愿复习难,不要考场难。平时遇到困难不要泄气,发现不会的说明你有机会解决你的盲点,平时复习的时候解决了,考场上就会了呀。平时难的多了,学会了,考场上不会的就少了。

 

2.背多分,每次不想背的时候就想想在考场上拿到试卷的那一刻,都是会的题目有多爽!

 

3.尽最大的努力,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这个专业分数低,报考的人少,或者题目简单等等理由就敷衍地复习,自欺欺人。因为考研的很多事每年都在变化,太多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会发生,你能做的,只有是尽量考取更高的分数,让自己获取更加有利的筹码。

 

4.往年我的专业都是320就能考上,但今年上线人数最低分344;往年专业的复试中的笔试都很简单,今年很难,我们拿到卷子的时候都懵逼了,题型和内容都大不同于往年。如果说我一开始就按照320的目标去复习准备,很可能初试就过不了。如果分数一般,复试的时候很担心被刷掉。所以只有初试考足够高的分数,才会减少风险,我们要的是稳稳地考上。

 

5.既然选择了考研,就注定不是一次容易的旅途。只要你坚持努力,相信一定会有收获。最后送给大家一句一直鼓励我的话: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加油!


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职业技术教育考研经验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