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66%!天价碳纤维被中国干至白菜价,美媒:低估中国的代价
作为材料领域的“黑黄金”,碳纤维因其稳定性强、耐高温腐蚀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国防军工、航天等领域。而碳纤维又有大小丝束之分,每束含有的碳纤维根数越多,制作的工艺越复杂。早期,由于美日掌握核心技术开展垄断,我国一度只能通过进口获取,最高甚至开出250万一吨的高价。
所幸,在我国攻克了相关碳纤维技术后,国产碳纤维得以面世,一举打破美日近40年来的技术垄断。原先上百万一吨的碳纤维,如今也被我国干至“白菜价”,跌幅甚至高达66%。

事实上,不仅仅是碳纤维,无论是人造钻石,亦或是一粒赛黄金的“赛勒瑞”类抑老分子,皆在国内技术的支持下跌落天价神坛。眼看着国内技术一步步抢走市场,那些占据垄断地位的西方国家急了:“别让中国乱了秩序!”
01 “国产”突出重围,打破近40年美日垄断
碳纤维最早是由英国人发明的,直到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将其运用在灯丝制作上才广为人知。上世纪50年代,老美一心想要发展国防军事和卫星技术,碳纤维因而被重视起来。
到了70年代,美日两国联合研制出PAN基碳纤维,拿下全球76%市场的同时,还通过“三封锁”的方式禁止中国获取产品、技术和设备,直接向我国宣判“死刑”。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更是成为当时国内诸多企业的心头之痛。
封锁之下,我国想获得碳纤维,就只能想尽办法买别人的成品。知情人士称,当时国家好不容易斥巨资从一些烂工厂里买到被老美淘汰了的设备,买回来还不负责教怎么用。百般“屈辱”之下,连我国高温合金材料奠基人师昌绪都难掩怒意:“研发不出自己的碳纤维,我死不瞑目!”

令人欣慰的是,在诸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终于迎来曙光。国内企业家陈光威,于2001年带领团队造出国内首条成功量产的碳纤维产线,将美日40年以来的垄断梦击碎。三年后,旗下团队又再次突破碳纤维批量生产线,成功将原先250万一吨的天价干到近35万元一吨。
不仅是化纤领域,许多领域都有被国内技术拉下价格神坛的例子。原先30万一勺的鱼子酱如今不足百元就能拿下;价值160万的激光切割机达到50%的价格降幅;还有被炒至156万天价的“赛勒瑞”类抑老分子,在我国酶技术攻克下,成本门槛得以大幅度下降。
02 跻身高端市场,外媒:终是拦不住
国产碳纤维问世初期,尽管打破了我国一直向外伸手要的局面,但相比西方国家那些大丝束碳纤维来说,国产的这些还仅仅只能满足一些简单的民用需求。对此,部分外媒甚至嘲讽我国研发的碳纤维,称“只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的玩具罢了”。
好在如今,随着中国石化等10余家企业机构的日夜研究,终于攻克了PAN(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使得国产碳纤维进入高端市场成为可能。去年10月,上海石化更是宣布开启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运营,产出的碳纤维成品质量更是优于国际领先水平。
不仅仅是光伏,就连上述“赛勒瑞”类抑老分子,也在我国酶技术的突破下,成功跻身全球高端市场。起初,该类分子因美日率先掌握生产链,原料只能从国外进口,在全球试剂网Sigma上一度报以22641元/克高价。我国掌握酶技术后,原先可能156万一瓶被干到不到五位数,受众也从顶尖富豪下沉至中产阶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内在许多前沿科技领域皆取得一定建树。而国产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进一步给那些瞧不起我们的西方国家狠狠“打脸”,同时也向世人昭示,老美选择封锁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加强大。
面对众多国产技术兴起,不少外媒直呼“根本拦不住”,然而他们还需要面对的是,老美对我国技术展开诸多封锁,我们也会让他们意识到失去中国市场有多么惨烈。根据华经产业研究数据,2021年我国碳纤维市场在全球就占比46.7%,位列全球第一,老美选择封锁,只会让他们的碳纤维无处可去。
相比之下,在日本走热的“赛勒瑞”则是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2021年便经亰东入驻我国,不到一年便拿下了超51亿的市场。商智数据显示,用户画像中有近七成来自我国一二线城市,有些甚至一次性购买20瓶,在节假日给亲朋“送健康”。由此可见,拥有技术和市场的我国,才是发展的真正底气。
03 国产替代“正当时”!
随着上海石化万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有序进行,上海石化也表示,预计2024年将建成投产相关生产基地,能实现1.2万吨/年的大丝束碳纤维产能。业内人士表示,在此基础上,我国有望在2025年实现碳纤维国产率超70%。

除此之外,国产鱼子酱、国产人造钻石及国产C919大飞机等由中国制造的产物接连问世,正逐步改变全球市场格局。未来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中国必将在全球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制造辉煌。
版权声明:复材云集尊重版权并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无法溯源的文章,我们均在文末备注了来源;如文章视频、图片、文字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