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S字幕组】『世界计划』是将连接着音乐与人的"初音未来"这一存在具体化的作品 中篇
原文链接:https://news.denfaminicogamer.jp/interview/200803a#i-4
原文发表时间:2020年8月3日
翻译:叶流云
校对:pokemonch
编辑排版:阿赫
上篇请见


4. 「Leo/need」是以现在的学生真实感受到的「心的逐渐疏离」为主题

Q:那么,让我们来具体聊一聊这5个组合的故事吧。首先,关于「Leo/need」,请告诉我们它是个怎样的组合,以及编剧所考虑的「故事的亮点」是什么。
桝井:对于「Leo/need」,最开始所想的就是「想要去描绘真实的、普通的女孩子们」。
因此这个故事,比起碰到一场剧变再将其克服,更着重于更纤细的内容。我在写的时候也在友情和人际关系的烦恼与交流上下了功夫。


关于一歌这个角色,她是这个组合中主人公般的存在。我认为有很多年轻人无法决定「我今后该如何是好」,所以只能漫无目的地向前走。
而一歌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她因为MIKU在背后的激励,从而得以踏出了对她而言崭新的一步,我认为这是最大的看点所在。

Q:在「Leo/need」的故事中我感觉最明显的是,这里发生的事件本身不仅仅是乐队的事,也同样聚焦于现在的学生们会切实感受到的,诸如与朋友的关系等等的话题。能感觉到是非常切身的故事。
近藤:不过啊,正因为它很真实,所以可能会有一种 「揪心」的感觉。在高中生的阶段,碰到那种情况的话真的会很烦恼吧。而我也觉得,这次对于她们自身视角上确实存在着的深刻的烦恼上,有好好下功夫去描绘出来。
因此,如果想着「是闪闪发光的女子乐队的故事吧」而打开阅读的话,可能会感受到很大的反差吧。
虽然并没有发生什么奇幻事件,也并不是要去迎头面对巨大的问题,但对于她们自己而言,这也是非常严肃的话题。
这种感情上细微的变化,我觉得桝井女士非常努力地将其书写出来了……很辛苦吧?

桝井:……是啊(苦笑)。
近藤:毕竟「Leo/need」在5个组合里,严峻程度排名第2嘛。
桝井:是啊。挺难的。

Q:我拜读了这次的剧本,因为是青春故事而且还是王道的剧情,本以为写作时也会挺顺畅的,但看来并不是这样啊?
近藤:怎么说呢,毕竟我们在挑战如果分寸把握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令读者心生厌烦的那条界线。
虽然角色她们是在认真地烦恼,但读者可能就会觉得「怎么这么矫情」。而要好好弄清这条分界线在哪里,可是非常困难的。

Q:因为是在描写情感上的疏离,换句话说,也可能会和读者之间同样产生情感上的误解对吗?
近藤: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必须得避免这种事的发生。
桝井:虽然大方向是干脆利落地定下来了,但要把它展现出怎样的效果,这一点太困难了。
近藤:总觉得你表情很痛苦啊(笑)。
桝井:都说「啊啊,真是好难啊」了(笑)。

从故事上来讲,虽然确实心在逐渐疏离,但同时也无论如何都想把「其实想要在一起」这份心情传达过去。虽然我自己也半斤八两,不过女生之间就是会因为「能说出口」「说不出口」之类的,而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啊(笑)。
所以我也一边回忆着这样的事情,一边试图描绘「即便如此也想努力传达心意」的故事,也希望能够给阅读着的人在身后加油鼓劲,我就是这样的心情。



5. 「MORE MORE JUMP!」则是进一步踏入了偶像这一存在,描绘她们普通人的一面

Q:那么,接下来就说说「MORE MORE JUMP!」吧。
桝井:要用一句话概括「MORE MORE JUMP!」的话,就是“哪怕碰壁也继续努力,以此传递希望的偶像组合”吧。
要说我心中对「偶像」这一概念的印象,现在不是号称偶像战国时代嘛,真的有各种各样的偶像层出不穷。实际上在我的熟人里,也有一些人在做着地下偶像。
近藤: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啊(笑)。

桝井:因为有这种经历,所以我是觉得,从能够登上荧幕的偶像,到如草根一般朴素活动的孩子们,偶像真的是多种多样的。而我心中最先去想象的,就是偶像们随着各自立场的不同,一定也都面临着相对应的困难。


而如果能够描绘出其中的,作为偶像不断努力时,就算碰上各种障壁,「即便如此也要努力下去」的女孩子们的形象的话,至少我肯定会想要拼命为那些孩子加油吧。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构思这次的设定的。
「MORE MORE JUMP!」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憧憬着偶像的“实乃里”。而对于作为她向偶像道路进发的契机的遥,实乃里仅因「想成为像她那样的偶像」的心意就前去帮助她。
总而言之,在落笔时是想着,如果能把「正因为都是偶像,所以能够在彼此之间相互传递心意」这一点描绘得光彩照人就好了。

Q:因为是以偶像为题材,所以我还以为会是更为闪耀炫目的故事,但没想到却成了探讨「偶像究竟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的故事,让我觉得「好厉害啊」。
桝井:虽然也是稍微展现出了偶像业界类似「涩味」一样的东西,但我觉得也正因为有障壁的存在,那些努力与汗水才能显现出来。虽然准备的障壁稍微高了一些,但故事本身基本还是直截了当的。
近藤:不仅如此,『世界计划』的剧情整体想要体现的内容里,也包括了「一定要能让玩家产生共鸣」以及「将登场的她们与他们都“描绘出人味”」。

我个人觉得,如果越是将登场的她们与他们作为「内容」而抽象化概括,就会越是显得像个被制造出的角色,而非「活生生的人类」。
这在3年前,我成为制作人之前所参与的作品也是如此。对于当时的偶像相关内容,就已经有了想更进一步,去描写一些更富有现实感、更人性化的内容的想法。在那之后过了3年,没想到会比那时更进一步接触现实(笑)。
当然,如果做过头的话,那种读后的充实感,或者说读完一刻就不会有「真棒呀」的情感浮上心头了,所以我也觉得只是深入程度的问题。

Q:是在那3年间里,考虑这个问题的方式有什么改变吗?
近藤:与其说是这样,不如说在「之前参与的作品」发布当时,我也半信半疑地觉得「在角色游戏中这样深入真的好吗?」。
但在实际发布之后,我也感觉到,作品中的真实感,或者说体现出人味的部分,确实能让人产生共鸣。
「如果她们作为人而活在这世上的话,就会发生这样的事,会去直接面对这样的问题」,对于这种内容进行抽象化概括的程度,是要与各个时代的情况相结合进行调整的。而我正是在3年前确信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对其抽象化概括的分寸究竟是否恰到好处,不等作品实际发布是不会明白的啊(笑)。不过我们还是感觉,「这不挺好的吗」。
桝井:是呀。实际上在考虑整体结构,开始撰写故事的时候,现实中的偶像业界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因为发生的时机太过巧合,反而稍微有了些「这可怎么办啊」的感觉(笑)。
近藤:完全没有意识到啊。真的是偶然的。

桝井:因为有好几个这类真的出于偶然而相似的事例,所以当时也吓了一跳啊。
Q: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如此的贴近现实啊(笑)。
桝井:是……这么一回事吗?实际上,我们公司里也有不少喜欢偶像的同事,当时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笑)。
因为也听说了「就是会发生这种事啊」这样的说法,所以我想也没有白问吧。
Q:对于那些在现实中也在追偶像的人来说,应该也会去着眼这样贴近现实的部分吧。所以我也觉得是能让人接受的。
近藤:希望能够被接受呢。「MORE MORE JUMP!」算是挺易读的一类,故事的展开也十分有趣。
没有「Leo/need」那般复杂的情感变化,感觉还是挺干脆明了的,所以我觉得在5个组合中算是比较易读的吧。
Q:那么在撰写上的难度又如何呢?
桝井:直到中盘那一块儿都进展得很顺利,不过后半部分描写遥和实乃里的关系还挺辛苦的。

在海选中不断被淘汰的女孩子,究竟能进入那位始终在顶峰奋斗的女孩子的生活里到什么地步呢,这一点上没有足够说服力是不行的,所以写起来也十分困难。
但是,如果她们的心愿能够实现,那将会是极大的慰藉吧,我觉得玩家们也会对此十分期待。所以在「MORE MORE JUMP!」里,我加入了许多炽热的内容,也为此十分满意。



6. 以街头音乐这一领域上的自我实现为目标的「Vivid BAD SQUAD」

Q:接下来就来聊一聊「Vivid BAD SQUAD」吧。
桝井:要用一句话来概括「Vivid BAD SQUAD」的话,就是「胸怀大志的组合」了吧(笑)。
近藤:也就是「友情・努力・胜利」啦。


桝井:和「MORE MORE JUMP!」虽然表面上有些类似,但在「Vivid BAD SQUAD」里,更加强调了「通过音乐发现了彼此梦想之间的共通点,并以此为契机成为一个团体」这个部分。
街头音乐从曲风上来讲帅气的曲子比较多,会给人一种秉持着信念演出的感觉对吧。
当然,虽然我觉得其它类型的音乐肯定也是这样,但街头风格的乐曲里,始终贯彻「自身的感染力」,或者说“气场”吧,这一点给人的印象是很深的。
所以说呢,如果这个部分被轻视,被瞧不起的话,就会以诸如「不可原谅」「讨厌这样」的形式在男生女生之间稍微引发一些争斗。而我正是想要描绘这样“彼此之间在碰撞的同时成长的身姿”。

Q:看点在于?
桝井:基本来讲,以杏发现心羽这个搭档为契机开始,对心羽来说,就是「一脚踏入了至今从未了解过的世界」。而踏足的结果,就是凭自己的力量发现新的伙伴,或者该说让人成为伙伴吧,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关注这一点。
特别是,最初作为敌对方出现的彰人和冬弥这两个男孩子,他们对于心羽而言也是非常不擅长应付,甚至害怕的存在。
但也正因为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信念,所以面对与自己有所不同,曾是对手关系的二人,心羽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而引发关系上的变化。我在下笔时也有注意这一点。

Q:在本作中共有20名角色登场,当然每一位都有着各自的故事,但对于这4人而言,该说是每个人的故事都有着独特的戏剧性吗。在我印象里,总觉得这里集合了有着尤其浓重色彩的成员。
桝井:是啊。就如刚才所说,我自己感觉自己挺积极地想去描绘她们与他们内心信念的强大。
不过比起说是刻意地添上浓重色彩,不如说是因为深入发掘了他们各自「对音乐有着如此热烈的心意的原因」,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近藤:还有就是,故事架构上的影响可能也很大吧。其他的组合,比如说「Leo/need」就是以一歌和咲希的视角来推进故事。「MORE MORE JUMP!」的话就是以实乃里的视角进行。
但到了「Vivid BAD SQUAD」的情况,就是在切换全员4人各自的视角的同时,将故事推进下去。

Q:确实是这样呢。
近藤:所以说,其他的组合在故事架构上,都是以某一人来担任类似主角的形式而进行下去的,但是「Vivid BAD SQUAD」呢,某种意义上所有人都是主角吧。
我们内部讨论时也是一边说着「Vivid BAD SQUAD可能所有人都是主角吧」这样的话题,一边制作的。

Q:从故事的创作角度来讲,难度如何呢?
近藤:「Vivid BAD SQUAD」是个「以顶峰为目标」,十分简单易懂的故事。所以我觉得在这层意义上,是5个组合中最易读的吧。
不过比起这个,硬要说的话,在该如何安排街头音乐这个领域上真的是花了不少功夫。
如果直接一拍脑瓜去想的话,可能会冒出说唱或者HIP-HOP这样的印象出来,但好好查了查近期的街头音乐领域之后,意外地发现并非如此。
街头音乐这一领域,在活动的起点上就已经有着众多分支了。比如有着在路边进行说唱的类型,也有在时尚一些的酒吧或咖啡屋中演奏的。自然LiveHouse那一类也是有的。
所以实在要说的话,就是在把这一些领域全都好好融入进去这一点,真的花了不少功夫。
桝井:可头疼了啊……

近藤:既然要去讴歌「街头音乐」,那么在那些实际活跃于街头音乐领域的老师们眼里,如果有太多的异样感,肯定是不行的。也不是说随随便便搞个MC BATTLE就算街头音乐了,我们很在意这一点。
实际上呢,采访最开始里有提到的Crypton方里的佐佐木先生,他对街头音乐这个领域非常熟悉。所以也拜托佐佐木先生参与了许多。
Q:有过类似「这并不是实际的街头音乐」这样的对话吗?
近藤:最开始的时候还真的充分交换过了意见啊。对于我们而言,「看上去别太假」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在充分交换了意见之后,定下来了现在的形式。
Q: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清楚地体会到了,不光是「Vivid BAD SQUAD」的故事,从游戏整体上来讲,这也已经不仅仅是个单纯的音乐游戏,而是与「现场的音乐」紧密相连的游戏。
近藤:是啊。一方面它是音乐相关的内容,而『初音未来』本身也是和音乐有着深厚关联的IP,所以我们是相当注意「音乐存在的必然性」这一方面的。

如果弄成「对于这个故事而言音乐根本可有可无嘛」「MIKU在不在也没什么所谓嘛」这样的情况的话,无论是对Vocaloid的各位粉丝,还是对于Vocaloid音乐领域一直关注到现在的大家都很不好。所以我们有特意去努力让读者体会到「她们与他们正是因为有音乐,才得以相识并成长呢」的感觉。



7. 在「Wonderlands×Showtime」中,想传达齐心协力创作出作品的乐趣

Q:接下来就到「Wonderlands×Showtime」了啊。
近藤:我觉得这个算是最好说的了吧?
桝井:诶——究竟如何呢(笑)。「Wonderlands×Showtime」就是那种,「总而言之非常热闹的庆典组合」啊。
就如最初近藤所说,在诸如「来给每首曲子都创造一个SEKAI吧」这样畅所欲言的初期提出的主意里,这可是为数不多的保持原样存活到最后的例子。
Q:原来是这样啊。


桝井:作为主角的司,最初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展开话题,说着自己的事,但在遇见了充满个性的伙伴们之后也慢慢发生了改变,虽然这也算是有些过于正统了,但我觉得这也是最大的看点所在。

至于要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故事呢,最开始那时候,剧本团队有去回头分析Vocaloid音乐领域,从中寻找新的思路。
而那时所想到的就是,每个人不仅仅是创作歌曲,也可以画画或者画漫画什么的,用自己所能做的事情,来在NicoNico动画这样的地方和大家一起喧闹欢笑、乐在其中。我觉得这正是其中最具魅力的一点。
与其说我想描绘的是充满个性的人的集合,不如说是想描绘大家聚在一起不断地创作有趣事物的情景。
进一步说下期待的话,如果大家也能产生「如果我们也像这样聚在一起创作的话,也许也能孕育出一些有趣的东西吧……」这样的想法就好了。我正是以这样的心情下笔的。

Q:关于这个组合,和其它的故事大有不同,从好的意义上来说有种奔放跳脱的感觉。而且不光是故事,其中的角色也是这样啊。
近藤:毕竟这个SEKAI里登场的MIKU她本来就有点上头的感觉啦(笑)。
关于MIKU小姐他们声线的调整,虽然都是由Crypton方来做的,但我们有专门拜托在这里调得特别嗨一些。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种开心,精神,又混沌的感觉呢。
桝井:和其他的组合一比就稍微有些轻快的感觉,或许可以说是有下意识去参照轻小说吧。
近藤:在这种意义上讲,或许在「想要开怀笑出来啊」的时候去读会比较好呢。
桝井:在稍微有些失落的时候去读也挺不错的吧。我自己失落的时候如果读「Leo/need」的故事的话,就会不由觉得「确实是这样啊……」,然后钻牛角尖也钻得更深了(笑)。
故事里这种大家能够一起嬉闹起来的氛围,我是想要好好珍惜的。

Q:还有一点,因为这个在故事开篇就写出来了所以我觉得不算剧透,不过当我知道主角天马司就是「Leo/need」中成员天马咲希的哥哥,而且咲希的存在正是司的动机的时候,还真的大吃了一惊。
近藤:啊——确实这可能还挺少见的。实际上那个开篇,是最后才补上的内容。
司他本身,虽然已经忘了自己为什么想要表演,但如果连读者也不知道个中缘由的话,司看上去就只像个爱出风头的家伙了。

Q:确实呢。
近藤:所以说,虽然司他自己已经忘了,但必须要让读者能够理解,毕竟他本来是个非常棒的好孩子,我也担心他被人误解。所以赶紧把那个开篇剧情补写上,还补画了些插画,嘛,就是这么一个来龙去脉啦。
Q:和之前提到过的也联系上了,因为这个组合里塞了不少比较脱线上头的角色,所以也因此容易受人误解?
近藤:是啊。从这一点来讲,有把那个开篇做出来真是太好了。
桝井:真的太好了啊(笑)。毕竟这些如果只藏在我们心里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8. 在面向全年龄作品的表现范围中深入「内心的黑暗」直至极限的 「25时,在Nightcord。」

Q:最后就是「25时,在Nightcord。」 了。根据至今为止的故事来看,我觉得这个组合可能是最为棘手的啊……?
近藤:确实呢。
桝井:从梗概来讲的话,就是彼此甚至连长相和名字都一无所知的女孩子之间,仅靠音乐而维系的社团,应该可以这么概括吧。


桝井:然后关于看点啊……看点……(苦笑)。
近藤:看点不好找吧。和其他4个组合相比的话,这个组合里每个人都有着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
Q:我事先也拜读过了剧本,确实如此啊。
近藤:但即便如此,随着故事进展,她们也会在心中发现某些具有一定认同感的东西,所以才能迈出下一步。我觉得这或许也是看点之一吧。
所以呢,读完之后,比起那种「是篇让人心服口服的故事啊」的充实感,我更希望读者能够有类似「如果她们这样决定了的话,就为她们加油吧」这样的感受。

Q:因为她们也确实面对着那般沉重的事物,对吧?
近藤:是啊。该说是「内心的黑暗」吗,着重刻画了痛苦与有所纠结的部分。对于某位角色,我们甚至稍微涉足了生死观相关的内容。

在描绘「地下音乐」这一主题方面,我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去表现其原有的深度,这是非常难以把握的。
如果太深入的话,就没办法做成面向全年龄的内容了,不如说就变成不该把初音未来的IP套用在这里的情况了。但是,如果不去深挖就会显得肤浅,变成不如不去涉足这个主题的情况了。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让「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情况」之类的情形表现得更能让人接受,我们在描绘手法等各个方面上对程度的控制,一言以蔽之就是非常难把握(苦笑)。真的好辛苦啊这个。
桝井:可真是好一番重写又重写啊……

Q:在这方面的调整,应该花了不少时间吧?
近藤:花了很多时间啊。
桝井:感觉上甚至到了最后一刻都在调整。
因为在听着Vocaloid的地下音乐系的曲子时,时常能感受到倾注于其中的心意非常痛切。我想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被那首曲子拯救。
也能看到曲子下面有着「原来不只有我是这样啊」这样的评论。
而这种互动,我个人觉得在Vocaloid音乐领域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也觉得如果能够把这一部分也体现出来就好了。

刚才近藤他提到了「该描绘到什么深度呢」这么一个话题。不过我觉得,“正因为在绝境中也能邂逅那般绝望的音乐,我才得以在这里有一块容身之处”这一点是必须要保留下来的。
近藤:我也感觉在现存的面向全年龄的角色内容中,我们或许已经一脚踩在了悬崖边上。如果把面向群体的年龄提高的话,倒是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不过能否被接受,也只能等实际推出,让用户阅读之后才能见分晓了。
Q:的确感觉可能会有人无法接受吧,不过另一方面,对于能够与这个故事共鸣的人而言,或许会很能调动起那些深处的情感吧。
近藤:毕竟是以地下音乐作为主题,所以我觉得有太广的受众面也不太现实。
Q:我记得之前是有提到,参考了曲子底下的评论?
近藤:要说的话,并不是参考了评论本身,而是说充分认识到「有人被这首歌所拯救了」这一事实的前提下去书写的。我们写下这些时并不是因为浮于表面的情绪,也是希望这样的人们读到故事时能够产生共鸣。
还有就是,「25时,在Nightcord。」的故事同时也有着创作者一侧的要素,所以也不希望让各位创作者朋友读起来觉得有异样感。特别是在作为创作者的纠结之类的方面,我们自己也有着很多熟知的部分。

Q:刚才也提到了「创作者一侧的故事」,在「25时,在Nightcord。」的故事中,彼此之间连长相都不曾知晓的女孩子们通过网络来一起制作Vocaloid歌曲的视频,其实也是「VocaloidP」的故事吧。这某种意义上也打破了第四面墙,我也吃了一惊啊?
近藤:就如最开始所说的,这个企划最根本的地方,还是在于「想让年轻人对这些产生新的兴趣」。
因此呢,就觉得写一些「现在的年轻人们通过网络一起制作某些东西,并随性将其发布」的故事是必须的,而VocaloidP和这部分比起来倒又是另一个角度的事了。
而且这一点和地下音乐这个类别也很好地嵌合在了一起。最开始并非刻意想描写VocaloidP的世界观,但彼此的素材随着制作进度推进融合在一起就成了这样的形式呢。



下篇请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