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体(第三弹)

2023-07-07 03:53 作者:PSI-CMD  | 我要投稿

(本文为八年前二次元广播稿专栏的一部分)

坦白而言,本次广播稿写作时本人并没有看过三体,当时也是匆忙决定了一个话题就散例会了。

对不了解的东西,我们是没有能力再加工的,只能采用客观引用的方式介绍。于是在构思的时候,我想到了电影预告片的手法——关键情节的剪辑与拼接,或者说蒙太奇方法。所以稿件设计相对于前两期就偷懒了一些,没有融合具体的情节内容进行创作,而是通过罗列《三体》中名句的方式还原《三体》作品的氛围。

BGM《岁月成碑》、《时间童话》,播放顺序别反了,一个对应三体Ⅰ,一个对应三体Ⅲ。

(书中对话可删)

合:大家好,我们又在广播中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的话题是…

A:三体

B:…好吧。

A:怎么了?

B:你说咱俩都没看过三体,你却选了这个话题考验我。

A:没看过也可以介绍给大家呀。

B:再说,前两天某班班主任就没收一本。

A:那是他们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干正确的事。告诉你,别小看三体三部曲, 今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科幻小说首次获得雨果奖。10月,作者刘慈欣就因该作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

B:这么厉害!

A:接下来,让我们介绍一下三体三部曲吧。

B:第一部,就叫《三体》 ,以文化大革命为起始背景。叶文洁,清华物理系高材生,在文化大革命的煎熬下,对人类放弃了希望。红岸基地,向宇宙发出了第一声地球的啼鸣。

A:三体人,在三颗无规则运动的恒星中辗转。人类的信息,点亮了他们的双眼。于是,回信在试探。

B:当叶文洁,毫不犹豫按下发射回复按钮时,一切,改变了…

  (A同步: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B你父亲在回忆这件事后,对我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 
绍琳的父亲在和叶哲泰的回忆中发出的感叹,也许也是大刘借故事中的人物对中国科幻、中国现状的一种感叹吧。

A
你的无畏来源于无知。
—— 
面对令人崩溃的现实,汪淼仍有着身为科学家的一种自负,对大史超脱的人生态度有些不以为然。


B
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
这是中央上级对于红岸的【批示】,当我们阅尽三部作品,再来看这句话,难免唏嘘不已。

B
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站在死于武斗的红  兵墓
那孩子问大人:他们是烈士吗?大人说不是;
孩子又问他们是敌人吗?大人说也不是;
孩子再问:那他们是什么?
大人说:是历史。
—— 
电影《枫》的结尾处,昭示着一切的热血和汗水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历史。

A
这,是人类的落日
—— 
叶文洁透过雷达峰、透过红岸基地的天空,仿佛看到了很远很远„„

B:《三体Ⅱ·黑暗森林》,黑暗森林中,三体人锁死了地球的科技。危局中,“面壁计划”酝酿着,选出四位神秘莫测的“面壁者”。罗辑,社会学博士,玩世不恭,却意外选为“面壁者”。

A:选为“面壁者”的罗辑并不想拯救世界,而是利用特权享受生活。宇宙社会学的开展,使他成为了自己的“破壁人”。情节,正在展开…

B我没让她笑啊?可那笑容已经留在记忆中,像冰上的水渍,永远擦不掉了。
—— 
罗辑想象中的她第一次和罗辑有了交流,从此,思念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A:妈妈,我将变成一只萤火虫。
—— 
这是一位即将出击的神风队员写给母亲的遗书,泰勒在执行他以毁灭地球舰队自身为代价的面壁计划过程中,脑海中总回响着这句话。

B
我正变成死亡,世界的毁灭者。
—— 
奥本海默在看到第一颗核弹爆炸时说的一句话,引用了印度史诗《薄伽梵歌》,恒星级核弹设计者艾伦再次引用它时,雷迪亚兹以为别人洞穿了他的战略。

A:
不理睬是最大的轻蔑。
—— 
当泰勒看到三体世界对自己战略的反应,一切的努力已无意义。之后,罗辑在与三体世界的对决中再次引用了这句话。言语中包含着尊严。

B
光锥之内就是命运。
—— 
宇宙中有多少重大事件的信息正在以光速向我们飞来,有些可能已经飞了上亿年,但我们仍在这些事件的光锥之外,斐兹罗将军以一个恰当的比喻,概括了智子窥视地球一切的事实。

A: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 
大低谷纪念碑前,危机纪元的社会提出了人文原则第一、文明延续第二的基础理念。该句套用了帕斯卡的一句话: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A:
黑,真™黑啊。
—— “
终极规律号的舰长自杀前最后一句话,也许他当时已经看透了宇宙的黑暗森林图景之后,当罗辑带大史推导这一图景时,大史在领悟的那一刻也说出了同样的话。

B:与《三体2》同时,《三体Ⅲ·死神永生》开启了另一个支线。罗辑的威慑,使三体文明不敢轻举妄动。他,是终生的执剑人。而圣母程心,却在三体面前使威慑失效,使地球失去了发射引力波的机会。战舰上,全体表决发射三体母星的坐标…而太阳系,最终却变成了一幅,凄凉的画…

 A:来了,爱了,送给她一颗星星,走了。”
—— 
云天明想象自己的墓志铭

B“只送大脑。”
—— 
阶梯计划中计划运送一个人类至三体舰队,但是由于技术限制,有效负荷只有 500 克左右,在阶梯计划即将夭折之际。维德说出这句话,并成为最终的方案。

A:
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 
这是维德一贯秉持的信念,贯穿整个人类斗争的过程中,维德是最具男人秉性的。

B
如果千秋功罪真是有人评说,现在已经可以派一个去解释岁月造成的误会
——
这句话似乎在呼应第一部中那句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程心被派往未来,希望阶梯计划不被未来所遗忘或误解。

A:
那个篝火余烬旁的孩子,由外向乐观变得孤僻自闭了
——
《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中这样描述黑暗森里理论对人类文明深远的影响。

B
不要返航,这里不是家!“
—— 
史耐德用尽最后的生命,嘶哑地喊出对蓝色空间号的警告。两艘飞船打破的是人类的底线,但是,不应该有人为此负责,因为,宇宙黑暗怀抱迎接的,是新人类。

B:
宇宙在我眼里,已经由所有美和信仰的寄托物变成了一具膨胀的尸体„„”
—— 
关一帆在经历了四维宇宙空间之后,联想到光永远不可能从宇宙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带着无望发出感慨。

A:《三体》所展示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科幻。在我看来,它会像《哈利波特》那样,成为一代经典的。

B:原谅我们水平有限,不能恰到好处地介绍整个内容,感谢您的收听,

合:我们下期再见。

这里的感想部分,如果负责任地写,至少需要对《三体》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即使是快餐式的了解。《我的三体》系列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情节摘要选择,可以从此了解大概。

讲道理,《我的三体》第一季第一集早在 2014 年 2 月 27 日发布,最后一集也是在 2015 年 10 月 06 日发布,因此在本篇广播稿件完成时我本该可以了解得更多,是当时失策了。

  • 《三体》第一部也可以叫《三体·地球往事》,但鉴于三体三部曲原称为地球往事三部曲,我觉得也许是后人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信息错位,不是作者本意。

  • 《三体》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自己对现实的了解广而不精时应该如何创作 —— 即只展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不要有面面俱到的心态。面对不了解的事物时错漏难免,一笑带过就好。比如”地下的腐叶齐膝深,我真怕中了瘴气。“ 一段,弹幕会指明北方无法产生瘴气,可视为无心之失。而对于自己了解或者自己的专业方面就可以大谈特谈,比如学过《数字电路》、《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的同学看到”秦始皇在三体游戏中以人力晶体管造冯·诺伊曼架构计算机“就会有很强的既视感,因为其文字就是脱胎于教材所讲授的内容。

  • 当然大刘可能也只是对硬件层理解更多些,我仍然可以吐槽 ”数值微分这种单任务根本不需要调度,要什么 OS?毕竟开发一个 OS 可比数值模拟程序代价高多了。当然也更用不上 GUI 就是了。“

  • 书中三体人的 VR 游戏《三体》完美地呈现了如何通过为人提供真实的体验改变人的价值观,使其转变到三体人阵营 —— 自古以来我们就是通过吸收周围环境信息塑造自己的价值观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设计环境,我们就有了塑造人的能力。历史也重复着这一规律,日占台湾,英占香港,幽灵犹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 我并没有产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过多评判的想法。在我看来,书中的人物符合现实中人性善恶的分布情况,每个人物都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出了符合人性的抉择。如果我们迫切希望一个人物去拥有另外的性格,进行另外的行动,那只会导致舞台上的这个人物被更换为另一个符合剧情环境的傀儡。(比如如果程心不是”圣母“,就不会是她而是另外一个人被选择做执剑人,因此批判她的前提是批判人群这个整体,或者人性中”圣母“的一部分)

  • 累了,未完待续

(顺便吐槽,《三体》中文字版中带 Morse 电码的网页来自于呼号为 BA3TT 的无线电爱好者,那这样一来其 URL www.qsl.net/bg3tt/ 是不是搞错目录名了啊)

(捏猫猫的,这猫能不能不上我键盘。。)

三体(第三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